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
同位素示踪中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放射性核素及其化合物,与自然界中存在的相应的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和生物性质,但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因此,同位素可以作为一种标记,标记含有同位素的化合物(如标记食品、药物和代谢物等。)可以代替相应的未标记化合物来制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发射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核探测器可以随时跟踪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和转化。稳定同位素虽然不发射射线,但可以用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核磁共振等质量分析仪器测定。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都可以用作示踪剂。但稳定同位素作为示踪剂,灵敏度低,可利用的种类少,价格高,应用范围有限。然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不仅灵敏,而且易于测量,定量准确,定位准确,符合研究对象的生理条件。
同位素标记法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来标记研究对象的微量分析方法。生物学中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α射线、β射线或γ射线的原子核不稳定的同位素)有3H、14C、32P、35S、45Ca、51Cr、59Fe、125I、131I、198Ag等。,和稳定同位素(原子核是稳定的,不会衰变。
同位素标记法可以用来跟踪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这种方法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出现过多次,总结如下: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
1.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1939年,鲁宾和卡门分别用18O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了两个对比实验:一个提供H2O和C18O2,另一个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是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是18O2,这有力地证明了植物释放的O2来自H2O而不是CO2。
2.2的半保守复制。脱氧核糖核酸
1957年,美国科学家梅森和斯坦纳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使其成为“重”细菌,然后继续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根据轻链和重链浮力的不同,将新生链和母链分开,证实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性。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20世纪70年代,詹姆森等科学家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豚鼠胰腺细胞中。3分钟后,带核糖体的内质网中出现标记的亮氨酸。17分钟后出现在高尔基体。117分钟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小泡中,释放到细胞外分泌物中。由此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外排。
2.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形成
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文将单细胞小球藻短暂暴露于含14C的CO2中,然后研磨细胞以分析14C出现在哪些化合物中。经过10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探索出了光合作用的“三碳途径”——卡尔文循环。为此,卡尔文获得了诺贝尔奖。
3.噬菌体感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hershey和Chase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外壳和DNA,然后让标记了35S和32P的两个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离心后分析放射性物质的位置。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遗传工程
在靶基因的检测和鉴定中,采用了DNA分子杂交技术(如32P)。提取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组DN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作为探针与基因组DNA杂交。如果显示杂交带,则表明靶基因已经导入受体细胞。
此外,除了mRNA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的以外,同样的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靶基因是否转录mRNA。
5.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标记的DNA分子和荧光分子作为探针,根据DNA分子杂交的原理,对被检测样品上的遗传信息进行识别,从而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示踪原子不仅用于科学研究,还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比如辐射可以破坏甲状腺细胞,缓解甲状腺肿。因此,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
▍来源: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同位素标记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同位素标记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88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