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国产第一辆桑塔纳诞生。1984年,王石、张瑞敏、柳传志加入创业大军。1989年,史玉柱写的M6401汉卡软件让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回顾改革开放40年,、鲁、、、任...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写下了中国商业创新的历史。
随着“2018亿欧洲创新者年会暨第四届创新大奖颁奖典礼”的到来,我们特别策划了“创新圈”这个话题,追随创新者的脚步,寻找创新动力。2018年,一年一度的创新圈又转了。11月29 -30日,北京国茂大酒店共同见证了这一轮创新故事。
1997年对私营企业来说是痛苦的一年。近十年来,中国的企业级政策逐步放开,特别是1992年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全社会积极拥抱市场经济,催生了更多的人下海创业。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至于很多企业家误以为只要敢拼就不会犯错。然而,到了1997年,市场经济终于展现了它残酷的一面。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时,宏观经济下行,1997年左右民营企业大规模破产。
每次资本寒冬,总有两类公司被市场淘汰:一类是产品和服务过时,一类是业务提前,无法盈利。但在1997年,有一些特别的东西,还有第三类:陶醉于上一个充满激情的创业时代的公司。吴晓波将这些公司的失败总结为:“激情澎湃的不可阻挡的投资和扩张冲动。”这些公司的特点是偏好不合理的营销方式,甚至为了扩大速度而增加经营风险。在经济低迷时期,这种激情模式遭遇了苦果。
“标准王”秦池的陨落
20世纪90年代,电视是最有影响力的商业营销手段。从1994年开始,央视将新闻播出后的时间划分为几个广告时段,进行全国招标,中标金额最高的企业将被授予“标王”称号。央视把每年的11月8日作为央视广告招标日,出价最高的公司就是下一年的中标者。孔子宴酒以3079万元获得首届“万王之王”称号。1995年,孔子宴酒通过央视广告风靡全国,刺激了另一家白酒公司——秦池酒业进入市场。
秦池酒业是山东省临朐县的一家地方白酒厂。1993年秦池酒业年收入只有2000万元,是全县亏损最大的企业。那一年,老将季长空接任厂长。为了促进销售,季长空去沈阳为秦池酒造势,在当地电视台买了一个版面,集中投放广告,用了20天时间让秦池酒在沈阳脱销。到1994年,在季长空的带领下,秦池的酒业已经扭亏为盈,收入超过1亿元。看到央视的招标广告后,季长空决定以同样的方式赌一把。
1995年11月,秦池以6298万元夺冠,秦池酒通过央视广告一夜走红,直接导致1996年秦池营收猛增至9.5亿元。季长空视央视广告为优秀的营销工具,于是在1996年11月,秦池以3.2亿元的天价广告费再次获得1997年冠军。
但是秦池酒的这种宣传方式风险极大。当时3.2亿元相当于秦池1996年利润的6.4倍。外界一度怀疑秦池能不能拿到这么多钱。季长空的答复是:预计1997年营业收入15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将作为广告收入。
但1997年初,秦池酒业爆出“勾兑白酒”丑闻。季长空原本预计当年销售额会达到15亿元,但实际上只有6.5亿元,1998年甚至跌到了3亿元。秦池一直没缓过来,最后倒闭了。
巨人集团多样性的痛苦
巨人集团是另一家因为战略不当而没落的公司。创始人史玉柱1989年下海创业,1991年成立巨人集团。他先是卖电脑软件,后来扩展到电脑硬件,做过手写电脑、笔记本电脑、金融软件等一系列科技产品。自1992年以来,他已经成为中国计算机行业的领导者。
但是到了1992年,处于事业巅峰的史玉柱突然走神了。他首先宣布他将大量投资建造巨人大厦。1993年,巨人集团在电脑产品上遭遇阻力,史玉柱宣布进军医疗保健行业。1995年,巨人集团开始推电脑、保健品、药品三条产品线。半年时间,子公司从38家增加到228家,员工从200人猛增到2000人。
