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第二个问题。两年多来,许多公司一直在呼吁人工智能。为什么我们还是每天挤地铁吃泡面在硬盘上看到小姐姐,生活没有太大变化??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人工智能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我喜欢把它与人类的另一项伟大发明——“电”相提并论。
当时美国神人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然后呢?没有了。大家还是回家点油灯。
直到爱迪生和西屋用商业手段把电力变成社会基础设施,便宜又方便,几年内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灯泡。后来电进入了电视,空、机床、坦克、振动器等设备,改变了世界。那让你回到电发明之前的世界,你想死。。。
电的故事告诉我们,给历史更多的耐心永远是对的。
1893年,西屋电气用25万盏电灯照亮了芝加哥世博会,世界和以前不一样了。今天,人工智能领域的西屋电气很可能已经存在,但我们无法确认是谁。
我找到了一张西武电器的照片
似乎有一种浪漫的光彩
目前全球只有4%的企业部署了人工智能,这显然与人工智能的“威望”不匹配。所以剩下的96%是我们对人工智能未来的想象空。
先说第三个问题。人工智能还没有普及。卡在哪里了?
我的回答是两个字:“太贵”+“无景”。
价格太贵:
人工智能计算用的芯片太贵了,就算在云计算平台上租,随便算一个完整的模型也要几千块。知道人工智能算法比较贵。百万年薪只是一个起步价。
因为太奢侈了,即使很多中小企业的程想用真金白银试试新脑筋,老板也肯定不会同意。
无场景:
就像1900年“电”第一次普及的时候,人们点亮一个灯泡就已经很兴奋了。谁能想到,电也可以用来驱动电脑,驱动摄像头拍电影,挂在Pornhub上供千里之外的宅男欣赏?。。
同理,现在大部分人的脑子都不够大。他们想到的是用人工智能做刷脸系统,对话机器人,智能黄色识别。这些功能在我们耳朵里轰炸了两年,听起来也不像以前那么性感了。
好了,三个问题来了底。
接下来我们就能明白华为在下一场比赛中在做什么了。
第二,在人工智能方面,华为“服务过四次”
当年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互联网巨头对下属说,帮我买个肯德基。过了一段时间,你的下属回来报告说给你买了肯德基的中国业务,下次付款你来付。
华为在做AI,一般都是这样的感觉。
HC大会上惊艳的一幕是酱:
华为轮值主席徐志军在台上突然说道:有传言称华为正在制造人工智能芯片。现在我想说。。。。传言属实。然后他直接发布了两款华为AI芯片:圣腾310和圣腾910。
更何况他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了真正的310芯片。
箭头中的那个是提升310
观众有点傻。因为他们知道,在人工智能的整个乐高建筑中,没有比芯片更低的积木了。每天在朋友圈都说我们中国人不会做芯片。
习惯了“PPT芯片”,观众无法接受台上哥们直接拿出真芯片,举起手机拍照的事实。。。
-
没错,华为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打造自己的芯片。
平心而论,做薯片不是请客吃饭。有能力在国内做芯片的大企业,一巴掌就能数清,华为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这样做不是偶然的。
然而,制造芯片是一项非常昂贵的业务。就算你有技术能力知道怎么玩,那也一定是高资金投入,而且没有回头路,从第一个一分钱到几千万美元,出海半年。中间想后悔。我很抱歉不可能。而且第一代芯片发布后,第二代芯片的研发就已经开始了,子孙万代。。。
就像我刚才的类比:做芯片就是和人工智能结婚。
一个结过(几次)婚的浅薄的朋友,一定知道,与另一个生命同生共死,不是那么容易的。。。
按照我的理解,华为的人工智能芯片大致相当于一个ARM内核加AI部分的加速器,难度应该相当于制造一个ARM内核的海思手机芯片。如果他们敢冒着生命危险去造人工智能芯片,那一定是见大收获大于见大努力。
华为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一句话:
为全人类降低人工智能成本。
这是我实际拍摄的人工智能加速卡。
前四名是瑞星310芯片。
据徐志军介绍,这种芯片的性能是英伟达最先进芯片的两倍。不管华为夸不夸,市场最终都会给出铁证。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数值推理,配合算法和训练框架的软件优化,很有可能世界人工智能的成本下降一半。
