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青评论
3月16日,豆瓣用户高汉为新出版的西语翻译作品《休战》出版《两颗星差评》时,她可能没有想到,这件容易做的小事不久会给她带来很大的麻烦。(大卫亚设)。
当时,在大学里修读西班牙语的高晗,在读过《休战》之后,发现该书翻译水平远低于预期,于是在豆瓣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机翻痕迹严重,糟蹋了作者的作品,还是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按理说,高晗留下的这段文字,只是对译著水平的普通吐槽,在豆瓣网友打出的众多“差评”之中,算不上有多激烈。然而,该书译者韩烨看到这条评论后,却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声称对方提及“机翻”,是对自己的“人身攻击”。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倒也不过是口舌之争,无伤大雅,可此后,自称韩烨好友的网友某A,竟然直接将此事举报到了高晗就读的学校,称高晗“以毁谤和捏造事实的形式”攻击译者,要求校方向其施压,并表示自己的做法是为了“挽救失足学生”。最终,在举报的压力之下,高晗于3月27日删除了自己的差评,公开发表了针对此事的“道歉声明”。
对于某A通过举报的方式向差评者施压的做法,有不少网友看不过眼,因此,这起事件的始末很快就被热心网友整理出来,爆料到了更多媒体平台上。网友们对高晗的同情,以及对举报者的不齿,让此事迅速冲上热搜,引发了大量讨论。原本作为“道歉对象”的韩烨,也因此和举报者某A一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直以来,豆瓣读书都是国内最主要的书评平台之一,其数据库中集纳了数百万种图书。十几年间,各路网友对这些书目留下的评分与评语,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对于各种图书的优点,网友们从来不吝赞誉,而对一些存在硬伤的图书,网友们在给差评时也不会手下留情。这种“好评与差评齐飞”的场面,本来就是一个正常的书评平台应有的样子。
其中,对于译著作品,网友打分的标准,自然要与翻译质量挂钩。当读者看到某些连文通句顺都做不到的译文时,想要批评或吐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译者仅仅因为读者的批评便恼羞成怒,把别人对作品的评价当成对自己的“人身攻击”,本身就已大失风度。相比之下,某A将高晗的差评行为视为“毁谤”“捏造事实”,试图以施压的方式逼迫对方道歉,无疑荒唐。
从舆论反应上看,面对发生在高晗、韩烨和某A之间的这桩公案,大多数网友都站在维护读者的“差评权”这一边。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认为:韩烨的说法不无道理,“机翻痕迹严重”的确有攻击他人不守职业道德之嫌。对此,如果将这句话抽离出文艺批评的语境,韩烨确实可以强行将其理解为对自己的“人身攻击”。然而,豆瓣读书的书评区本来就是一个文艺批评平台,理应对读者的负面评论有更宽广的包容度。
只要多看看那些翻译水平不佳的译著的评论区就会发现:“机翻痕迹严重”只是对“翻得很烂”的委婉表达,读者认为一部作品有“机翻痕迹”,只能说明译文呈现出的水平会让读者产生这种感觉,而并不能等同于读者对作者作出了斩钉截铁的指控。译者把读者对译文的批评,错误地嫁接到自己的人格上,既显得心胸不够开阔,也显得颇不成熟。想当年,曾有翻译界后辈对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提出毫不客气的批评,杨绛看到批评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表示:“勇于指出错误,恰恰是译界的正风,不是歪风。”以温和敦厚的态度,就事论事地回应了对方的批评。身为创作者,只有做到坦然面对毁誉褒贬,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自信,读者也需要更开放的评论空间,如此才能让文化市场更加繁荣。
撰文/杨鑫宇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来源: 中青评论
1.《豆瓣怎么删对方看这里!只是在豆瓣打个差评,怎就成了“失足学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豆瓣怎么删对方看这里!只是在豆瓣打个差评,怎就成了“失足学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268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