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档”,巴基斯坦白沙瓦“中国之窗”管理员:中国,你永远不会独行。
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3月是巴基斯坦白沙瓦“中国之窗”接待大学生和学龄儿童访问的黄金时期。为了避开人群,“中国之窗”果断关闭,就在巴基斯坦关闭所有公共场所的前几天。
决定关闭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对“夫妻档”。因此,许多巴基斯坦人及时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并在第一时间做出了良好的保护。现在,这对夫妇是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疫情信息的桥梁之一,见证并参与了许多互助行动。
旁白:阿姆贾德·阿齐兹·马利克和纳兹·帕文
巴基斯坦白沙瓦“中国之窗”管理员
我叫Naz Parveen,是巴基斯坦白沙瓦“中国之窗”的导演。
以前我说这个自我介绍的时候,不是面对来访者,就是在人群中。要不是疫情,我早就忙着接待了,在博物馆里给参观者展示与中国有关的照片、书籍、视频,回答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疑问。
现在,这句话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社交账户上或电话交谈的开始。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忙于回复人们关于关闭博物馆的询问,安抚人们因疫情而产生的焦虑,提醒人们戴口罩。
巴基斯坦爆发疫情后,我们迅速做出决定,于3月16日关闭。当时巴基斯坦大部分公共场所还在运营。
一开始我们发的保护提醒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相反,人们并不十分理解它。两个最常见的问题是:
“为什么要关闭?”
“什么时候开门?”
内心味道有些复杂。一方面,我们真切感受到人们对“中国之窗”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了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我们必须克服不被理解的感觉,说服人们暂时不要出去。
大部分提前预约的来访者都不同意取消安排,更何况我们有定点对接的中小学和大学。我们与学校当局制定的参观学习计划被迫中止。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继续合作。有留学生提前预定了白沙瓦的机票和住宿名额,但现在计划失败了,部分费用去了水漂。
无论关闭或取消预订的决定有多困难,都必须执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坚定?正因为我们是“中国的窗口”,所以我们与中国朋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看到巴基斯坦的相关报道之前,中国朋友早就给我们讲了中国的疫情,提醒我们注意防护和消毒。因此,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意识到SARS-CoV-2的强传染性,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人群聚集。
3月下旬,巴基斯坦疫情继续扩大,防护物资开始短缺。3月18日,巴基斯坦要求关闭公共场所。第二天,巴基斯坦第二起死亡发生在白沙瓦。幸运的是,我们之前发布的保护建议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很多“粉丝”家里已经关门了,偶尔出门也会带口罩。
此时,我们收到的反馈发生了变化:
“你做得对。”
“我能理解它为什么关闭。”
“也请注意保护”
其实我们以前每天接待大量的游客,现在第一次面临“零游客”的局面,心里难免失落。但是我们的工作并没有暂停,甚至比以前更忙了。
3月15日,我们完成了新一期《中国之窗》文化月刊。我们采访了各行各业的人,与中国朋友反复确认,并请专家检查调查。本期介绍了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的大量有效经验,包括巴基斯坦疫情现状、其他国家的防疫趋势、病毒感染的医学解读等核心信息。这是我们出版以来,第一次不仅关注文化,还直接抨击当前的社会形势。
▲《中国之窗》月刊新一期
我们还通过“中国之窗”的官方社会账号传播防疫知识。从留言中了解到大家的焦虑和担心,收集到了一批真实的健康信息和物质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相互联系,协助材料的流通。我们很感动,中国的援助物资已经送到了。目前免费发放给白沙瓦市民的800个口罩是中国捐赠的。
现在,我在家里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是阿姆贾德·阿齐兹·马利克带领图书馆员上街分发资料。他是“中国之窗”的灵魂,是我的爱人。我每天都在祈祷,希望每个人都免受病毒的侵害,希望我国的疫情尽快得到控制。
我叫阿姆贾德·阿齐兹·马利克,是巴基斯坦白沙瓦“中国之窗”的创始人和管理者。
目前,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我们收到了中国朋友的关心和问候,看到了中国兄弟姐妹自发制作的大量“加油,巴基斯坦”视频,先后收到了中国捐赠的医疗物资和日用品。真的非常感谢。
