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国家公祭仪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弦乐团在仪式上演奏了三首乐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公祭曲”和“和平曲”。
据军乐团团长邹睿介绍,在接到任务后,他们根据纪念馆的日常音乐习惯和国家公祭日的仪式改编创作了两首《纪念音乐》。“纪念活动中不仅有哭泣,背后还有一种骨气。”多次参加纪念七七事变和九三抗日战争胜利的解放军军乐团,对于仪式音乐具有相当的创作能力和一流的演奏水平。邹睿说,除了深切哀悼,公祭仪式的现场音乐还应该反映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前通常在纪念馆演奏的《安魂曲》,传达的是悲伤的情绪,符合纪念馆的氛围。军乐团青年作曲家郭思达根据国家公祭仪式的要求对《安魂曲》进行了修改,在附呈的旋律弦上加入了小号和小鼓,使旋律线更加清晰,从而为下层音乐的音乐增添了昂扬明亮的色彩。在清脆的小号和有力的小鼓的带动下,公祭的音乐逐渐悲壮起来,情绪饱满,张力十足。
军乐团的另一位作曲家王贺胜创作了一首新的《和平奉献》,在公共祭祀仪式结束以及来宾参观纪念馆时演奏。谈到他的创作理念,王贺胜说:77年后,全国公祭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不仅仅是悲痛,公祭仪式应该激发民族团结和奋进的精神。所以,国家公祭仪式上演奏的军乐不是简单的丧歌,而是能体现民族灵魂的主题曲。他结合自己为七七周年和九三斗争胜利纪念活动创作专题的经验,把音乐分成三段,用不同的乐器,层层递进。第一段以低调开头后,依次加入铜管、小号、木管,表达公祭仪式的悲伤和哀悼,表达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第二段变成了重大,反映了一种觉醒,民族自尊和奋斗;音乐第三段加入整个乐队,以所有协奏曲的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走向未来的英雄情怀,表达了中国凝聚和平发展日益强大的正义力量,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王贺胜说,作为一名音乐家,为国家公祭日的仪式作曲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在创作1993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音乐时,他提到了太行小调。全国公祭仪式的作曲没有具体引用江南小调,但细心的观众也可以从音乐中领略江南地区的魅力。
1.《哀悼曲 两首《祭奠音乐》烘托肃穆氛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哀悼曲 两首《祭奠音乐》烘托肃穆氛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494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