试想如果现在宣布北京房价降一半,会有多少人冲到售楼处;如果彩礼减半,会有多少人登记结婚。。。如果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买得起人工智能,那么普通大学生不是天天吃鸡,而是宿舍六个吝啬人工智能的大男人。天知道他们能想出什么新花样。
华为人一定想象过这样的场景:
如果“大大降低人类人工智能成本”的伟大成就由我们自己来完成,不仅未来会获得巨大的商业红利,甚至在人类芯片历史的丰碑上,中国公司华为也可能与英特尔、ARM、高通、英伟达齐名。值得去做。
不过只开发一两个芯片也不是特别任性。
-
华为的第二个特点是打造一个芯片“家族桶”。
我之前比较过人工智能和灵魂。
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人靠上班打卡生活,狗靠摇尾巴求饶生活,蚂蚁靠团结生活,行为模式完全不同。它们的“灵魂”功能不同,说明底层大脑的复杂程度和简单程度也不同。
人工智能芯片也是如此。
说两个具体的栗子:
1)机场的飞机调度必须同时考虑所有飞机的位置、速度和轨道,因此需要将所有信息完全输入同一个大脑,这个大脑大概比爱因斯坦聪明一万倍,所以需要使用多个Ascension 910芯片组成一个计算集群进行计算。
2)布置在高速公路上的摄像头需要的人工智能规模要小得多,摄像头背面直接贴一个瑞星310芯片,让每个小摄像头相对独立地分析自己小视野内的内容,帮助人们及时调度。
针对不同场景的需求,华为宣布了五个级别的芯片:Max、Mini、Lite、Tiny、Nano。翻译成优衣库的尺码有XL、L、M、S和XS。
最大的Max级芯片是性能怪兽,功耗大,应该用在数据中心(云计算);
最小的Nano芯片虽然有基本的性能,但是极其省电,甚至可以用在耳机上。
华为的芯片家族桶
这里,最骚的操作来了。
各类芯片的参数跨度很大,计算能力跨越八个数量级。但是,华为却要用同样的架构——达芬奇架构。
简单理解,这就相当于扎头发的头绳,钓鱼的钓鱼线,盖楼的钢条,都是用同样的技术做出来的。就像孙武空的金箍棒,可以把针扎进海里,放进耳朵里。可以说是相当任性。
你用脚趾头就能明白,用同一个框架制造不同芯片的优势是巨大的:所有的制造流程、训练模式、使用体验都是高度重叠的,而且生产便宜,开发便宜,使用便宜。就像你一旦会用iPhone,带上iPhoneXS和iPad就可以毫不犹豫的用了。而达芬奇建筑那种可以攻击,可以接受,可以上下的建筑,和建造一个可伸缩的金箍棒的难度没什么区别。。。
当徐志军冷静地说出“达芬奇建筑”的大设计时,华为在人工智能游戏中的野心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难怪他们比别人晚公布人工智能计划。这是一个大动作。。。
但是华为觉得这些还不够。
-
他们的第三人格是构建人工智能金字塔。
人工智能就像一个五层金字塔:
底层是芯片,顶层是算法,顶层是训练框架,顶层是开发平台,顶层是应用。
原来刚才说的那么热闹,关于芯片的一切都是金字塔底层发生的事情。回顾一百步,从下往上看这个人工智能金字塔的全貌,是一个从纯硬件到纯软件的过程。
总的来说,这套技术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工程,每一层都需要一批专业化的公司来支撑。然而,徐志军说得令人惊讶。。。
五层金字塔华为想自己承包四层——从芯片到开发平台,应用除外。(不做应用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华为在著名的“三不”原则中已经明确表示是“不碰应用”。)
仔细想想,这个项目的难度相当于自己烧砖拉钢筋,自己设计图纸,然后自己建金字塔。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吉凶难料。就像当年埃及人一个人在沙漠里建金字塔,恐怕结局在他们心里是无法预料的,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今天的壮丽美景。
当然,根据华为一贯的策略,客户可以自由选择金字塔的一层或多层,徐志军也强调了这一点。
但重点是“具备全栈能力”和“不具备全栈能力”区别很大。从头到尾控制人工智能技术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软硬件优化到极致。这种优化的门槛极高,一旦实现,成本会大大降低。
我之前说过,人工智能普及的路上有两座大山,一座是“成本太高”,一座是“没有场景”。以上任性的计划都是为了降低人工智能的成本,华为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应用场景”。
-
华为董事兼战略营销总裁徐文伟将“未来最需要人工智能的场景”分为三类:
1)重复劳动:比如图像识别、文件审查等都是重复劳动。工作的目标很明确,但却是无止境的。
