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资本论讲的是什么 恩格斯写的书评:《资本论》究竟都说了什么?

1867年8月16日深夜两点,马克思校对完最后一张邮票后,立即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本卷完毕。只有感谢你,这才能实现!没有你为我做出的牺牲,我永远也读不完这三本书!”所谓“三卷”是指整部《资本论》,这卷是《资本论》的第一卷。

马克思把《资本论》写成三卷。第一卷论述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论述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过程。1866年1月,所有的论文都写好了。马克思本来计划过几年逐步整理校对这三卷,恩格斯则建议集中精力完成手稿的第一卷,出版这一卷,然后继续修改最后两卷。马克思接受了这个意见,用了他一年的时间校对、润色、修改。最后,在1867年9月,他把这本书交给德国书商出版。

为了给马克思足够的物质支持,恩格斯不得不从事他所厌恶的商业活动,于是马克思首先感谢了他。其次,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思经常给恩格斯写信,互相交换意见。可以说,恩格斯是马克思之外最了解《资本论》的人。《资本论》出版时,马克思还“困扰”着这位曾经最值得信赖的老朋友——他让恩格斯为《资本论》写几篇书评,并以广告的形式在报纸上发表,借以宣传这部新生的杰作。恩格斯很乐意接受这个委托,他很了解马克思的需要。他在回信中说:“你大概喜欢以写文章的形式作为总结,这样书中的要点...被简要描述。”

不久之后,许多关于《资本论》的书评出现在《未来》、《杜塞尔多夫日报》等报纸上。这些文章是恩格斯写的,主要面向潜在的读者——工人阶级。所以文章非常简短通俗,即使没有任何经济基础的人也能很快看懂。

“伟大必须被别人理解”——鲁迅《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在第一次书评中,恩格斯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对经济学的独特理解,并把他与那些“庸俗经济学家”区分开来。

庸俗经济学家喜欢研究经济规律,不考虑社会形态。他们认为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普遍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甚至李嘉图说,在野蛮人眼里,一只海狸的价值等于两只鹿的价值,仿佛价值规律在原始社会中起到了与现代社会相同的作用。

在这方面,马克思是第一个将历史发展概念引入经济学的人。他认为,经济规律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形式,经济范畴也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形式。比如野蛮人不知道什么是“利润”,奴隶主不知道“可变资本”的含义,地主和农民从来没有接触过“汇率”。一个社会的基本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又分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表现为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内部财产共同占有,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商品交换;在奴隶社会,奴隶直接从属于奴隶主,所以亚里士多德的“家政学”根本就没有“工资”、“劳动力成本”这样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已经是“天下之王的土地”,土地归皇帝所有。然后按照皇族、英雄贵族、学者官僚、僧人道士、普通农民的等级顺序,进行“分授土地”。家庭和个体劳动占主流,人民自给自足,大地主剥削地租。很少有人会关心商业利润。

资本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直到现代社会的出现,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只有通过原始积累的过程,小农的生产资料被剥夺,这使得社会上大多数人日益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资尺度。从此,李嘉图的“工资铁律”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则”出现,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雇佣关系逐渐取代自给自足,成为现代社会的生产关系。

因此,马克思不止一次声明,他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规律;而不是以前的奴隶社会或者封建社会,不是一个适用于所有社会的普遍规律。这种唯物史观是《资本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恩格斯说:“贯穿全书的历史洞见,使作者不把经济规律看作永恒的真理,而仅仅看作某种暂时的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的表现。”

这就是《资本论》与其他经济著作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承认经济规律是历史性的,不存在永恒和普遍的真理。《资本论》提出了哪些新思想?

既然《资本论》认为现代社会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某种形式或某个阶段,那么基于辩证法的逻辑——“存在的东西必然灭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只是暂时的,这种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形式总有一天会被消灭,资本主义绝不是永恒的,这是《资本论》的基本结论。

按照辩证法,现在存在的一定是合理的,一旦变得不合理,就注定了。比如过去奴隶劳动适应生产力落后的情况,在奴隶主的组织下,人类的集体力量第一次得到充分发挥,建造了各种巨大的建筑,创造了最早的文明。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个人依附会导致劳动积极性的下降,由于农业改革、人口增长、战争的需要而解体。奴隶劳动本身隐含着不合理的因素,会逐渐暴露出来;同样,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赖以运行的雇佣制度也隐含着不合理的因素,会导致普遍的经济危机,进而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不稳定,直到有一天崩溃。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逻辑很明确。他首先阐述了商品和货币之间的关系,并论证了货币作为一种普遍等价物是如何从商品中脱颖而出的。然后我研究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正式进入了本书的中心——“什么是资本?它是一种货币,它首先成为一种商品,这样它就可以从一种商品变成一种超过原来数量的货币。”

公式写成g-w-g ',也叫买卖:我是资本家,花50两买棉花,然后雇个劳动者用50两把棉花做成毛巾。之后我把毛巾卖了,得到110两收入,其中10两是利润。如果没有10两的利润,早晚有一天我会倒闭。这样,100两货币就成为资本,可以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不断增值,这种增值称为“剩余价值”。

但问题是,这十个talers的利润是怎么来的?如果来源于我贱买贵卖的行为,来源于我从消费者身上多赚了钱;然后在另一个场合,我也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我也受制于别人的贱买贵卖行为,完全抵消了,整个社会的总价值没有增加,资产阶级得不到利润。由此可见,资本升值的原因不能在流通领域找到,而应该转向生产领域。

延长工作日或增加工作强度都可以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和利润有什么区别?

