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昆明航空空姐被塞入机舱行李架”的消息,在网络热传。据称,该公司很多新入职的空乘人员都曾有过这种经历,但公司内部却视之为惯例。12日,昆明航空回应称,该事情为个人行为,未影响航班安全,将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
13日上午,昆航官微又称,放行李架的行为是工作之余相互开玩笑的行为,并不存在“恶意行为”,也并非陋习,还说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完全扭曲事实。
显然,昆明航空前后回应是有反差的,到底哪种情况更真实,我们姑且不论。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每当加入到一个新的群体,都要吃一些“苦头”,比如上学时候可能会遭受师兄师姐的调侃,工作后会被要求请老员工吃饭。这些行为,从情感上都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凭什么新人就得被欺负或者主动向老人讨好?但是,很多人似乎对此已习以为常,甚至把它当作了一种文化。
社会学家把这叫作“贬降仪式”,这种仪式常常发生在封闭的管制机构里,例如军营、监狱、修道院、寄宿学校等。组织里原有的成员通过这个仪式,剥掉新人之前的个人身份,然后强行加入一些新的内容,比如组织纪律、合作意识、自我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空姐塞进行李架”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只不过这种组织是老员工自发形成的小圈子而已。
有了“贬降仪式”的科学解释,除了新闻里的空姐被塞进行李架,之前我们看到的军营暴力、校园暴力,似乎就又有了新的解释。但是,学理上的合理化解释,是为社会现象找到一条理解的渠道,绝不是为了不合理行为背书甚至“洗地”,而是想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解决冲突的方式。
理论上讲,“贬降仪式”的存在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封闭的管制机制,二是去个性化的需要。就这则新闻来说,空乘服务是个比较封闭的管制机制,这是不可改变的。为了飞行安全,一个紧密的团队有利于实现内部自律;封闭管理也是为了实现服务的标准化,比如标准的“八颗牙微笑”。而这些都是“去个性化”的。只不过,“塞进行李架”这种让人不快的举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没听说其他航空公司有类似的“惯例”。
由此可见,即使在封闭化的管理机制下,新人为了融入群体都得接受一系列“贬降仪式”,也未必非要采用一些涉及人格羞辱的形式。事实上,如今在很多企业培训新人时流行的素质拓展训练,就是一种更加合理、更加文明的方式,既能让人逐步体会组织生活,又能在互动中讲授企业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标准化的要求。
对于一些欺凌新人的不良行为,主管部门不应默许和纵容,而应该主动增加科学有效的团队建设课程,如此才能构建更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本站
1.《空姐被强行塞进图 “空姐被塞入机舱行李架”是粗劣带毒“文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空姐被强行塞进图 “空姐被塞入机舱行李架”是粗劣带毒“文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