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证券报道,在中国“生活”了11年有余的Gap,石头证券注意到未来走势似乎成了一个迷局。2月初,快时尚巨头Gap集团或将出售同名品牌的中国业务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消息称Gap集团正在进行战略调整,或将出售中国区业务,已经开始与潜在买家进行接触以评估收购兴趣。但相关谈判尚处于初期阶段,Gap集团也可能决定保留这块业务。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Gap集团,但截至发稿对方暂未做出回应。

  尽管官方并未公开表态,但行业并未停止对Gap乃至快时尚日渐下滑的讨论。不仅Gap生变,Zara的姊妹品牌Bershka和Pull&Bear也早已宣布将退出中国市场。频频闭店、业绩跳水,一个个快时尚行业曾经的领军者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似乎并不明朗,商圈中临街的黄金铺面也不再将快时尚视为座上宾。

  石头证券指出实际上,Gap在中国市场的撤店苗头早已开启。此前,Gap在取消将OldNavy品牌分拆上市的计划后,于去年将该品牌撤出中国市场。据悉,OldNavy目前是Gap集团最大的品牌,2020年75.36亿美元的收入是Gap品牌33.88亿美元的2.2倍,占集团整体收入的54%。不过与OldNavy直接关店不同,Gap在中国市场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和门店网络,尤其是旗下童装业务仍颇受欢迎。

  石头证券认为,走到如今的Gap,似乎已抵挡不住行情的发展。Gap集团财报显示,2020财年Gap品牌亚洲地区共关店34家,现有门店340家。集团方表示,关店数代表永久性关店而非因新冠疫情导致的暂时性关店。

  对于Gap集团或将出售中国区业务的现状,总裁网首席培训师周锡冰表示:“整体来看,Gap难以适应中国市场。”首先,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在中国市场,时尚品牌通过高效的供应链来降低产品的成本,以此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但随着中国新消费族群崛起,之前的规模化设计和生产被小众的个性化更强的小品牌所替代。

  周锡冰进一步称,其次是Gap集团不放权给中国区经营者足够的权力。在中国市场败退的外资企业接二连三,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区所有的业务必须汇报给总部,层层汇报导致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此外,较高的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导致企业面临的压力逐渐升级。

  石头证券指出,快时尚的辉煌似乎成为过去。Gap中国区的业务是否真的会被出售暂无定论,但业绩接连下滑却是板上钉钉。

  Gap集团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1月30日的第四季度中,Gap集团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滑5.3%至44.2亿美元,且低于分析师预计的46.6亿美元。与此同时,2020财年全年Gap集团销售额为138亿美元,同比下滑15.7%,净亏损6.65亿美元。

  石头证券注意到早在2016年,Gap就曾出现连续五个季度业绩跳水的情况。集团相关负责人在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表示,Gap看好中国市场并将目光瞄准了中国的二三线城市,2016年将在中国新开门店40家。如果此次的传言属实,Gap拓展二三线的计划无疑成为泡影。

  曾经,石头证券指出,Gap或许想着用中国市场挽救下滑的业绩,毕竟业绩下滑之后Gap才开始布局中国市场,但似乎为时已晚。可持续时尚中国创始人杨大筠直言:“Gap不适应中国市场首先是因为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由不重视到重视再到重视但已来不及的三个阶段,这样战略性的失误也必然导致业绩下滑,并逐渐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

  杨大筠也表示:“Gap出售中国市场业务也不意味着未来调整好后不会再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中国市场对Gap而言,未来将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对Gap而言,压缩了生存的空间,对未来发展来说实际上是不太理想的情况。因为中国实际上是疫情之下唯一在增长的市场,在这个时候选择出售,可见实在是无奈之举。”

  (本内容属于网络转载,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不作买卖及投资依据。)

1.《石头证券:Gap或出售中国区业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石头证券:Gap或出售中国区业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14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