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发展、达到顶峰、跌入谷底、稳步复苏的曲折发展过程。从这个发展过程来看,有很多经验和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和分析这一历史发展过程,借鉴经验,解决问题,从而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历史回顾
中国的对虾养殖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1978年开始,当时的国家渔业局组织相关科研力量,着手解决我国对虾人工养殖的问题,这项技术在1 992年被攻克。此后,中国对虾的养殖和生产发展迅速。到1991年,全国各地和各级有关部门投入科研经费300多万元,人工养殖和养殖设施基本建设经费近70亿元,形成年养殖尾鱼764.55亿尾,养殖池塘生产能力14.67万公顷。当年养殖产量达到近22万吨;
1992年,虽然水产养殖面积下降到9.2万公顷,但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仍达到平方吨,是连续两年的历史最高水平。1993年,由于虾病大规模爆发,水产养殖面积虽增至10.27万公顷,但水产养殖总产量锐减,当年产量不足9万吨,比上年下降58%;1994年,农业面积保持在10万公顷左右,但农业产量下降到6.4万公顷,是最低的。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更大。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稳步恢复我国的养虾业,1993年,国家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率先提出建立虾病防治示范区,整合科研、教学、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共同攻关,尽快查明该病的病因、特点、疫情、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到1997年,已增至10万多吨,1998年增至12万多吨。通过示范区的技术研究,先后总结了《中国对虾养殖技术规范》、《中国对虾养殖技术操作要点》、《中国对虾人工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还组织推广应用了一些国外最新的养虾技术,如《海外养虾新技术》、《养殖虾健康管理》等,极大地改变了养虾人的传统养虾方式,2014-2016年国内养虾产量分别为130万吨、90万吨、60-80万吨,但需求量超过170万吨,并持续稳定增长。巨大的供需缺口决定了虾价持续上涨。
二、问题与经验
中国对虾产业之所以经历了大起大落,是因为我们在养殖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养殖生产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技术环节没有得到严格控制,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和密切合作,主要体现在:
1.种子生产的本位主义严格,为了让单位获得高额利润而长期使用反生绳,使得种子质量不高;另一方面,跨区域、大规模的换苗缺乏必要的内部检查管理,使病原体广泛传播;
2.池塘环境的调节是不利的。池塘面积过大,长期不疏浚,池塘消毒不严格;
3.水质处理不严格。使用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染水源、缺乏必要的储水设施、不科学的日常取排水和水质调节作业等。;
4.饲料的营养和质量以及使用前的处理达不到要求;5.放养密度过大,给养殖技术管理带来困难,污染严重。
虽然过去我国养虾业存在诸多问题,但经过近几年的总结和分析,攻关科研,借鉴国外养虾业的最新先进技术和经验,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总结如下:
1.池塘面积由大变小,分别设置进水和排水渠道,发展微池养殖,有利于环境控制;
2.配备与虾池面积相对应的储水和沉淀设施。严格管理养殖用水,尽可能提高水质;养殖过程中,采用机械增氧和水质净化改良剂调节水质;
3.定点生产健康虾苗,严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提高种苗质量;
4.严格消毒饲料,提高质量,提高营养水平;
5.改变养殖方式,降低放养密度,降低技术管理难度;
6、从系统管理的角度,严格管理各个技术环节。
1994年以来,国家水产技术推广站率先在全国各省市组织建立虾病示范区,组织水产科技力量攻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天津汉沽示范区20hm。此外,中国对虾产业基础良好,产品也有广阔的市场。在国家虾病防治示范区的带动下,水产养殖总产量年均增长2万吨。根据目前生产情况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三,发展方式
根据目前的经验和发展情况,未来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方式和方法将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具体方式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位池养殖是在海一高手镯线附近建一个池塘养虾,改变养殖区的环境;
2.稗草池塘养殖改变了传统的大池塘粗放养殖方式,每个池塘面积不超过0.67hm,有利于水质调控、环境控制和技术管理。
3.全封闭养殖,即采用不透水、无毒的基质覆盖池塘底部和候养墙,切断池塘水与底部的降水和渗漏,建立全封闭人工管理环境;
4.陆基养殖是在远离污染海域的陆地上修建池塘,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
5.海水淡化养殖是指通过盐度逐步驯化海虾,使其生活在低盐度或无盐的水环境中,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6.多种栽培是指一年内2-3种栽培,缩短栽培周期,错过发病季节;
7.多形态混养:鱼虾、鱼贝类、鱼藻类等。混合,建立生态对虾养殖体系,改善养殖环境。
▼
▼
1.《对虾养殖 专家丨中国的对虾养殖,如今的出路在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对虾养殖 专家丨中国的对虾养殖,如今的出路在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48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