2)专家经验:比如医疗行业。国内宫颈癌筛查专家不足5000人,但如果将他们的经验输入人工智能辅助医生检查,速度可以提高五到十倍。
3)多场景协作:比如智慧城市。一个城市的交通、水电、建设规划都要统一成一个超级大脑运作。
华为在自己的“家里”会遇到很多这样的场景,比如:
华为的内部文件审核是一个“重复劳动场景”。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强大的图像识别系统;
华为手机生产线涉及质检,这是一个“专家体验场景”。需要把老师傅的经验输入到人工智能中,来代替质检人员的大部分工作。
但是,各行各业的伙伴之间,更有诡异的场景。
所以华为的第四人格是召唤高端朋友圈加入。
华为很讲究交友。交朋友的前提是你要靠谱,不要失去你卖给别人的东西的链条。随着“可靠”的建立,客户积累的“朋友圈”现在已经成为华为人工智能业务的一个广阔的“实验场”。
我就给你几个栗子尝尝:
这是奥迪基于华为人工智能平台开发的自动驾驶系统。三个月来,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了华为和奥迪的签约。而且华为还和宝马、雪铁龙在人工智能、底层计算能力等方面有过合作。
这是深圳机场基于华为人工智能平台开发的飞机导航系统。
这是机器人公司优璧基于云平台开发的巡检机器人。
这些朋友提供给华为人工智能平台的,恰恰是各种姿势的应用场景。还有,可能是哪朵云在下雨。现在任何一个小场景,将来都有可能成长为人工智能细分的大树。华为平台上一旦长出一株树苗,它所结下的果实,未来都将属于这片土地。
第三,华为的赔率
人工智能是与计算密切相关的技术,所以它依赖于底层硬件。从这个角度来说,以硬件起家的华为是很幸运的。
人工智能的作用是降低生产成本,这意味着它一定会进入企业,进入各种已知和未知的生产场景。从这个角度来说,拥有华丽的企业级用户阵容的华为,是非常幸运的。
单从这两点来看,华为在史诗般的浪潮面前已经抓到了一手好牌。所以在人工智能圈代表中国是华为的责任。
我知道的中国公司中,BAT已经提出了明确的人工智能方案,不妨来个有趣的对比。
BAT的三大巨头都是从互联网起家的,但是他们的路径都是从软件开始,逐渐走向底层硬件(比如百度宣布昆仑芯片,阿里刚刚宣布平头兄弟芯片公司,目前应该还没有芯片成品)。
华为恰好领先互联网公司,硬件基础比较厚,上层算法起步较晚。
其实两条路都很危险。软件公司走到后面,会遇到无限危险的硬件设计;硬件公司走到后面,会遇到无限复杂的软件代码。
现在还很难判断谁能走得更好。但在我心里,他们都代表中国,都足够伟大。
我们来看看国际公司。
明眼人都会想到英伟达,AI芯片的第一家公司。当年是显卡的英伟达误拿了人工智能芯片第一。其他人会想到谷歌,依靠TPU和腾讯来控制开发者。
虽然有人会说“华为打败英伟达谷歌”,但中国兄弟觉得这个评价毫无意义。因为他们的主要客户群体目前不一样。英伟达主要卖芯片,谷歌带领开发者探索新技术,华为主要服务大企业。
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徐志军特别强调,华为不直接销售芯片,只销售搭载瑞星芯片的板卡、服务器、云计算,所以不直接与芯片公司竞争。这种避其锋芒的策略,其实很值得深思。
华为的成功史说到底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公司的成功史。尽力而为,听天命,谦虚,低调,务实,可能是中国企业在世界上取得成功的共同特征。
用徐志军的话说,
任何企业生态都没有天然的优劣,都是靠努力发展起来的。华为有条件打造一个全方位的人工智能生态,但能否把生态发展好,还要看我们做得怎么样,是否真的为合作伙伴着想,让他们愿意和我们合作。
徐志军
这一次,我从华为的“任性”中看到了至少两点:
1.华为做人工智能真的是心不在焉。
2.华为的目标是改变人类智能的基础设施。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华为的关键词是不断变化的。当初华为的关键词是“给运营商建基站”;后来华为的关键词变成了“卖手机”;不知道一年后华为在大众心目中的关键词会不会变成“做人工智能”。
任性的背后是拳头,拳头的背后是努力,努力的背后是梦想。有的人把梦想埋得很深,挖出来就不好意思的笑,说我就是任性。
这可能是华为。
来源
课程内容
公开课(2):
课程内容
主机单元
1.《华为人工智能叫什么 有一种任性叫华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华为人工智能叫什么 有一种任性叫华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156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