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知因素方面,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是不同的。虽然两人都预见到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但对于间接故意杀人中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并没有错误的理解和估计。所以,当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即发生他人死亡时,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结果并没有错误,主观结果和客观结果是一致的。
用户咨询:
过失杀人是否构成过失杀人罪?是犯罪吗?
北京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王黎明律师回答:
刑法有过失致人死亡罪,法定刑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误杀”可能构成过失杀人罪、故意杀人罪,也可能是意外事故,需要根据具体犯罪行为分析认定。
王黎明律师补充道:
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是对社会有害的,应该受到刑法的打击。客观方面是因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件:1。客观上,导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必然发生。这是本罪的前提。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3.行为人的过失与被害人的死亡必然存在间接因果关系,即被害人的死亡是由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
过度自信过失致人死亡和间接故意杀人案中的行为人虽然不希望他人死亡发生,但经过深入调查,对他人死亡的态度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杀人虽然不希望他人的死亡结果发生,但并不反对他人的死亡结果,而是放任其发生。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主观方面是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过失和过度自信。
王黎明律师总结道: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求行为人对其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具有过失心理态度。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在故意杀人中,错误地杀害其“目标”(即行为人所追求的杀人对象)以外的人,不应视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1.《故意杀人 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杀人罪有什么区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故意杀人 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杀人罪有什么区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17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