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获得高分,当然不能忽略所有五局。
但是,我们不需要给五个板块平均力。
因为各个板块的回报率是不同的。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回报率低的板块上,就像跪舔一个对你没兴趣的女生,结果一定是令人失望的。各个板块回报率的高低,是由题型的硬软程度来决定的。硬题主要硬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答案硬。就是说答案是可以确定的,无可争议的。备考公务员的朋友都知道,公务员考试,官方是不公布标答的。对于有些题型来说(如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等等),不公布标答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它的答案是硬的,是确定的,无可争议的。
答案硬的好处就是只要你复习了钻研了搞懂了,知道为什么要选这个答案了,那么你的思路和官方命题的思路就渐渐走到一路了。
而答案软的话,往往就会有争议,比如某道题,这个培训巨头说选A那个巨头说选B,你不知道该听谁的。还有些题即使没有争议,所有培训巨头都认为应该选D,也说明不了什么。因为这道题的官方答案很可能是C。
所以,对于答案软的题目,很可能你钻研了很久,但结果却是你的思路和官方命题的思路越离越远。
第二是技巧硬。就是存在一些固定的技巧去解答某类题型。通过熟练掌握这些硬技巧,能够明显提高解答某类题型的效率和正确率。而软技巧就是那种根据答案倒推出来的技巧。
有的老师实战水平有限,就喜欢搞些软技巧。你当面问他这题为什么选C,他会说这个一看就知道选C啊,然后给你说得头头是道。如果你中途说,哎呀,不小心看错了,这题参考答案其实是D,他还能给你圆回来,立刻告诉你为什么要选D,而且说得更加头头是道,说得小脸绯红,汗气蒸腾,几欲高潮。
总之,我的建议就是行测各板块的复习顺序应该按题型从硬到软来排序:最先资料分析,其次数量关系,其次选词填空和句子排序,再其次逻辑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然后图形推理走马观花,然后言语理解浅尝辄止,最后常识判断去他妈的。
特别注意,这个复习顺序的前提是有一个完整的备考期,也就是至少有两到三个月的复习时间。如果只有两到三周的复习时间,那么复习顺序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硬到软开始:
最优先复习的当然是资料分析,它是答案和技巧两手都硬的题型,而且题量很大难度适中,最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
紧接着就是数量关系。数量关系的答案和技巧也是两手都硬,这点谁都承认。但很多人依然选择不复习数量关系,原因无非是觉得数量关系太难。
但数量关系并非一个整体,它也包括一些很简单的题型,比如工程问题抽屉原则排列组合和差倍比鸡兔同笼年龄植树方阵利润日历浓度等等(注意,一个题型是否简单因人而异,比如我认为排列组合简单几何题难。)。很多简单题型都是通过复习就能掌握的,掌握了就能做出的,做出了就基本是对的。在考场上数量关系有15道,通过复习,快速做出5道简单题没有任何问题,剩下的题目再乱选,肯定比所有题目都选C要好。
然后是选词填空和句子排序。有人也许会疑惑,选词填空和句子排序技巧虽然比较硬,但答案并不硬啊?其实不然,选词填空句子排序的答案虽然不像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那么硬。但是,选词填空句子排序基本都是可以找到原文出处的。只要原文中用的是这个词,排的是这个序,答案当然就应该是这个,争议是比较少的。
然后是判断推理板块的三个题型,逻辑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这三者都是技巧非常硬,但是答案不算特别硬,有些题目会有争议,所以优先级排在中间。碰到争议题,不要以得出答案为目的,要以巩固知识点和熟悉技巧为目的。
倒数第三是图形推理。虽然图形推理答案不算软,争议不多,但是它的技巧相当软(立体图除外)。这是由图形推理的性质决定的。图形推理学名叫瑞文渐变矩阵,西方国家不少科研和医疗机构用这类题目来测试智商,连门萨俱乐部都以这个题型作为入门考试。既然是用来测智商的东西,那么它就不能太受训练因素的影响,不然测出的结果就不准了。
但普通人复习图形推理,也不是毫无用处。首先要通过刷题来熟悉图形推理常考的规律有哪些,让自己对一些常考规律变得敏感,比如对称、一笔画、移动旋转翻转等等。不过说到底,这只是解出题目的前提,但并不是保证。至于如何才能保证看出这些规律?说实话智商因素很重要。图形推理题我花过很多时间专研,集各机构之所讲与自己之所得,还混了很久的百度门萨吧,最终也只是略有提升。一旦做起图形推理题,我有时候还比不过我那个程序员老婆。
再然后才是言语理解。我公众号上说过,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不是一类题。选词填空和句子排序是言语表达题。那些诸如“文段作者意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才是言语理解题。
言语理解题答案非常软,就像李亚鹏吃过的饭。很多言语理解题的答案都有争议,而且基本上争不出个结果。有人会说,言语理解也可以找到原文出处啊。没错,但是找到原文出处又有何用?别说找到原文出处,就是找到原作者也没用。你让作者本人来做一下“这段文字的作者意在强调”这种选择题,他也很可能选错。所以,除非有朝一日官方公布标答,否则言语理解的答案永远无法确定。一个连答案都无法确定的题型,不值得深究,正如女朋友为什么生气这种问题不值得深究一样。
不仅答案,言语理解题的技巧也软。很多技巧都是根据答案倒推出来的,属于事后技巧,和事后诸葛亮一个性质。这点资深考生应该都有同感。
遗憾的是,由于言语理解题复习起来门槛低,而且被一些参考书排在第一个板块,所以不少考生备考行测时把言语理解当成重中之重,放在最优先级,碰到难题反复纠结,浪费了大量时间。
我个人建议言语理解题浅尝辄止就行,题目是要做的,但是不要花太多时间纠结答案和专研技巧。做好言语理解题只需要两个能力,一个是快速阅读的能力,一个是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要培养这两个能力,多读中文就行了,哪怕你光读言语理解题的文段不去做选项,你也能提高这两个能力。
最后是常识题。为什么我说常识去他妈的?理由很简单。虽然常识的答案很硬,没有任何争议。但是常识也没有任何技巧。有的机构号称有常识判断的制胜技巧,结果过去一看,都是些“三短一长选一长,绝对表述不要选”之类的智障技巧。另外再加上常识海量的知识点,任何声称给大家提供“必考”常识清单的,都是扯淡。
什么情况下才复习常识?我之前的文章说过,对于那些长线复习备考(超过一年)的人,平时闲下来没事的时候,不看手机改看书。不要看《斗破苍穹》《乖,摸摸头》之类的书,应该看DK百科、国家地理之类的书。这样的话,就能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顺便积累一些常识。
但是,最近几年,常识里面时政常识占比飙升。这个时政,是有限的,还是可以准备一下。大家关注时政的方式也很简单,新闻联播或者学习强国,没事就看看,大概率会撞上几道时政常识题。
以上,就是我认为比较好的行测各板块复习顺序和优先级别,供大家参考。
1.《手机怎么看行测?我来告诉你答案行测想得高分,应该优先复习哪个板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手机怎么看行测?我来告诉你答案行测想得高分,应该优先复习哪个板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27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