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剑中的“剑”字,到底代表什么?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因为按照我们现在所知,第一次华山论剑时,参与比武的五人中,王重阳使用的是“先天功”,黄药师所用是“弹指神通”和“落英神剑掌”,西毒所用是“蛤蟆功”,而段智兴和洪七公所用分别是“一阳指”和“降龙十八掌”,五人皆没用到剑。那为何要称为“论剑”,而不是“论武”或者“争霸”这些称呼呢?论剑中的“剑”,究竟代表的是什么?实际上,这在不同版本的小说中,还有不同解释,羽菱君结合个人观点,略作探讨。一.华山论剑中“剑”字,代表什么,在不同版本小说,或许还有不同的含义。
真正意义上的华山论剑有两次,但第一次论剑只在众人的口中提及,参考第二次华山论剑,我们明显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华山论剑,论的其实是各参与者的“武学修为”。而且,不仅仅是参与者的内外功修为,更重要的还是武理方面的修为,这才是“论”的关键之所在。
不过这个“剑”字,在华山论剑中的意义,实际上却有发生过变化。这是因为《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金庸先生前后出版过三版,做过两次的大修。从最初1957年刊载于报纸的连载版,到1980修订集结由三联出版社出版的修订版,再到2003年的世纪新修版,由于为了前后情节的对应,金庸先生在小说中,赋予“剑”的意义和境界,可以说修订前和修订后已各有不同。
我们先来看看前后版本中,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对“华山论剑”这件盛事的描写。都是通过后来众人口中回忆的方式讲述的,其中周伯通在桃花岛遇到郭靖,跟他讲《九阴真经》和他为何被困桃花岛时也有讲到。连载版里是这么说的。
周伯通道:“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剑,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兄王重阳的武功是第下第一。”连载版《射雕英雄传•第五十四章》
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出,从这最初的版本中,金庸先生一开始的设定,华山论剑论的确实是剑,毕竟五绝在论剑时,他们手中的兵器,的的确确是剑。因而这里,羽菱君个人认为,这次论剑所说的“武学修为”,应当可比较简单的称为“剑法”和“剑术”上的造诣。五绝各自通过对剑道的认识和理解,使出手中的剑招,寻找出对手招术之中的破绽,完成彼此之间的克制与破解,论出一个高低。
不过,由于在之前或者之后,众人口中对这次比武回忆的相关片段来看,五绝当时在过招时,用的根本就不是剑,像洪七公传“降龙十八掌”给郭靖时,说的他就是用这门掌法。因此到后来修订时,金庸先生为了前后的情节对应,便对这一段话做了修改。其他两版对这段的描写一样,是这么说的。
周伯通道:“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哥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第十六回》
金庸先生用一个“武”字,代替了原来的“剑”字。这一改,整个“华山论剑”的意义和境界,就完全是改变和提升了一个层次,因为一个“武”字,可以囊括了剑法在内的所有武学。在修订版小说第二十章的《篡改经文》一回中,更是直接交代了,当年论剑是弃剑不用。
武学中有言道:“百日练刀、千日练枪、万日练剑”,剑法原最难精。武学之士功夫练至顶峰,往往精研剑术,那时各有各的绝招,不免难分轩轾。二十年前华山论剑,洪七公与欧阳锋对余人的武功都甚钦佩,知道若凭剑术,难以胜过旁人,此后便均舍剑不用。修订版《射雕英雄传•第二十回》
而在新修版小说,章回名从《篡改经文》被改成为《九阴假经》的这一回中,则是明说,所谓“论剑”,只是虚称。以最高雅的剑术泛指一切武功,犹如古人称儒家的经典著作为“经”,如五经、六经、十三经,但后来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有叫做经,如《墨经》、《道德经》、《南华经》;宗教书也称为“经”,如《莲华经》、《地藏经》、《观音经》等等。因而这里面的论剑,就可以定义为“总体上的武学修为”。以五绝武学的境界来说,则可分之为“武理修为”、“内功修为”和“外功修为”。
内外功的修为,可通过直接的比拼,就能看出高低,而武理的修为,却只能结合内外功的比试之后,在武学的理论上见修为的高低。就是通过在内外功比拼时,在对方招术上,寻找出破绽,再想出克制和破解之法。这点直接可以参考《神雕侠侣》中,洪七公和欧阳锋在华山,最后打和论持续七天的最后一战。
二.华山论剑,应当不是简单地招术比拼,应当从内外功和武理三方面的修为,都进行过比和论。
