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中央党史文献所、中央领导小组办公室“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记住使命”和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制作的微型纪录片《十一本书见证最初的心和使命》正式开播。每集5分钟,共11集。影片选取了11位共产党人感人至深的素材,包括何业铎的《誓约书》、的《死书》、的《请求战争》、王的《托孤》、陆德明的《三月书》、张的《二本》、陈的《无字》,以大量的第一手素材,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英雄豪杰的战斗精神和无畏精神,刻画了革命英雄豪杰的光辉形象和崇高人格。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年学习。
“我不想看骨肉团聚,也不在乎家庭的亲密...为了让千千的母亲和孩子过上美好的生活,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享受他们的生活,我决定让我的国家!如果革命不成功,他发誓不回家。冯翠的父母都去世了,希望大人对儿媳妇好一点,把冯翠看得像个孩子一样。”
这是北伐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参谋长王1927年6月写给他父母的一封信。信中提到的冯翠是他的妻子郑凤翠。
王和郑凤翠都来自湖南石门县官桥村,是一起长大的。1923年10月,王与郑凤翠正式结婚。婚后仅三个月,王得知广州黄埔军校招生,毅然告别新婚妻子,前往报考。
谁知道,这一走就成了这对恩爱夫妻永恒的战术。
离家三年多后,王不仅成为黄埔军校第一名毕业生,还在学校政治部主任的培养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北伐军攻克武昌后,王担心自己素未谋面的妻子和女儿写信让这对母女在武汉团聚。没想到,在家庭团聚之前,4月12日上海发生了反革命政变,全国革命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成了被通缉的“中共要犯”,不得不紧急离开武汉。
1927年6月的一天,在武汉的一条街上,郑凤翠带着她3岁的女儿桂芳。经过许多波折,她终于找到了丈夫王为他们租的好地方,但房子里没有人。
母女俩空等了十几天,没等到亲人,只好给丈夫留了信,后悔回国。三岁的桂芳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她一生中唯一一次见到她的机会已经错过了。
当王回到武汉时,他发现他的妻子和孩子已经回到了他们的家乡。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所所长胡:事实上,差别只有几天。这时,王为自己的妻儿感到非常内疚,给他父母写了一封信,这是一本熟悉的“孤儿书”。
王从武汉赶到南昌,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与朱德、陈毅一起上井冈山。曾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成为工农红军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
1928年8月25日,王在江西崇义县四顺圩追缉汉奸时英勇牺牲,终年25岁。
在王烈士追悼会上,亲自起草了传世挽联:“哭了就哭,哭了就哭,死了就死了,但谁来承担这沉重的责任?”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之后会怎样?不赢不休息!"
王去世后,郑凤翠独自抚养女儿,但独生女在二十岁时因病去世,遗憾的是她一生都没有见过父亲。
这位80岁的老人,
他们也是红军的后代。
受王的启发,
三十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守护着烈士的坟墓。
1.《王尔琢 王尔琢的“托孤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尔琢 王尔琢的“托孤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46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