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新社发 李林 摄
原标题:白皮书“数”说西藏昔今
中新社北京9月6日电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中国国务院新闻办6日发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书中披露一系列数据,介绍西藏的今昔、变化。
——在中国,西藏是一个藏族占多数的民族聚居区,目前总人口317.55万,其中藏族占92%以上;除藏族外,西藏还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纳西族、怒族、独龙族、门巴族、珞巴族以及僜人、夏尔巴人等40多个民族成分。
——旧西藏,占人口只有5%的三大领主及其代理人,几乎占有全部的耕地、牧场、森林、山川、河流、河滩以及大部分牲畜,而占人口多达95%的农奴,却不掌握生产资料,遭受残酷的经济剥削。
——旧西藏仅地方政府征收的差税就达200多种。农奴为了活命不得不频繁举债,欠债的农奴占农奴总数的90%以上。到20世纪50年代时,西藏仅有2000多贵族子弟在旧式官办学校和私塾学习,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初期,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只有7600多名;到2014年底已有11万多人,占全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
——从1952年到2014年,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各项财政补助达6480.8亿元人民币,占西藏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92.8%。
——西藏生产总值由1965年的3.2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920.8亿元,增长281倍。1994年以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高达12.4%。
——2014年西藏接待游客1553万人次,比旅游业起步时的1980年增长4436倍,年均增长28%。
——全区互联网用户达到217.7万户,普及率为70.7%,农牧区移动互联网覆盖率达到65%以上。
——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16元,比1978年的565元增长38倍,年均增长10.7%;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9元,年均增长10.9%。
——西藏从2006年起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区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到2013年230万农牧民群众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
——2014年底,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430所。寺庙僧尼等人群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2013年,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54.51/10万人和19.97‰。人均寿命由20世纪50年代的35.5岁增加到68.17岁。
——全区所有县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14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4%,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0.57%以内,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6年。
——西藏学校教育全面实行藏汉双语教育。学前、中小学现有双语教师30642人,中小学校有藏语专任教师约5800人。
——西藏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1000余项,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10个资源种类。其中,藏戏和《格萨尔》史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目前,西藏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87处,住寺僧尼4.6万多人。
——西藏现有活佛358名,其中60多位新转世活佛按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得到认定。
——西藏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西藏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居全国前列,藏羚羊种群数量由1995年的5万至7万只上升到目前的20万只以上,黑颈鹤由1995年的1000至3000只上升到目前的7000只左右,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增。
——据2014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西藏森林覆盖率达11.98%。西藏已创造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天然林蓄积、乔木林蓄积、重点公益林面积5项指标全国第一。
1.《西藏白皮书 白皮书“数”说西藏昔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藏白皮书 白皮书“数”说西藏昔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1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