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肖俊
通讯员米···乐
光头,戴近视眼镜,一瘸一拐的。4月15日,记者在辰溪县龙头安乡雪峰村田头见到了当地名人小。这位因脊髓灰质炎导致身体残疾的农民,带着梦想,在希望的田野里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了全省的粮食大种植户和自强模范。
“做任何事情,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他激动地告诉记者。
奋斗背后有艰辛。1995年夏天,小于聪再次高考失利,贫困的家庭不允许他复读。为了自己谋生,他去怀化打工。他在餐馆工作,当厨师,购物,开车。虽然工作可以谋生,但家乡的希望之田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只要你愿意做,也可以策划出‘黄金娃娃’。”小于聪说,2014年6月,他回到雪峰村,转让土地种植粮食。
走路很困难。他会种地吗?许多村民都对小于聪投以怀疑的目光。萧迫于压力,转让水田500亩,先后成立百年浩河家庭农场和百年浩河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
2015年初,肖购买了拖拉机、插秧机等机械设备。他老婆用光了从家里借的18万启动资金,买种子和化肥花了20多万。我该怎么办?肖找到龙头安乡农业技术站谢开的农业经营部,提出下半年卖粮后赊账。谢被他的创业精神所感动,满口答应。
转眼到了七月,水稻开花发芽,长势喜人,小于聪却不高兴。“真是担心死了!再过一个月就要收割了,但是我没有收割机和烘干机。手工收割成本太高,成本会损失。”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萧还是觉得忐忑不安。
没有退路,只能走下去。肖找到了县残联和县农机局的负责人,及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他们出面担保,帮小于聪在农机作业部门赊购收割机和烘干机。
创业的时候大家都帮忙。在大家的帮助下,小于聪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那一年,他收获了超过25万公斤的大米,除了费用,略有盈利。2016年,他将种粮面积扩大到800亩,购买了一批农业机械。
“从事多元化经营,种植优质品种,可以获得良好的回报。”今年6月,肖邀请了包括湖南农业大学的吴贤萌在内的四位教授来指导他的农场。专家见他种的都是普通杂交水稻,效益低,就向他提出建议。为此,肖与湖南农业大学签订了科技支撑协议。
去年,小于聪在专家指导下,改变了普通杂交水稻单作的做法,选择优质水稻,进行了再生稻和油菜试验,还进行了稻田综合种植育种试验,效益显著提高。种植面积只比上年增加了104亩,但总收入几乎翻了一番,净收入达到30多万元。
肖于聪表示,今年将增加再生稻、优质稻、米鱼的种植面积,开展粮食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1.《金娃娃狗 残疾农民成种粮大户 肖从玉:土里刨出“金娃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娃娃狗 残疾农民成种粮大户 肖从玉:土里刨出“金娃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5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