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决定视觉。1月11日,被誉为“中国之眼”的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营,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也意味着人类对宇宙未知领域的探索有了更深的视野和更广阔的视野。
2, 11, 43, 93, 102 …
从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两颗脉冲星,到11日召开的全国验收会议,宣布已发现102颗脉冲星,近两年发现的脉冲星数量超过了欧美同期几个脉冲星搜索团队发现的脉冲星总数。
大器晚成者胜射电望远镜之巅
“中国天眼”的灵敏度是世界第二大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可以有效探索的空之间的范围体积扩大了4倍,使科学家能够发现更多未知的恒星、未知的宇宙现象、未知的宇宙规律...
验收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相平等6位专家分别宣读了工艺验收和无线电波环保验收意见。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沈宣布,“中国天眼”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批准验收指标,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备开放运营条件。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总工程师江鹏认为,通过国家验收,意味着中国天眼完成了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交接,将全部火力投入到科学观测中。未来两三年,将会有一系列重要的科学产出,同时进一步稳定望远镜的性能。
回忆10年前的“电缆网研究”,江鹏还记得:“我们进行了有史以来最系统、规模最大的电缆疲劳试验。经过近百次的失败,我们终于研制出了一种超高抗疲劳钢缆。在200万次循环荷载的情况下,应力幅可达500MPa,这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
其实整个团队各个子系统的开发过程几乎如履薄冰。从26年前以南为代表的几位科学家,成长为一个平均年龄35岁左右的100人团队,能够独立设计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及类似天线。四代科研工作者不断前行,扎根深山,辜负了当代天文学的浪潮。
乍一看,大型设备引领科技创新
科技进步的速度从过去的一万年、一千年、一百年,变成了十年、一年甚至日新月异。但对于物理学和天文学来说,似乎还在啃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旧书。
重大突破,科研仪器第一。北京大学李克威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克佳认为,天文学甚至物理学都是实验科学。前期理论研究先行,后期实验验证是关键,必须使用科学仪器。
1月11日,专家学者视察“中国天眼”(大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冬雨照片
“在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学科中,谁提问,谁就掌握了发展趋势。如果没有大装置做实验,就不会提出问题,只能解决别人背后的问题。”李克佳说,边界不明的天文学,无疑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每天摸着望远镜观察的人都能发现前沿问题。”韩金林说,过去中国缺少大型望远镜设备,天文学家只能在理论上对某些领域进行深度挖掘,现在从观测的角度可以做出更有独创性、世界领先的成果。
1月11日,专家学者视察“中国天眼”(大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刘旭社
从开工到国家验收短短9年,收获颇丰:
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80篇,EI收录76篇。 获得第一专利权人的授权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发现脉冲星优质候选体146颗,已证实发现的脉冲星102颗。 与上海天文台天马望远镜成功实现联合观测,在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原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天眼项目经理严军介绍,在施工阶段,中国天眼在钢结构、自动化行业、机械行业、创新设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电磁兼容研发、建筑工程等10多个领域获得国家级奖项。
1月8日拍摄的“中国天眼”进料仓(大修时拍摄)。新华社记者欧冬雨照片
目前,“中国天眼”成立了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将协调望远镜运营相关的战略规划、科学方向、项目选择和数据披露,以充分发挥其科学效率,促进重大科学成果的产出。
未来围绕“中国天眼”建设的引力波探测研究、射电天文大数据等科技中心也将发挥辐射、引导、推广作用,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引人注目,探索宇宙未知领域
“目前普遍认为宇宙中大约70%是暗能量,26%是暗物质,不到4%是重子物质,不到1%是人类能看到的发光物质。”李克佳说密度极高的脉冲星属于重子物质,而发光物质只相当于“一瓶可乐里的一滴水”。
1月9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大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刘旭社
许多天文学家认为,至少在射电天文学和分米波段脉冲星观测领域,“中国天眼”将很快领先世界。除了天文观测和望远镜建设带动的技术创新,它还将成为验证物理规律最精确的实验平台。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伯克利大学无线电实验室主任卡尔·海尔斯(Carl Hiles)教授认为,“中国天眼”比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更灵敏,覆盖更大的天空面积,拥有19束的接收器,在脉冲星搜索、观测星际云等天文学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机遇。
《中国天眼》反光板拍摄于1月9日(大修时拍摄)。新华社记者刘旭社
韩金林认为,中国天眼目前发现这么多脉冲星并不奇怪。它发现了至少1000颗新的脉冲星,并将人类可以看到的脉冲星池扩大了50%。
调试期间,“中国天眼”发现了其他望远镜从未观测到的脉冲星。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毅领导的脉冲星研究结果挑战了经典的“旋转木马”辐射模型。再比如费米的高能无线电源。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搜索失败,而“中国之眼”则成功探测到一次。
FAST反光板拍摄于1月9日(大修时拍摄)。新华社记者刘旭社
江鹏表示,凭借“中国天眼”的超高灵敏度,国家天文台将脉冲星的计时精度提高到了世界原始水平的50倍左右,这将使人类有可能首次拥有探测极低频纳赫兹引力波的能力。
1月9日,工作人员正在检修FAST反光板。新华社记者欧冬雨照片
正是因为知识太少,才点燃了人类探索宇宙未知领域的梦想。
一个
敢于做“梦想孩子”的中国科学家,希望借助“中国天眼”对银河系及其周边星际介质进行勘测,全面更新脉冲星和邻近宇宙的气体分布图像。一旦发现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物体,就意味着发现了一个新的未知世界,系统地拓展了人类的宇宙视野。
《中国天眼》1月8日拍摄(大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刘旭社
星辰大海;广阔的未来
是他们的旅程!
来源新华社
1.《贵州天眼望远镜在哪里 贵州平塘“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贵州天眼望远镜在哪里 贵州平塘“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092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