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天黑的特别快,早上天亮的则是非常慢,有时候下午五六点外面就已经黑了天,给大家的出行也带来了些许的不变。都说冬至过后白天越来越长,这个说法从何而来呢?冬至是不是白天越来越长?为什么冬至后白天越来越长?马上跟见闻坊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冬至是不是白天越来越长
就北半球来说,冬至过后白天会越来越长,但南半球则相反。
每年的12月21、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南纬23°26′),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则完全相反。地球上距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
相比之下,此时南半球比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降低。一般北半球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冬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南的一天,是太阳南行的极致。
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区来说,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正午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冬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坊间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出自《恪遵宪度抄本》)。其实严格来讲,冬至节气反映的是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偏移规律,冬至节气的到来标示着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非是阴阳概念中的阴气最盛的一天,“阴阳五行”即属于“干支”范畴,“阴阳”的消长,是以“干支”为推算依据。
冬至过后白天一天长多少
“过了冬,长一针”,“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逐渐延长,平均每天增长白昼时间为90秒以上,也就是1分三十秒。 祖国地域辽阔,虽说这时白昼最短,但短也短得不一样。
处于北回归线附近的汕头、广州等地,白昼约为11小时31分;北纬40度左右的秦皇岛、北京、嘉峪关、喀什等地,白昼约为10小时20分;最北的漠河镇,白昼不到7小时。农谚“冬走百里不明,夏走百里不黑”,说明了冬至和夏至日夜相差之大。
为什么冬至过后天气还这么冷?
冬至过后,光照虽然在增加,但地球每天接收的热量,不足以弥补当天的支出。收入少,支出多,自然越来越冷,直到一个月左右,收入和支出达到平衡点,天气才会真正意义上从冷转暖。等到“九九”时,每天接收的热量早已超过支出,天气也已经开始赶到热起来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现实社会中,还会根据“冷锋”带来的风雨雪等天气有所变化。即便是暖洋洋的春天,一场倒春寒,还会让你把早已封箱的羽绒服在拿出来。
说起天气的具体情况,全国各地对冬至又有不少接地气的“谚语”,谚语中体现的气候还不一样。没办法,谁让咱们中国大呢?
江南一带谚语多表现为晴雨。
如: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江南一带关于冬至的“谚语”流传,多是这些。
这些朴素的谚语蕴含着一个天气现象。即在隆冬时分,每年都会用冷锋暖锋交汇,形成雨雪天气,如果冬至前后交融,下了一场大雨大雪,那未来一段时间都会是晴天。如果冬至没下,那这股冷锋暖锋可能要延迟很久,拖拖拉拉到过年才能下完。
西北谚语则是“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主要是西北缺水,如果冬至这天刮了西北风,那来年基本上就没啥雨水了。
冬至天气的总结,是劳动人民千百年生活经验的积累,自然也蕴含了不少科学道理。
1.《冬至是不是白天越来越长 为什么冬至后白天越来越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冬至是不是白天越来越长 为什么冬至后白天越来越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7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