在羽菱君个人看来,第一次华山论剑,其实就跟洪七公与欧阳锋,在华山的最后一战是一个样的。五绝的论剑就是分为理论和实战,实战又分外功和内功的比拼,也是这样,前后进行了七天七夜才分出了最终的高低。就像洪七公与欧阳锋的一战,还有杨过在百花谷与周伯通的比试那样,在外功上分不出胜负时,就只能在内功上进行比拼。当然了,杨过只是想想而已,并没有跟周伯通真正比内力,因为他们不是生死搏杀,没意义,而五绝的论剑则不同,是一定要论出第一的。
论剑应当是从外功的比拼最先开始的,五绝各自亮出自己的看家绝技,进行分组对抗。外功的比试中,羽菱君认为应当是洪七和王重阳胜出,这也是“降龙十八掌”被王重阳等人称道的原因。只是当时洪七公的这套掌门,尚未大成,因而他较之王重阳的“履霜破冰掌”,还是稍逊一筹。这尚未大成的原因,就在于洪七公的内功修为和武理修为上,就像后来刚练成“降龙十八掌”的郭靖一样。
内功的比拼最终应当是在王重阳与欧阳锋中进行,最终王重阳凭借“先天功”,力压欧阳锋的“蛤蟆功”,这也是后来欧阳锋口服心不服的原因。欧阳锋在内功的比试中,看出自己的内功,并不比其他人差。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虽精妙无比,在外功比拼上胜他,但内力比不上他;段智兴的“一阳指”虽然能克制他的“蛤蟆功”,但段智兴的内功修为,还不足以汇聚到最强指力破他的神功;黄药师属于内外双修的,但他的武功好看,却皆未入大成之境,因而他们四人只能打成一个平手。欧阳锋认为王重阳能够取胜,是得益于他武学修炼的时间更长,功力自然比他们都深厚。
最后的比试,就是对武理的认识上见高低了,这也是“论”的关键。
王处一道:“二十余年之前,先师与九指神丐、黄药师等五高人在华山绝顶论剑。洪老前辈武功卓绝,却是极贪口腹之欲,华山绝顶没甚么美食,他甚是无聊,便道谈剑作酒,说拳当菜,和先师及黄药师前辈讲论了一番剑道拳理。当时贫道随侍先师在侧,有幸得闻妙道,好生得益。”修订版《射雕英雄传•第十一回》
武理的修为,其实最容易看出高低的一个,就是在于是否到了能自创上乘武学的境界。就当时的五人而言,欧阳锋所练的“蛤蟆功”那是白驼山庄的家传武学,同理的还有受传于家传武学,练就“一阳指”的段智兴,和学了丐帮两大传世武学“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的洪七(注:这里就新版小说的设定,老版小说中“降龙掌”有一半是洪七公自创的)。他们所练之学皆不是自创,只是依先人所创之法而练,卓越于他人而已。黄药师的武功,按他所言是他自己所创,这是不是他自负清高的表现尚且不论,但就对武学原理的认识,明显要较之前三人深,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不过却又比不上王重阳,这也是为何后来黄药师自信只要王重阳一死,他就是天下第一的原因。
王重阳一身之学,均是他自己所悟所创。他出家为道,多读经籍,在经卷中不止参透了清净虚无的妙诣,更是感悟出一套道家武学理论,融会贯通。从这方面讲,在射雕三部曲中只有后世的张三丰才能达到此境界,自创武学方面老顽童、黄药师与杨过次之。因而,王重阳的武理修为,在当时的五人之中无疑是最高的。经多番理论,王重阳针对另四绝的武功,一一指出他们招术上的破绽或者短板。而在论武的过程中,王重阳答辩出来的武学理论,精义深奥,四绝可能都是闻所未闻,再结合内外功的比拼结果,最终就折服于他,承认王重阳为“武功天下第一”。
就这样,第一次华山论剑落下帷幕,五人相约,二十五年后,谁还在世,再到华山二次重聚。他们为何要约定二十五年,在羽菱君个人看来,他们就是以王重阳当时的年龄为参考的。他们一直认为五十岁之后,就是武学修为的巅峰期,二十五年后,另四绝的年龄就几乎刚好都在这个年龄段。
华山论剑王重阳获得了《九阴真经》的归属权,不过最终其他四绝,都在不同程度受过《九阴真经》的影响,有只看不练的,有既看既练的,更有被骗反练的,但无论是武理修为,还是内外功修为,都上升了一个层次,包括后世的郭靖杨过等人,他们的成就都受过《九阴真经》的帮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华山论剑中的“剑”,也可以代表《九阴真经》。毕竟第二次论剑,实际上就是在比《九阴真经》的威力,而当年的第一次论剑,其目的就是为了论《九阴真经》的最终归属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1.《传世太极降龙怎么走?我来告诉你答案从七天比武全过程,看华山论剑的剑字,在各版小说中意义的变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传世太极降龙怎么走?我来告诉你答案从七天比武全过程,看华山论剑的剑字,在各版小说中意义的变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34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