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成都“三花”的起源和发展,必须从中国花茶的历史说起。
众所周知,中国的饮茶记录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饮茶习惯都是从中国传下来的。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茶可以分为六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红茶。每个分类下都有几十个有代表性的品种。
花茶是中国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
花茶,又称香片。它利用茶叶善于吸味的特点,将香花和茶叶闷在一起,茶叶吸收花香后,将花渣除去,最后通过其他工艺制成花茶。
上述花茶的制作过程非常简单。我相信这个过程是经过饮茶人几千年的摸索才逐渐定下来的。
要知道,人们最初喝的茶,并不是我们现在习惯熟悉的。在人们养成喝茶习惯的早期,他们习惯于在茶中加入各种香料来丰富味道。一方面,长期以来,人们的口味是“香料”,他们以吃越来越贵的香料为荣。另一方面,也希望中和各种风味和水果的茶的苦味。
人们最初是如何喝茶的?
先民用糯米糊等东西把新鲜茶叶做成茶饼,然后直接用炭火烘干。当你需要喝茶时,将干茶饼捣碎,倒入开水混合,然后加入洋葱、生姜、大蒜、盐、蜂蜜,甚至橘子等水果一起喝。这种喝茶方式在全国各地都很流行,自然古巴蜀地区也不例外。这也为花茶在巴蜀地区的流行埋下了伏笔。
在讲了中国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喝各种花茶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茉莉花茶在巴蜀地区所做的努力,让它成为龙头,风靡全川。
如上所述,巴蜀地区茉莉花茶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80年代前后发展迅速。从整个民国时期到80年代中期,茉莉花茶是四川茶馆中销量最大、群众基础最广的茶。
纵观茉莉花茶在巴蜀的发展历史,与其说是茉莉花茶征服了四川人,不如说是四川人选择了茉莉花茶。
茉莉花不是中国的本土植物。它起源于波斯湾(现在的伊朗)附近,大约1700年前随着海上贸易船队被引入中国。外来植物,如辣椒、番茄,也有同样的命运。起初,茉莉只存在于广东和福建南部沿海地区。直到宋代,全国各地才见到茉莉花。茉莉花也是在这个时候传入巴蜀地区的。南宋罗源《祭简·李淑勤寻茉莉花》中提到,此时茉莉花多传入四川。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明代群芳铺的记载,当时巴蜀地区有珍稀的红茉莉品种。这一点在后来的《四川志》中也有提及,“成都府有红茉莉,与白茉莉无异”。
四川最受欢迎的花茶是白兰花茶、珍珠兰花茶等品种。为什么茉莉花茶最后在四川流行起来了?
如果你有心和老成都人聊聊,你会发现茉莉在你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老成都茶馆讲究“三有”:“茶、座、趣”。所谓“有茶”,就是成都的茶馆提供的茶有很多种,喝茶人经常喝的茶品都有。成都的一些老茶馆夏天准备杭九,冬天准备沱茶。不过,这些都是季节性用品。如果要说品种常年都有,那还是成都人最喜欢的茉莉花茶。
老成都茶馆(图片源自网络)老成都茶馆(图片来自网络)
老成都人喜欢茉莉花茶,茉莉花茶不仅爱它的鲜香口感,还暗含着成都人养生之道。就像成都人冬天喜欢喝羊肉汤一样,成都人冬天喝茉莉花茶是因为它能增加血液循环,保暖。不管有用没用,这个习惯一直保留着。夏天,人们经常使用茉莉花茶,这种茶被认为具有消暑降温的作用。老成都人认为喝茉莉花茶容易出汗,汗液蒸发吸收大量热量,自然达到了消暑降温的作用。所以一年四季喝茉莉花茶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被保留了下来。一些老茶客传授了一点品尝茉莉花茶的经验。开汤后一定要先闻一闻它的香味,等到鼻腔里充满了茉莉花茶的香味,再看它的汤色是否清澈,再尝一尝它的味道是否“鲜、浓、纯”,最后看叶子的底部。花茶与其他茶叶品种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香味,其特点是茶香与花香交融,清香淡雅,滋味留香,茶汤余香悠长。
成都“老茶馆”时代,茉莉花茶是花茶领域的佼佼者。它以低廉的价格和美丽而闻名。一度占到花茶销量的90%之多,让白兰花茶、珍珠兰花茶等品种抬不起头来。茉莉花茶中,“三朵”最受欢迎。
