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照灯升至10米高空,为救援提供“生命之光”
毛小静在现场自告奋勇
2月2日上午8时02分,文成县白杖集镇外大辉村4栋4层半自建房倒塌。截至2月3日上午10时,9名被困人员的搜救工作已经完成,其中7人死亡,2名受伤人员正在医院接受全面治疗。这26个小时发生的事情,让无数人感叹生命的奇迹,也让现场800多名救援人员、后勤队人员和自发的民间力量大加赞赏。
昨天,温州晚报记者前往外大华村,在采访村民、志愿者和救援人员的过程中,情绪化的救援场景一幕幕重现。
镜头里,一个村民陈穗芳成了后勤服务指挥部,给救援人员倒水泡面。她的电热水壶一刻也没有停下来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文成县白张集镇外的会议村。陈穗芳家离坍塌现场不到30米,不远处还拉了一条警戒线,将他们与救援现场和当天的危险隔离开来。
到现在,陈家门口和一楼家里都有木圆桌吃饭。上面有三个热水瓶,里面都是热水。
事发后不到10分钟,外大华村委会主任陈芳怡来到现场。因为救援人员还没有到达,他在第一时间组织附近的村民进行救援。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后,陈芳怡带领熟悉被困人员位置的村民在现场指导消防官兵。
出于安全原因离开村子后,陈芳怡和村民们自发地开始了后勤工作。“你现在在这里,随便拉一个人,他们那天都参与了烧水泡面的过程。”陈芳怡说。
因为距离近,陈穗芳家成了村民后勤服务的“总部”。2月2日上午11点,第一波救援人员撤离休息,陈穗芳买了多年的电水壶开始“呼”了起来。烧一壶水大概用了3分钟,但是第一壶水烧开后,电水壶和陈穗芳几乎没有停过。这热水是干什么用的?帮救援人员喝酒,做方便面,暖八宝粥。
村民陈美芳的房子离坍塌发生的地方很远,中间隔着一大片田地。事发后,陈美芳穿着拖鞋前来参加后勤服务。“大家都出来了,搬出了过年亲戚朋友来吃饭的木圆桌。整个通道挤满了人。不记得带着暖水瓶跑了多少次。我只知道热水快烧开了。就完了。”
因为怕消防官兵吃凉八宝粥会冷,陈美芳还和村里的妇女一起在锅里煮热水,把八宝粥放在里面取暖。为了保证每一波请假休息的救援人员都有热水喝和吃,村民们还实行了夜班制度。
正是村民们这些热心的行为,让救援者们全力以赴,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从而诞生了救援奇迹。
镜头2供电站主任用手清理周围的电线
九盏1000瓦的探照灯升至10米高空。
为救援提供“生命之光”
2月2日上午8点,文成县南天供电局局长王怡君正要送早教的高三儿子去温州,突然手机响了。
“你们辖区外会议村的四栋民房突然倒塌,迅速赶赴现场。”王怡君放下电话,拦了一辆出租车为儿子送行,并立即从他在文成县大榭镇的家中驱车赶往现场。
8点45分,由王怡君率领的6人紧急救援队抵达现场。为了给救援创造安全条件,消除潜在的电击,王怡君和救援队员立即用工具箱清理倒塌房屋周围的电线。
当时到处都是散落的瓦砾和砖块,许多线路被埋在废墟中。为了彻底清理,王怡君只能赤手空拳。尽管戴着手套,锋利的废石仍会刺破手套,划伤双手,但王怡君对此毫不在意。在抢修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只花了半个小时就把现场清理干净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场救援激烈,天色渐暗。为了保证夜间救援,现场需要架设足够的照明设备。
南天供电站班长钟贤从他在泰顺的家中赶到坍塌现场,并与王怡君反复调查,以确定应急照明设备的位置和数量。经过检查,他们发现坍塌现场周围只有两根可用的杆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坍塌现场周围的几棵大树。测量后,10米以上的树的高度和重量都足够了,所以抢修人员戴上脚扣进行日常操作,爬上树找安装点。
“快,举起移动灯!跟我来!”钟显正带领外面班的成员,举起移动的探照灯,一路小跑向救援现场。最后,下午5点,在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的时候,6盏1000瓦的探照灯升到了10米空的高度,保证了夜间进行的搜救工作提供了“生命之光”。
随着救援力量的增加,王怡君增加了3盏探照灯,紧急转移了10盏移动灯。正是这种明亮的光线,使得后来的救援奇迹成为可能。
镜头3温岭天鹰救援队驱车8小时
救援队成员说,救援和爱是没有界限的。
我只希望被困的人能获救
2月2日上午9时,温岭人林国荣正在家中上网,当文成居民楼倒塌的消息突然出现时,天鹰救援队成员坐不住了。天鹰救援队是2015年成立的民用救援队。组织了100多次一线搜救,成功找回91名失踪人员。
林国荣将消息发送到60多人组成的天鹰救援队微信群,呼吁救援队赶赴文成救援。
