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专家: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呼吸与胃中医学主任医师赵红梅。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室主任关键
北京莲花医院高压氧科主任张淑新。
本报记者段基文
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看起来“很容易得到”,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
从高压氧科临床数据来看,很多人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氧”状态。与此同时,“氧疗”养生馆生意十分红火,甚至有人购买家用氧疗设备,却未意识到“氧疗”是把双刃剑,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缺氧”为疾病埋下祸根
除了慢阻肺等疾病会导致肺部无法供氧,造成病理性缺氧外,普通人偶尔也会出现类似缺氧的症状。例如,年纪大了稍微活动一下身体,就觉得呼吸困难、疲惫无力,还常常反应迟钝;在拥挤的地铁里直犯困,哈欠不断;工作了一整天后,头晕头痛,打不起精神……北京燕化医院高压氧科主任张淑欣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从医院高压氧科临床数据来看,一半以上的就诊者存在类似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头晕头痛、困乏、睡眠质量差、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
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18世纪时,人类发现了氧气的存在,之后慢慢认识到它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理。氧气通过呼吸进入肺部,与血红蛋白紧密结合,被运到各个组织,并在酶的作用下,和葡萄糖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供人体活动和新陈代谢,因此人类一刻都离不开它。民间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人不吃饭能活3个星期,不喝水可以活3天,但如果没有氧气,3分钟都难以坚持。
若长期“缺氧”不加干预,就会为疾病埋下祸根,渐渐侵蚀健康,出现全身性损伤。第一,人体组织细胞“缺氧”后,免疫力就会随之降低,身体不适接踵而来;第二,血氧不足会造成食欲差、胃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第三,轻度“缺氧”时,身体会本能地增加呼吸次数来代偿,但严重时会胸闷不适、呼吸困难;第四,中枢神经系统对低氧非常敏感,如果“缺氧”就会经常头晕头痛、无精打采、丢三落四等,并且查不出具体病因。
衰老、户外运动少都易“缺氧”
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足够人体所需,那又是什么阻碍了人体对氧的利用?张淑欣表示,这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步入老年后,人体会出现生理性退化,再加上疾病造成的病变部位损害,使得身体获取、利用氧气的能力降低,从而比较容易处于“缺氧”状态。
其次,脑力工作者、学生常常用脑时间过长,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应激状态,使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代谢增强,耗氧量因此明显增加,大约是正常情况的2~3倍。一旦吸入的氧气不足以满足需求时,大脑就会“缺氧”。
最后,现代人缺乏户外运动,心肺功能变差,再加上过度依赖电器设备,夏天吹空调、冬天开暖气,长期处于密闭空间,很容易“缺氧”。
此外,脑外伤、脑梗塞等患者也可能出现急性缺血缺氧症状。
日常“补氧”随时做
如果在密闭、通风差且人群密集的特定环境中发生短时“缺氧”,可通过加强通风或离开密闭空间予以缓解。对疾病引起的缺氧患者来说,可适当接受高压氧治疗,以防造成进一步损害,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需要提醒的是,氧疗虽然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氧气有益健康,因此可以随意补,购买家庭氧疗机或到养生馆“吸氧”,非专业的“氧疗”很可能导致过量给氧,反而危害健康。近日,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篇综述文章显示,血氧水平正常者进行吸氧治疗会增加病死率。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红梅表示,正常情况下,体内氧供和氧需处于动态平衡,但超过一定压力和时间的氧气吸入,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眼部有害,医学上称之为“氧中毒”,人们应持谨慎态度。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关键表示,氧疗对有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肺气肿的人有积极意义,但应在专业操作下进行。面对“缺氧”,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张淑欣给出了一套“补氧良方”。
多吃“生氧”食物。血红蛋白是氧气的好朋友,建议适当多吃些新鲜蔬果、豆类及肉食等有助生成或富含铁的食物。
锻炼心肺功能。心肺功能下降会导致全身各器官血氧利用率降低。提升心肺功能最经济实用的方法就是坚持运动,普通人可选择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相结合的形式,对运动能力较差的老人来说,多散步也可以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提醒的是,正在“缺氧”时不能剧烈运动,否则会加重症状。
勤开窗多通风。室外空气质量好时应多开窗通风,可以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增加室内空气的含氧量。
每天做深呼吸。深呼吸能提高氧耐力水平。建议每天做10~15次深呼吸练习,吸气时,尽量用鼻均匀、缓慢地深吸,直至吸不进气体;呼气时,嘴巴用力往出吐,想象自己在吹气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将废气排出体外。注意尽量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下进行,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宜做,以防加重心肌缺血,有慢性气道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家里养点绿植。花草堪称“制氧机”,光合作用时会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建议家里养些君子兰、仙人掌等,但不能太多。
注意劳逸结合。建议每工作一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让大脑和身体放空、休息。▲
生命时报
1.《好习惯才是补氧良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好习惯才是补氧良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32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