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8月16日深夜两点,马克思校对完最后一张邮票后,立即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本卷完毕。只有感谢你,这才能实现!没有你为我做出的牺牲,我永远也读不完这三本书!”所谓“三卷”是指整部《资本论》,这卷是《资本论》的第一卷。
马克思把《资本论》写成三卷。第一卷论述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论述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过程。1866年1月,所有的论文都写好了。马克思本来计划过几年逐步整理校对这三卷,恩格斯则建议集中精力完成手稿的第一卷,出版这一卷,然后继续修改最后两卷。马克思接受了这个意见,用了他一年的时间校对、润色、修改。最后,在1867年9月,他把这本书交给德国书商出版。
为了给马克思足够的物质支持,恩格斯不得不从事他所厌恶的商业活动,于是马克思首先感谢了他。其次,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思经常给恩格斯写信,互相交换意见。可以说,恩格斯是马克思之外最了解《资本论》的人。《资本论》出版时,马克思还“困扰”着这位曾经最值得信赖的老朋友——他让恩格斯为《资本论》写几篇书评,并以广告的形式在报纸上发表,借以宣传这部新生的杰作。恩格斯很乐意接受这个委托,他很了解马克思的需要。他在回信中说:“你大概喜欢以写文章的形式作为总结,这样书中的要点...被简要描述。”
不久之后,许多关于《资本论》的书评出现在《未来》、《杜塞尔多夫日报》等报纸上。这些文章是恩格斯写的,主要面向潜在的读者——工人阶级。所以文章非常简短通俗,即使没有任何经济基础的人也能很快看懂。
“伟大必须被别人理解”——鲁迅《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在第一次书评中,恩格斯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对经济学的独特理解,并把他与那些“庸俗经济学家”区分开来。
庸俗经济学家喜欢研究经济规律,不考虑社会形态。他们认为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普遍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甚至李嘉图说,在野蛮人眼里,一只海狸的价值等于两只鹿的价值,仿佛价值规律在原始社会中起到了与现代社会相同的作用。
在这方面,马克思是第一个将历史发展概念引入经济学的人。他认为,经济规律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形式,经济范畴也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形式。比如野蛮人不知道什么是“利润”,奴隶主不知道“可变资本”的含义,地主和农民从来没有接触过“汇率”。一个社会的基本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又分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表现为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内部财产共同占有,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商品交换;在奴隶社会,奴隶直接从属于奴隶主,所以亚里士多德的“家政学”根本就没有“工资”、“劳动力成本”这样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已经是“天下之王的土地”,土地归皇帝所有。然后按照皇族、英雄贵族、学者官僚、僧人道士、普通农民的等级顺序,进行“分授土地”。家庭和个体劳动占主流,人民自给自足,大地主剥削地租。很少有人会关心商业利润。
资本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直到现代社会的出现,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只有通过原始积累的过程,小农的生产资料被剥夺,这使得社会上大多数人日益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资尺度。从此,李嘉图的“工资铁律”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则”出现,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雇佣关系逐渐取代自给自足,成为现代社会的生产关系。
因此,马克思不止一次声明,他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规律;而不是以前的奴隶社会或者封建社会,不是一个适用于所有社会的普遍规律。这种唯物史观是《资本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恩格斯说:“贯穿全书的历史洞见,使作者不把经济规律看作永恒的真理,而仅仅看作某种暂时的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的表现。”
这就是《资本论》与其他经济著作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承认经济规律是历史性的,不存在永恒和普遍的真理。《资本论》提出了哪些新思想?
