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余华,《浙商》杂志副总编
在李书福的吉利王国,除了“汽车梦”之外,还有一个“教育梦”。李书福自己的读书经历颇为传奇,从小聪明机灵,爱动脑筋,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去为生产队放牛赚零花钱。初中时期用了两年就完成了三年的学业,考上路桥中学尖子班,却经不住改革春风的吸引,高中就早早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当中。李书福在2018年5月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的一篇自述,详尽传神地描述了这段求学经历,一方面看出他与身俱来的商业敏感性,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当时没有静下心来完成学业留有一丝遗憾。也许,正因为这样一种未完成的遗憾,让李书福想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他们的“教育梦”。培训自己的技术人员
吉利教育为汽车工业之路打好基础
吉利的教育行业之路与其他企业有很大不同。人在办学之前都是行业成功的。吉利不是。
按照李书福的话来说:“吉利从办学发展到汽车工业。”
为什么会这样?这也是市场所迫。作为国内第一家研发生产汽车的民营企业,相信李书福能做成的人并不多,能帮吉利走过这条路的人更少。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从何而来?
此时,李书福十多年的创业经历让他对未来的艰辛充满了乐观。从冰箱零配件的生产,到装饰材料的研发,再到摩托车的制造,哪个行业是借助别人做出来的?专业人才不想来吉利,吉利自己培养。
1997年,李书福35岁时,吉利进入汽车行业,创办台州第一所学校——浙江经济管理学院。
△吉利创办的第一所学校
当时学校占地600亩,分三部分:一部分办学,一部分产品试制,一部分教师、工程师、专家生活区。吉利就这样走上了办学之路。
△早期校园风格
后来,该校发展成为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临海郝晴汽车工业学校和浙江吉利技师学院三所全日制专科学校。跑了20多年,给汽车产业链输送了2.5万多人,很多毕业生成长为企业骨干人员。
后来,李书福在自述中对这所学校的价值进行了评价:“严格培养和训练技师、技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加大办学投入。今天吉利汽车公司取得的发展,离不开吉利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什么是“天赋”
收购沃尔沃以改善吉利的教育系统
如果说李书福开学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的迫切需要,那么随着吉利的快速成长,他的“人才”评价思想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2010年9月8日,沃尔沃收购完成半年后,李书福在吉利“V项目总结暨虎跃行动发布会”(“V项目”指沃尔沃收购项目)上发表演讲,围绕什么是“人才”,进行了辩证全面的阐述。
△2010年9月8日,胡月行动在座谈会上开始合影
他指出:“人才是什么样的人?当然,德才兼备,学习成绩优秀的才是人才。德才兼备,素质过硬,学识渊博是什么?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觉得大家都是人才。”
“人人都是人才”是李书福人才选拔体系的基础,包括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在他看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组织体系、不同的历史环境、不同的项目背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没有真诚的合作,这个项目就不会成功。
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功能。“昨天的人才不一定是今天的人才;a项目是人才,不一定是B项目的人才;是美国的人才,不一定是德国的人才。”
自信是天赋,过度自信是自负;谨小慎微者才是人才,谨小慎微者必然行;注重自己名利的是人才,过于注重自己名利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很难从内心与团队合作,企业的经营效果会大打折扣;想成为伟大的领导者是人才,过分追求高位的人对企业不负责任;拓荒者是有才华的人,没有信仰,胡思乱想的人是吹牛,是勇气。
李书福用大量排比句来表达他对人才的辩证评价标准。“看人才是看他们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他们做了什么;这要看他们学了什么,而不是看他们的学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子,过分强调自己的个人面子会损害团队的利益。相互尊重是必要的,深入实施问题文化和自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把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员来思考问题,每个员工都应该在企业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这是尊重团队成员的需要。这是人格的基本内涵,是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国家法律的基本法理。”
李书福关于人才标准的论述与目前最热门的教师陈春花的协同共生理论不谋而合。在陈春花的企业共生理论中,如果过去一百年的企业管理强调“共担责任、分权和利润”,那么现代数字企业的员工必须首先学会共存,学会组织间的沟通。部门不分开,员工也不是独立的个体。任何工作都必须通过协作来完成。
或许,正是完成国际并购的经历让李书福早早看到了合作的重要性,随着并购流程的顺利完成,李书福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对于人才培养的教育方向。
“携手北大”
吉利大学创新民办高校机制
如果说李书福为国家造了一辆车,实现了一个“中国车梦”,那么他在教育上一直是跟随国家的号召,积极践行着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党中央决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年,北京吉利大学成立。
2014年,教育部发文批准北京吉利大学升格为本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吉利大学。2018年6月,学校通过北京市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
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吉利大学整体迁至成都,更名为吉利大学,7月23日落成揭幕,今年秋季将正式招生。
△吉利学院1号鸟瞰图
据不完全统计,成立21年多来,已有2000多名校友成长为国内大中型企业高管,或成为吉利控股集团下属各单位骨干,北京吉利大学成为“全国汽车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之后吉利的办学步伐基本上跟得上吉利的增速。2005年,关注教育的李书福将目光投向教育资源稀缺的海南,投资建设三亚最早、规模最大的本科院校三亚学院。现在,这所学校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私立大学。
2012年,吉利投资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因此,以培养汽车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成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指定的人才培养基地。
2019年5月,北京大学与吉利大学签署协议,从战略上支持吉利大学的创新发展。这是对公立和私立大学融资和发展创新机制的深入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私立大学的关键痛点。教育部、北京市政府、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和北京大学大力推进合作,帮助民办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吉利二院鸟瞰图
北京大学在吉利大学永久成立了北京大学西方研究院。北大、吉利大学定期举办西部高端论坛,打造西部研究新高地。双方共同承担四川省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四川省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库。
△吉利学院实景
在吉利大学的介绍中,不难发现吉利“人才”评价的一些思想体系。比如这所大学强调“通专并重”,即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融合,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生活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学院的课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工科,还包括经济、管理、教育、文学、法律、艺术、体育的协调发展,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四年制通识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具有跨学科的知识视野、适合未来发展的能力结构以及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
也许,这就是吉利大学想要培养的“未来赢家”:通过理想信念、生活能力、精英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能遇见、适应、成就未来的成功人士。
吉利自1997年进入教育行业以来,23年建立了9所高校,覆盖从职业高中到研究生的不同培养层次,为社会培养了15万名人才,每年有近万名毕业生就业。
在李书福看来,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国家最重要的竞争力,中国教育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他说,“吉利只投资教育,没有经济回报,不追求经济回报。”
1.《教育王国是哪个国家 特写丨走进李书福的“教育王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教育王国是哪个国家 特写丨走进李书福的“教育王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12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