照片来自华为网站。
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会上通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首次将“游戏障碍”即电子游戏成瘾行为列为疾病。虽然这个疾病分类不具法律约束力,但WHO各成员国需要在2022年1月1日修订本生效前,为游戏成瘾提出新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WHO正式将游戏成瘾列为疾病
WHO定义的游戏成瘾也有明确的条件和要素:若有人出现“持续及反复的电子游戏行为”,且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场等各重要方面构成明显障碍,即属于患上游戏成瘾。同时,需最少12个月观察,才能确诊是否患上游戏成瘾,但若患者符合所有症状且情况严重,则可缩减诊断时间。
以游戏协会、电游团体为代表的很多利益相关方,明确反对WHO的该项认定,认为这并不具备充足证据。还有论调认为,若将电子游戏上瘾列为疾病,可能掩盖抑郁症或社交焦虑障碍症等情绪病,让真正需要协助的病人面临误诊危机。
尽管有这些反对声音,但在没有大量或压倒性的研究结果出来之前,WHO的结论难被推翻。而WHO各成员国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行之有效的治疗或矫正游戏成瘾的方法。一旦《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生效,各成员国都需拿出为游戏障碍制定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然而,确认或诊断疾病容易,治疗疾病难。毕竟,游戏成瘾的疑难程度比其他疾病更高,也更复杂。因为它涉及的不只是生理性和器质性问题,更在于心理和精神层面。
矫治游戏成瘾,不能只靠医学
过去,面对游戏成瘾,部分医疗机构选择用电击疗法来应对。电击疗法治疗游戏成瘾的原理是“厌恶疗法”,通过电刺激的负性和痛苦体验来消除不良或不适行为。但其副作用也显而易见,除了产生头痛、恶心、呕吐和可逆性的记忆减退等“厌恶反应”外,还会产生心理副作用,如害怕与人接触、患上抑郁症,甚至是痛恨父母,并且变本加厉地沉迷游戏。从伦理到治疗效果,该疗法都招致了许多批评。
一些专家认为,面对游戏成瘾,需要从心理、教育和亲情等多方面探讨矫治方式。有游戏策划人就从心理学角度写了《游戏策划: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的文章,提出要从心理满足的角度来矫正游戏成瘾。
他提出的不外乎两种方式:免疫和拮抗。免疫是指别把游戏当成洪水猛兽,而是要让孩子玩游戏,且鼓励其玩好玩深玩透。玩的目标是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其原理在于,用更深和更高级的快乐阈值一步步引导孩子,让其逐渐对低质量游戏变得不感兴趣。
拮抗是指,根据游戏沉迷的经验和原理,用惩罚和奖赏来对待孩子玩游戏。在孩子玩游戏的同时,制定学习的奖惩目标,某一项学习及格或完成任务,就会得到奖励。每一次目标无需太难,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画饼-完成-奖励-再画饼的小循环中。一旦孩子进入这个循环体系,成绩也会慢慢变好。这是对玩游戏的一种拮抗,用类似玩游戏的奖励方式和产生的成就感、愉悦感来与玩游戏竞争。
这两种方法的前提是,对游戏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且要用玩游戏的心理体验来帮助孩子对游戏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过,很多家长并不认同这样的方式,游戏明明是“毒品”,还要让孩子沾染,这不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吗?
这两种方式的合理性值得探究。但毫无疑问,在WHO正式将游戏成瘾列入疾病之后,一方面,我们需要根据WHO对这一新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更多的研究,包括生活中的研究和临床研究;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矫正,包括心理、教育、亲情和行为方式。
因为游戏成瘾并非医学一种方式就能治愈。严格地说,人们还不知道如何应对游戏成瘾。这是一道非常复杂和顽固的社会心理难题,而且融入了信息时代的特征,值得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解锁防治“游戏成瘾”的路在何方?答案只能是:在不断探讨的进程中。
□张田勘(专栏作家)
编辑:李冰冰 校对:陆爱英
1.《玩劲乐团拍打游戏上瘾了怎么办看这里!将游戏成瘾定性疾病易,难的是如何矫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玩劲乐团拍打游戏上瘾了怎么办看这里!将游戏成瘾定性疾病易,难的是如何矫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19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