老成都茶馆里的老茶壶,充满了年代感(图片源自网络)老成都茶馆里的老茶壶充满了时代感(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三花”,是第三类茉莉花茶的简称。茉莉花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茶坯和茉莉花的质量。茉莉花茶根据品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九个等级,如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碎茶、片茶。其中《三朵花》正好处于价格和口感的平衡点,被老茶客认为是性价比最高的档次。
超一流花茶味道不错,但是价格不便宜。自然会生活的成都人,要讲究一条长流水。一旦嘴保持锋利,包里的“子弹”就受不了了。但是四、五、六花茶味道太差,不太受喝茶人的欢迎。“三花”虽然质量一般,但仍能进入老茶客的口中,价格相对适中。喝茶和平时一样平常,自然要掂量掂量钱包。
因为三华的流行,“一三华”成了饮茶者的暗号。一句话:“走,带三朵花!”老茶客自然懂。我个人很喜欢“湖山花”里的“旦”字。盛夏成都流行的“冷一杯”中也出现了“回”字。
茉莉花茶(图片源自网络)茉莉花茶(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茉莉花茶曾经那么受欢迎,为什么会逐渐从老成都人的茶杯里消失?四川有几个著名的茉莉花茶品牌,如青白江茶厂的香山茉莉花茶、军联茶厂的玉井茉莉花茶、成都茶厂的三花茉莉花茶、老君茶厂的四川老君美茉莉花茶等等。但随着国外茉莉花茶品牌的进入,人们饮用习惯的改变,茉莉花茶品质的下降等诸多原因,四川的许多茉莉花茶品牌逐渐消失,从老成都人的茶碗中消失。
曾经和一个做茶叶生意的朋友聊过,但是有一次讨论茉莉花茶的消失。
与国内花茶厂相比,四川的许多茉莉花茶厂规模相对较小。小规模的自然产出和成本没有优势。随着市场份额的减少,天然的加工设备和配套设施跟不上,形成恶性循环。
以上说法是普遍真理。不过细说来,四川茉莉花茶的没落有很多细节可以遵循。
首先,整个茶叶市场都在调整,而四川茉莉花茶却跟不上市场。茶叶市场的销售结构根据消费者的口味随时调整。比如普洱茶在一定时期内受到茶叶客户和资本的追捧,天然茶叶市场生产销售普洱茶的人数会增加。90年代中期,四川茶叶市场就是这样受到影响的。当时,各种绿茶都受到追捧,尤其是“名优茶”市场受到广泛青睐,许多生产红茶的地区纷纷更换生产。所以很多厂家把春茶加工成名优茶,夏秋茶加工成烤绿茶,作为花茶的茶坯。结果,这种绿茶尝起来又苦又涩,味道和新鲜度降低,所以自然制成的花茶的味道降低。
茉莉花茶(图片源自网络)茉莉花茶(图片来自网络)
花茶市场下滑,销量下滑,利润变薄。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当时一些茶厂没有练内功,而是紧跟市场变化,转而在如何节约成本上下功夫。如果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没问题,那我们就来看看当时企业减少了什么样的成本。
冬天,四川气温低,当时茉莉花种植很难过冬,造成花卉短缺,需要将茶叶运到广西加工。90年代广西到四川的运输成本不低。当时很多茶厂为了稀释成本,增加了黄芪的基量,减少了花量,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更何况饼干是直接加入成品的。
这种行为是什么概念?就像四川人爱喝羊肉汤一样,有的餐厅会以次充好,用拼接肉牟利,有的餐厅为了节约成本,会直接用“鲜味香精”和“浓汤宝”勾兑汤。
此外,有些茶厂会使用单层塑料袋包装,有些茶厂储存条件差,场地潮湿,导致库存茶叶含水量过高等。这些节约成本的做法只会导致新的恶性循环。茶叶质量下降,茶叶销量下降,茶厂苦苦挣扎。最后茉莉花茶从龙头位置上被拉了下来,渐渐从老成都人的茶杯里褪去,只剩下偶尔聊天时的满满的回忆。
[选定的先前主题]
如果穿越回古川,从事这三个知名行业,能白手起家致富吗
四川人口中的“崛起”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来的?
四川人口中的“宝”是什么|四川话
1.《啖三花 走,啖三花! | 老成都人嘴里的三花到底是啥子东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啖三花 走,啖三花! | 老成都人嘴里的三花到底是啥子东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10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