“中国之窗”能在战争“疫情”中有所作为,给我们一些安慰。面对国内严重疫情,“中国之窗”采购了大量口罩、消毒剂、手套,并发出捐赠邀请,希望带动更多人,筹集更多物资。作为支持中国的民间力量之一,我们通过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向中国发送了从各方收到的材料。当巴基斯坦敲响疫情警钟时,我们转向对接和分发来自中国的捐款。
有这样的动作很自然。每当中国的兄弟姐妹需要帮助的时候,我都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早在1982年,当我还是一名十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就读过一本色彩丰富的杂志《钦巴塔斯威尔》,里面刊登了关于中国习俗的内容和图片。在摊位上买这本杂志之前,我存了很长时间的零花钱。从那以后,我开始收集关于中国的信息,写文章。后来,我成了一名体育记者。1990年,我在《亚运会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北京亚运会的报道。在我30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去过65个国家,其中中国是我最喜欢的,也将永远是我最喜欢的。
忆2018年10月1日,新中国国庆节,白沙瓦“中国之窗”正式开启。我和我的爱人Naz Parveen是志愿者,我们没有任何工资。令我感动的是,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景尧和参赞陈伟对“中国之窗”非常关注,使馆还为“中国之窗”的四名工作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工资支持。
随着疫情的到来,“中国之窗”不仅是向外界介绍中国战争疫情的窗口,也是巴基斯坦人向中国传递心声的窗口。
我记得巴基斯坦三位著名的国家板球运动员,雷法特·乌拉(Refaat Ula)、穆罕默德·里兹万(Muhammad Ridzwan)和伊夫蒂哈尔·艾哈迈德(Iftihar Ahmed)在参观“中国之窗”时,对中国的疫情表示了关切。他们说:“中巴友谊深厚,在中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巴基斯坦将一如既往地与中国站在一起。疫情过去后,中国会比现在强大。”
让我们特别自豪的是一群“小巴铁路”——“中国之窗”的小粉丝,他们从长辈那里得知中国正面临着疾病的威胁,并通过绘画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他们还录了一段视频,你猜他们说了什么?
“中国,你永远不会独行。”
“中国,我们爱你!”
那天孩子们先是问我们“武汉在哪里”,然后选择了中国结作为背景,为了拍好视频,练了很久。
通常这些孩子会经常来“中国之窗”参观学习。我想他们已经知道中国的意思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每一丝兴趣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动——他们现在是如此的热情和坚定。
当受到同样的病毒威胁时,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尽力互相帮助。我认为两国人民之间的这种相互支持,以及传递给下一代的友谊,是对“巴蒂”最好的诠释。
记者笔记
30万个口罩,800套防护服,6800双手套——新冠肺炎在中国爆发时,巴基斯坦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医疗物资支援中国,是首批向中国捐赠医疗物资的国家之一。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数字不大,但巴基斯坦已经尽力了。3月17日,巴基斯坦总统说:“用国家防疫物资支援中国,是朋友们应该做的。我们不想给自己留一条路。”
有14套虫害防治设备、250桶虫害防治剂和14000套新冠肺炎测试包。3月9日,巴基斯坦疫情急,中国发生蝗灾。中国火速支援第一批物资。从一开始到现在,中国已经分四批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检测试剂、医用防护服、医用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呼吸机等医疗物资。它还将支持巴基斯坦建造一所临时隔离医院。
什么是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可能有点难说。当你谈到“巴蒂”时,每个人都会理解。面对疫情,夫妇管理员阿姆贾德·阿齐兹·马利克(Amjad Aziz Malik)和纳兹·帕维恩(Naz Parveen)将原本展示中国文化的“中国之窗”变成了“互助之窗”,也是“全天候”。
愿疫情的阴霾早日消散,“中国之窗”再次向世界各地的游客敞开大门,向他们讲述自己关于中国和“巴基斯坦铁路”的全新故事。
视频剪辑:王斌
1.《中国之窗 巴铁:中国,你永不会独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之窗 巴铁:中国,你永不会独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19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