因为是春节假期,很多救援人员要么在家吃饭,要么出国旅游。看到林国荣的呼吁后,一些人立即做出了回应。中午12点30分,包括林国荣在内的六名救援队成员准备乘坐救援车前往,他们戴着头盔,穿着救援服,拿着铲子。
从温岭到文成,先走国道,再走山路。由于路况不熟悉,救援车行驶到离坍塌现场不到4公里的地方时,一根限高杆挡住了救援车的去路。林国荣一行又绕道而行,终于在2月2日晚8点到达现场。
救援人员没有注意长途跋涉的疲劳,立即投入救援,在现场搬运废墟,参与搜救被困人员的全过程。在提到救援过程时,林国荣直言不讳地说:“很多人会说,为什么我们要走这么远,但对我们来说,救援没有地域限制,没有爱。我们所做的只是希望被困的人能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镜头四小学的音乐老师作为志愿者赶到现场
她被现场的救援故事感动了。
一位70岁的老人帮助倾倒了20桶垃圾
事发时,文成县黄坛镇培头小学教师毛小静正坐在前往文成县大榭镇的班车上。作为“我和你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当她听说外大华村发生了一些事情时,她总是密切关注着志愿者群体。果不其然,团里正在召集志愿者去外大华村,她马上报名,被“录用”了。
她说她被三件事感动了。
“废墟里的灰尘很大,救援队员的整个脸上都是灰尘。当时天气很冷。救援人员想喝些热水,洗洗脸。但他们等不及热水烧开,解渴直接用冰冷的矿泉水冲脸,转身回到现场继续救人。”这是第一件感动毛小静的事。
20多名志愿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分发饭菜。好在救援队员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分批来吃。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每一批人吃完饭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但是三个装满垃圾的垃圾桶都填不够。直到一个细心的志愿者发现了线索。原来村里一位70岁的陈老伯,在志愿者忙碌的时候,徒手悄悄把垃圾桶拉到附近的垃圾中转站。陈老伯一句话不说帮着倒了多少桶垃圾?志愿者并不清楚。他们粗略估计应该有20桶。得知这个消息,毛小静又感动了。
晚上气温越来越低,以后来吃饭的官兵都要吃凉菜。这让旁边的村民很心疼。一个村妇找到毛小静,毛小静先把女儿的外套借出去御寒,并提出请求,“我可以帮你热碗。”。后勤送来的一桶桶红烧肉和炸茄子都去了村妇家的炉子。因为她,数百名在寒风中战斗的官兵吃到了热汤热菜。
毛小静印象最深的是,村妇有个女儿,还在上高一。小女孩看到现场志愿者的动作被感染,想加入志愿者队伍,和他们一起去各地做好事。
镜头5陪伴幸存者的女儿安抚母亲
执行副指挥官在废墟前26小时没有合眼。
两名幸存者获救后,现场沸腾了
2月2日,文成县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纪得知,有四栋房子出了问题。
现场,纪被任命为“现场救援常务副总指挥”。“你没有看到现场,不知道有多危险。我们在危险的建筑周围设立了观察哨,消防员也在墙上放置了类似胶带的设备。如果墙壁破裂并移动,那些“磁带”就会发出声音。”纪心有余悸地说,直到最后一个被困的人被抬出来,他拿着喇叭站在废墟前,一夜没合眼。
最让纪兴奋的是,一个女人跑来告诉他,埋在废墟中的母亲呼救。还有人活着!这个消息犹如一记强心针,鼓舞了数百名官兵的士气。这位老太太就是吸引全城目光的胡庆华。
“我一直陪伴着老人的女儿,让她安抚母亲。如果我们外面的人恐慌,里面的人会更恐慌。”纪说:在纪的提示下,老人的女儿告诉她,大家都在等她出来。“没关系,你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你会照顾他们的。没关系,我们不走。我以后再告诉你,你保持手机充电……”3个小时后,被埋了14个多小时的胡庆华获救。
之后又有一个被困群众被埋压23小时后获救,现场瞬间沸腾。他们继续用手、起重机和挖掘机进行搜救。2月3日上午9时56分,最后一名失踪人员在废墟底部获救。
心肺骤变,无疑会让人心情沉重。然而,感人的救援场景给痛苦中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温暖的安慰。在关爱危难中的人们的同时,也要对那些献出真情的捐助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来源:温州晚报
1.《感动天感动地简谱 那一个个感动的镜头 仿佛在谱一首流淌真情的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感动天感动地简谱 那一个个感动的镜头 仿佛在谱一首流淌真情的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3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