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面对工作总结、绩效尺度、工作点核算等各种形式,比如一年一度的大雪,寒冬腊月的大雪,飘向你的时候,.......
突然,有一种莫名的焦虑和失望。
本来觉得自己一天到晚,一年到头都是无止境的工作和琐事,觉得好辛苦。
但是面对各种表格,你填不出来:
有没有高级TOP1的SCI文章?木头有!
国家、省、校级项目,有吗?木头有!
学校科研经费5100万,有吗?木头有!
有国家、省、院校教学成果奖吗?木头有!
有没有科研成果,社会兼职,学术兼职?木头有!
..........
感觉这一年都在休假工作!
不服气?自己说:
你说你忙,忙什么呢?
你说你累了。你厌倦了什么?
你说你很痛苦,你受了什么苦?
........
想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表格无情地看着你,一栏又一栏,仿佛在笑:“填满我,填满我,填满我……”
一种崩溃的感觉!面对表格我无奈的笑了笑:“我填不出来,怎么办?”
心平气和地想,这一年真的没少忙:忙着备课,忙着听课;忙着看题目,看开题,看初稿,看二稿;把这些学生送走,然后把他们接回来.......
但是忙碌的结果是什么呢?除了努力,我似乎什么也填不进去。不得不问一个问题,我们都一样吗?
其实还不够难,只是身边优秀的人太多了。是住在师范大学的同一个人,为什么成绩差距那么大?
焦虑、易怒、愤慨、失落.....各种各样的事情浮现在脑海中,比如陈如的洪水。
玩得开心,但是没有理由。第一,好像过了愤青时代;第二,好像都是自己的因果,那么漏什么呢?为什么奇怪?
抛开那些没什么可填的表格,静下心来想一想,仿佛它是“那个世界的原因,这个世界的果实。”不能怪别人,也不用怪自己。毕竟我真的很努力,这是最好的结果。只能怪自己能力有限,努力不够。
是人,先天和后天会有区别。好马脚短为什么要比鹰好?
这样想着,心里真想豁然开朗,仿佛压在心里的石头已经被扔掉,挡在我面前的最后一片叶子已经被秋风吹落。
没错,这就是中年大叔大妈自愈的杀手锏:佛心。当一个人从一个无所畏惧,动荡不安的青年进入中年大叔的行列,没有一颗佛心,你的人生将是黑暗的。
但是,佛教的心是什么?
前段时间去书店买书,无意中发现小寨汉唐书店有个“佛教”柜台。环顾四周,有这么多关于佛教的书。买过《人生就是放手》等各种佛教星云大师的书,但深刻的理解和治愈效果都不明显。
无意中发现,李叔同所说的佛陀其实是被李叔同这个名字所吸引。我过去对天才学者李叔同略知一二。我只知道他是画家、诗人、老师、佛学大师,但世人最敬佩的是佛学“弘毅大师”的身份。但这只是道听途说,我没看过他的书,对他的了解也很少。
我当时闪过一个念头,这么浪漫的才子怎么会突然闯进空的大门,抛弃红尘和爱情,过上干净无为的生活?他为什么看破红尘逃入佛门,为什么要成为一代佛学大师?.......
问题很多,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了这本让我好奇的书。仔细研读了弘毅李叔同大师的这本书,我想我可以知道大师逃入空成为大师的秘密。
看完,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我太浅薄了,没有机会和佛在一起。
以前看破红尘,入空门学佛的人,总是逃避现实,不愿与世俗为伍。读了弘毅大师学佛、净身成佛的经历后,我才明白,做一个传播佛法的和尚或大师,不仅仅是为了避世入佛,而是为了追求另一种人生境界。
不是每个佛教徒都能最终领悟佛教的最高境界。就像世间众生一样,并不是每个人一生都能明白人生的真谛。
读了李叔同大师的《谈佛学》,我对佛学博大精深的理论一窍不通,但还是有了一点体会。正如佛陀所说:一人一佛,一心一意。
有什么小体验?冥想。
大多数人都知道,急躁、急功近利、急躁,很难做成任何事。面对世间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静下心来,不断的练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最终有所成就。
世界真理说起来简单,理解和实践起来却很难。面对这个世界瞬息万变的事态和事态,很难沉思。最多的,就是一声叹息。
有一天晚饭后,无意中说起年底填表和今年“歉收”,颇有情绪,自责。
“上帝说,一切都是空的空!”父亲放下他正在读的毛泽东传记,抬头微笑着对我说。
我瞬间石化了。
“万物皆空空”。从一个读书不多的父亲口中说出“佛法”的深刻道理,真的是令人震惊和敬佩的。
转念一想,“是不是?一切都是空的空。好像是佛教或者道教说的。怎么可能是上帝说的?”我随口问我爸。
“不管神说什么,佛说什么,都是虚空,道理都一样。”父亲笑了笑,继续读着每一个字,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父亲的另一个神秘的佛教道理,让我觉得豁然开朗。
是的,相对于父亲的一生,他最大的成就是养了四个孩子,盖了两个瓦房。我还年轻,为什么要抱怨世界的不公,抱怨别人?
归根结底,是心中无尽的贪婪打开了心魔之门。
李叔同为何闯入空门不得而知,但他苦心钻研佛法,独自弘扬佛道,成为一代弘扬佛法的驱魔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自己的智慧根太浅,没有办法入佛,何不以佛教“万物皆空空”的原则来看世间的云?
看破名利和金钱地位,用禅修来提升自己的修养,修行自己的信仰,能否达到“身在红尘,心中有佛”,成为一个有德之人的目的?
当我看到父亲在我们嘈杂的谈话中专注于用手指看书时,我明白了内心是多么平静。
当我看到父亲鼾声如雷,在儿子的单簧管和我断断续续的吉他声中沉沉睡去,我才明白了什么是“一切都是空的空”和没有欲望才是正义的道理。
通往简的大道:一切都是虚拟的空。
“万物皆空空”就像一股清泉,能瞬间浇灭我心中的焦灼火焰。
“万物皆空空”犹如佛手,可以关闭指尖内“贪婪”的心魔。
作者简介:
白,男,博士,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遗传学/学科教学(生物学)硕士生导师,陕西勉县人。
备注:本文部分照片来自百度。
1.《李叔同说佛 大道至简:一切都是虚空 || 白成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叔同说佛 大道至简:一切都是虚空 || 白成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03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