为了解开资本升值原因之谜,庸俗经济学家编造了许多理论。比如学长说,资本家为了使用资本牺牲了消费欲望,所以需要用利润来弥补亏损;再比如,约翰·穆勒说,资本家预付资本,承担风险,管理生产过程,所以利润就是他们的报酬。这些蠢驴把利润当成另一种意义上的工资,却不知道资本家付给工人,谁来付给资本家?如果整个社会的总价值不增加,即使资本家戒绝,承担风险,付出很大努力,也不会得到半毛钱的利润。

利润必须从劳动者身上榨取——也就是让劳动者创造比他的工资更多的价值。如果一个织布工的工资是一天10个故事,而他只用一天4个小时的劳动就能创造出相当于10个故事的价值,那么资本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让织布工的工作日超过4个小时,否则他雇佣这个劳动力是没有意义的。正是通过加班或增加劳动强度,劳动者每天产生超过自身工资的剩余价值。

这好像是个笑话。资本家给劳动者报酬,劳动者给资本家提供利润。工资和利润只是钱!然而,这实际上是混淆了剩余价值和利润。假设一个日薪10 tares的劳动者,只要每天工作4小时,就能创造出一件价格相当于10 tares的大衣。资本家为了盈利,会要求他每天工作8小时下班,以便再生另一件外衣。这件新大衣是剩余价值;只有当资本家以10塔尔货币出售时,剩余价值才能转化为利润。如果卖不出去,这些剩余产品就会堆积在仓库里,产生剩余产品。而资本家每月需要支付租金和偿还贷款,所以他不得不以低价出售这些剩余产品——虽然单个资本家没有盈利,但剩余价值被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家以租金和利息的形式分割。所以,单个资本家是否亏损,并不否认劳动者生产剩余价值的事实。

工厂主、企业家、银行家、房地产开发商等。一起组成资产阶级。企业家从劳动者身上剥离剩余价值,而市场决定这些剩余价值如何以利润、租金和利息的形式在资产阶级中分配。所以,即使单个资本家亏钱,他还是要付租金,付利息,其他资本家还是可以通过瓜分剩余价值来增值。

所以恩格斯说,资本理论已经证明:“我们的银行家、商人、工厂主、大地主的一切资本,无非是工人阶级积累的无偿劳动!”

剩余价值首先归资产阶级所有,然后以利润、利息、租金的形式分配,暴露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

正如徭役的地租暴露了封建社会的剥削性质一样,资产阶级分割剩余价值的规律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

社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必然导致总价值的增加,但这些增加是以剩余价值的形式被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普通大众无法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红利,就像封建社会后期,即使土地完全开发,依然是“到处没有闲置的土地,农民依然饿死”。在社会增值财富日益被资产阶级垄断后,贫富两极分化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摧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

这是《资本论》第一卷的要点。

1.《资本论讲的是什么 恩格斯写的书评:《资本论》究竟都说了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资本论讲的是什么 恩格斯写的书评:《资本论》究竟都说了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483417.html

上一篇

武汉上门按摩 “美女”上门需押金 警方打掉一特大网络招嫖诈骗团伙

下一篇

温永毅 最新!中国男子60米成绩前十排名 谢震业6秒52第三 榜首难以超越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辩证法要点图解

考研政治复习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要点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 复习技巧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世界如何存在和发展的问题,包括两个总的特征,五对联系和发展的环节,三个规律。其中,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辩证法要点图解

考研政治复习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要点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 复习技巧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世界如何存在和发展的问题,包括两个总的特征,五对联系和发展的环节,三个规律。其中,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价值,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新闻传播蓬勃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指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沈正富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乡阳《习近平关于治国方略的讲话》第三卷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第三卷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认识。新的时代意味着中国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乡阳《习近平关于治国方略的讲话》第三卷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第三卷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认识。新的时代意味着中国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乡阳《习近平关于治国方略的讲话》第三卷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第三卷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认识。新的时代意味着中国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乡阳《习近平关于治国方略的讲话》第三卷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第三卷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认识。新的时代意味着中国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乡阳《习近平关于治国方略的讲话》第三卷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第三卷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认识。新的时代意味着中国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