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创造了类似作业类型载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落户青岛的“震龙”号成为中国进军深海的“民族武器”。从2009年试航开始到2017年试验应用航次结束,“蛟龙”载人潜水器走过了近10年漫长的深潜之路。从去年开始,“蛟龙”进行了改造升级。一年过去了,“龙”怎么样了?记者今天对国家深海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国家深海基地潜水器维修车间“蛟龙”模拟训练室,按照“蛟龙”舱内一对一的比例设计模拟训练系统,为潜水器和潜水器提供一个全真实环境的操作训练平台。
国家深海基地高级工程师高翔告诉记者:“这是模拟器前面的集成计算机,它提供了一个收集和显示整个‘蛟龙’信息的平台,潜艇可以在这里总结和查看‘蛟龙’的所有技术状态。潜艇的控制面板上,大约有30到40个按钮,通过这些按钮,潜艇可以控制‘震龙’的各个系统和各个部件。”
2008年,中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蛟龙”完成,海上试验于2009年开始。2012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下沉至7062米,创造了载人潜水器科学操作的世界最深记录。自2013年起,“震龙”号开始了为期五年的不间断试验应用航行,覆盖南海、太平洋、印度洋等七大海域,取得了丰硕的深海科学研究成果。经过五年的旅程,2017年,“蛟龙”号开始对之前发现的问题进行升级改造。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君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提高操作能力,便于检测、维护和维修。以后就不是实验性应用了。以后想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于洪君告诉记者,在改造期间,海底热液区等特殊区域进行了特别升级。“海底热液区有一定的风险。这是一个高温地区。烟囱喷发是高温。一个是安全。我们不能让它变得危险。第二,要提高工作能力。根据海底热液区的特点,我们需要继续前进。工作、采样和测试。”
“吉隆”升级今年基本完成,新母船今年年底下水
记者从国家深海基地了解到,蛟龙的升级改造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同时,“镇龙”号的新母船“深海一号”也在武汉武昌造船厂建造中,计划今年年底下水,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这艘新母船长90.2米,宽16.8米,续航能力超过14000海里。它配备了各种类型的实验室,并具有全球导航能力。是我国第一艘专业载人深潜保障母船。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君告诉记者:“它是专门为潜水器的运行特性设计的,所以我们有专门的维护车间、维修车间和特殊设备。”
“深海一号”将进行中国首次载人深潜全球科学考察
据了解,“深海一号”明年投入使用后将搭载新升级的“震龙”进行海试。2020年,中国将进行首次载人深潜全球科研。载人潜水器“镇龙号”、无人无缆潜水器“海龙二号”和无人无缆潜水器“乾隆一号”将乘坐“深海一号”进行深海探险。
闪电记者记者克莱尔·郭元丹通讯员李志东
1.《蛟龙号最新消息 深潜近10载 “蛟龙号”开始升级改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蛟龙号最新消息 深潜近10载 “蛟龙号”开始升级改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45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