既然《资本论》认为现代社会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某种形式或某个阶段,那么基于辩证法的逻辑——“存在的东西必然灭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只是暂时的,这种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形式总有一天会被消灭,资本主义绝不是永恒的,这是《资本论》的基本结论。
按照辩证法,现在存在的一定是合理的,一旦变得不合理,就注定了。比如过去奴隶劳动适应生产力落后的情况,在奴隶主的组织下,人类的集体力量第一次得到充分发挥,建造了各种巨大的建筑,创造了最早的文明。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个人依附会导致劳动积极性的下降,由于农业改革、人口增长、战争的需要而解体。奴隶劳动本身隐含着不合理的因素,会逐渐暴露出来;同样,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赖以运行的雇佣制度也隐含着不合理的因素,会导致普遍的经济危机,进而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不稳定,直到有一天崩溃。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逻辑很明确。他首先阐述了商品和货币之间的关系,并论证了货币作为一种普遍等价物是如何从商品中脱颖而出的。然后我研究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正式进入了本书的中心——“什么是资本?它是一种货币,它首先成为一种商品,这样它就可以从一种商品变成一种超过原来数量的货币。”
公式写成g-w-g ',也叫买卖:我是资本家,花50两买棉花,然后雇个劳动者用50两把棉花做成毛巾。之后我把毛巾卖了,得到110两收入,其中10两是利润。如果没有10两的利润,早晚有一天我会倒闭。这样,100两货币就成为资本,可以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不断增值,这种增值称为“剩余价值”。
但问题是,这十个talers的利润是怎么来的?如果来源于我贱买贵卖的行为,来源于我从消费者身上多赚了钱;然后在另一个场合,我也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我也受制于别人的贱买贵卖行为,完全抵消了,整个社会的总价值没有增加,资产阶级得不到利润。由此可见,资本升值的原因不能在流通领域找到,而应该转向生产领域。
延长工作日或增加工作强度都可以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和利润有什么区别?
为了解开资本升值原因之谜,庸俗经济学家编造了许多理论。比如学长说,资本家为了使用资本牺牲了消费欲望,所以需要用利润来弥补亏损;再比如,约翰·穆勒说,资本家预付资本,承担风险,管理生产过程,所以利润就是他们的报酬。这些蠢驴把利润当成另一种意义上的工资,却不知道资本家付给工人,谁来付给资本家?如果整个社会的总价值不增加,即使资本家戒绝,承担风险,付出很大努力,也不会得到半毛钱的利润。
利润必须从劳动者身上榨取——也就是让劳动者创造比他的工资更多的价值。如果一个织布工的工资是一天10个故事,而他只用一天4个小时的劳动就能创造出相当于10个故事的价值,那么资本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让织布工的工作日超过4个小时,否则他雇佣这个劳动力是没有意义的。正是通过加班或增加劳动强度,劳动者每天产生超过自身工资的剩余价值。
这好像是个笑话。资本家给劳动者报酬,劳动者给资本家提供利润。工资和利润只是钱!然而,这实际上是混淆了剩余价值和利润。假设一个日薪10 tares的劳动者,只要每天工作4小时,就能创造出一件价格相当于10 tares的大衣。资本家为了盈利,会要求他每天工作8小时下班,以便再生另一件外衣。这件新大衣是剩余价值;只有当资本家以10塔尔货币出售时,剩余价值才能转化为利润。如果卖不出去,这些剩余产品就会堆积在仓库里,产生剩余产品。而资本家每月需要支付租金和偿还贷款,所以他不得不以低价出售这些剩余产品——虽然单个资本家没有盈利,但剩余价值被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家以租金和利息的形式分割。所以,单个资本家是否亏损,并不否认劳动者生产剩余价值的事实。
工厂主、企业家、银行家、房地产开发商等。一起组成资产阶级。企业家从劳动者身上剥离剩余价值,而市场决定这些剩余价值如何以利润、租金和利息的形式在资产阶级中分配。所以,即使单个资本家亏钱,他还是要付租金,付利息,其他资本家还是可以通过瓜分剩余价值来增值。
所以恩格斯说,资本理论已经证明:“我们的银行家、商人、工厂主、大地主的一切资本,无非是工人阶级积累的无偿劳动!”
剩余价值首先归资产阶级所有,然后以利润、利息、租金的形式分配,暴露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
正如徭役的地租暴露了封建社会的剥削性质一样,资产阶级分割剩余价值的规律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
社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必然导致总价值的增加,但这些增加是以剩余价值的形式被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普通大众无法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红利,就像封建社会后期,即使土地完全开发,依然是“到处没有闲置的土地,农民依然饿死”。在社会增值财富日益被资产阶级垄断后,贫富两极分化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摧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
这是《资本论》第一卷的要点。
1.《资本论讲的是什么 恩格斯写的书评:《资本论》究竟都说了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资本论讲的是什么 恩格斯写的书评:《资本论》究竟都说了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48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