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岛胶州湾海星泛滥,大量牡蛎、蛤蜊被食用,给渔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引起社会关注。央视记者从青岛市海洋开发局了解到,经调查,此次海星泛滥主要集中在胶州湾牡蛎、蛤蜊底播区,粗略统计密度平均为每立方米50只。受灾面积约10万亩,估计经济损失1亿元。截至目前,当地渔民通过人工采集的方式,已捕杀海星约45万斤。
据了解,胶州湾泛滥的海星主要是海星,海星是我国黄海沿岸常见的冷水物种。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上限为25℃。据专家介绍,海星是贪婪的食肉动物,对分布区底栖生物的组成影响很大。它是一种生态害虫,是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害虫。
专家分析,胶州湾海星灾害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胶州湾营养盐、pH、水温等水文因子的变化为海星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海星繁殖力强,成活率低。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如果海洋生态系统发生轻微变化,海星幼虫的存活率就会提高。在几乎没有天敌的情况下,海星很容易大量增加,并从深海向浅海移动,导致海星在贝类养殖区迅速扩散。二是海星的食性。海星有聚集到食物丰富地区的习惯,主要捕食双壳类、海胆、牡蛎和海葵。胶州湾是一个贝类养殖区。胶州湾海底养殖的牡蛎和蛤蜊为海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为海星的大规模繁殖提供了环境基础。贝类养殖区内海星多,养殖区外海星少。2007年和今年几乎所有的海星灾害都发生在繁殖区。三是天敌数量减少。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捕食海星卵和幼虫的鱼类数量急剧减少,为海星生物量的增长提供了可能。
目前,解决海星增长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捕捞。目前,青岛市海洋开发局已派出专家指导当地渔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海星捕捞。
同时,为提高海星捕捞效果,结合渔民需求和专家建议,青岛市海洋开发局已向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报告。海星敌情期间,允许渔民在特定海域以指定方式采集海星,主要包括:通过人工潜水,必要时允许渔民在养殖区海底周围设置大网“地笼网”,用于在养殖区诱捕或拖网捕捞。网具的使用仅限于“笼网”或大网拖网。该海域限胶州湾海域,时间限3月15日至4月底。后期将确定海星的清洗效果。
为确保网箱在特定时期内规范使用,大网箱的“土网箱”将紧急从外省采购。青岛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支队和辖区渔业部门对海星灾害期间网箱网、拖网等特种网具的使用进行监督。对以清运海星、破坏渔业资源为名进行非法作业的,坚决按有关规定处罚。灾害结束后,辖区渔业部门应当组织妥善处理使用的渔具。
下一步,青岛市海洋开发局将持续监测养殖区及周边海星生物量,科学评价海星影响,研究推广海星处置可行性措施,建立科学处置海星灾害的长效机制。
1.《青岛杀海星45万斤 给渔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青岛杀海星45万斤 给渔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6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