保健品是一种功效难以界定的产品。巨人集团当时急于让保健品盈利,甚至通过广告攻击竞争对手。当时巨人集团有一款健胃产品“巨人吃香”,标语上赫然写着:“据说娃哈哈有激素,导致儿童性早熟,产生多种儿童期疾病。”这个广告自然给巨人集团带来了诉讼。1997年1月,巨人集团与娃哈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向娃哈哈道歉。
道歉风波成了导火索,暴露出更多的管理风险。当时巨人集团是通过保健品的收入来“喂”巨人大厦项目的,但是因为保健品的营销费用太大,巨人大厦在完成地下项目后因为资金短缺而停止了。1月12日,数十名债权人前往巨人集团总部讨债,一群媒体闻讯赶来。危机通过媒体迅速放大,报刊杂志上出现各种关于巨人集团资产被查封、员工工资被拖欠、高级管理人员带钱潜逃等负面新闻。以至于1997年,巨人集团早已名存实亡。
新时代的企业家
对于在激情时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来说,1997年是他们碰上天花板开始走下坡路的一年。但对于另一批海归创业者来说,他们在97年刚刚建立了自己的理想国家,遇到了最现实的问题:他们在哪里挣钱?其中,一些幸运的互联网公司在一开始就盈利了。比如1997年3月,刚成立的Chinabyte从IBM拿到了广告,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第一笔广告收入。早一年成立的爱立信(搜狐)就没那么幸运了。
与上一代基层创业者相比,新生代海归创业者的特点是见多识广。他们受海外商家影响,看到中国互联网生态的不完善,带着愿景回国创业。张朝阳就是代表人物之一。1995年,张朝阳决定回国做互联网。1996年,他从导师内格罗蓬特那里获得了20多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创办了爱立信(搜狐的前身),也是中国第一家由风险投资建立的互联网公司。但进入1997年后,亚洲发生金融危机,宏观经济环境动荡。爱立信不仅没有收入,还花了第一笔钱。
转折点发生在1997年2月,当时内格罗蓬特访问了中国。他因《数字生存》一书而受到未来学家的追捧,他当时的地位就像现在的凯文·凯利一样。当时张朝阳意识到再融资的紧迫性,他的老师内格罗蓬特很可能是他的救命稻草。内格罗蓬特访华那天,张超陪同他并担任翻译。他还向媒体强调,他是内格罗蓬特的学生。这和现在的创业公司是一样的。虽然没钱宣传,但也不放弃任何为自己做品牌推广的机会。
1997年9月,在内格罗蓬特的推荐下,张朝阳自费赴美,一天之内拜访了4位投资人。
这次仓促的访问并没有立即吸引投资,但成功触动了其中一个:英特尔。1997年11月,爱立信已经到了付不起工资和房租的地步。张朝阳不得不从董事会借10万美元来支持它,直到次年4月,并从英特尔获得220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
经历了1997年的煎熬,张朝阳深深体会到利润对公司的重要性。对此,林俊的《沸腾的十五年》有这样一段描述:“‘你能试着投一个网络广告吗?’这是1998年张朝阳经常对客户说的话。"
张朝阳的1997年几乎是这一批海归互联网创业者的共同缩影:回国后不久,他们苦苦寻找盈利方向。但是,经过这么多的努力,从1998年到2000年,进入了互联网泡沫时期,互联网的概念像今天的人工智能一样受到追捧,中国互联网公司也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997年,秦池、巨人集团等太多民营企业被时代抛弃。他们落后于企业家的战略管理思想,缺乏快速适应的能力。同时,1997年也有搜狐这样的新秀,刚起步就饱受资本寒冬之苦,不得不自食其力。这些艰辛是互联网公司未来进入历史舞台的必由之路。
本文收录于《创新环1978-2018中国商业创新》系列专题。
1.《创业年代 「创新的年轮」1997年:再见,激情创业年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创业年代 「创新的年轮」1997年:再见,激情创业年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17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