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德镇窑釉红龙图案动脉照片
照片由杭州战国水晶杯博物馆提供
袁《印》杭州博物馆铜印
战国时期玛瑙环动脉照片
青青花釉下红莲图案瓷板动脉影照片
或者是“日出江上花胜火,春色青翠”的旅游胜地,或者是“桥烟柳色,十万人异地”的东南名县,或者是“山外青山,西湖歌舞何时停息”……杭州这个古代被称为“钱塘”的城市,给人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和想象。
近日,笔者来到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杭州博物馆,徜徉在文物的海洋中,一睹优雅的钱塘前生。
东南形胜三吴大都会
路过南宋御街,沿着石阶走到五山,半山腰,可以看到一座藏在森林里的白墙瓦楼。这是杭州博物馆。
“杭州博物馆展览面积7000平方米,由南馆和北馆组成。它有永久性展览,“杭州记忆——杭州历史文化展”和“珍惜杭州——文物收藏展”。藏品中有两万多件文物,尤其是陶瓷、绘画、书法和玉器。”金,杭州博物馆馆长。
“8000年前,萧山跨湖桥祖辈曾在湘湖泛舟……”进入南馆,“描跨湖桥”单元以图形形式介绍了“中国第一艘船”的发现过程。这艘有7000-8000年历史的独木舟在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独木舟,见证了当地祖先的生活。同时出土的水稻标本陈列在陈列柜中,反映了杭州悠久的稻作历史。
展厅中央有一个淡琥珀色的透明杯,是杭州博物馆的珍品——战国水晶杯。“虽然这个水晶杯今天看起来并不耀眼,但它在2000多年前是一件非常罕见的宝物。”金说,它是由整块优质水晶制成的,是中国出土的最大的早期水晶制品。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1990年,考古学家在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一号墓中发掘出这个水晶杯。上宽下窄,材质晶莹剔透,保存完好。古代的开采技术有限,要找到这么高质量的晶体并不容易。晶体材料又硬又脆。古人用如何切掉杯芯空来保证杯体不破裂。今天的研究并没有解决这个难题。水晶杯内外打磨得十分光洁,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早在战国时期,杭州的手工业就非常发达,为后世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金对说道。
魏晋以来,北方战乱不断,大量人口南迁。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吸引了许多文人和僧侣。隋唐时期,杭州已经是中国东南部的一个著名县。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建都杭州。在吴越国王钱六的国策下,杭州的经济和文化日益繁荣,著名的雷峰塔就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塔内有数万卷佛经,全部采用当时流行的雕版印刷。在印刷空之前,印刷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杭州博物馆展出的宝楼印刷的雕版《达拉尼书》,纸张洁白,墨色均匀,字体清晰悦目,画面精美,体现了杭州的高印刷水平。
“你看,这块砚台是由五代修建雷峰塔的砖块改造而成的。”金介绍。1924年,雷峰塔倒塌,很多人拿起塔砖收藏。永康的姚云把一块藏经砖变成了砖砚,后来送给了杭州的收藏家朱孔阳。2014年,朱孔阳之子朱德天将这块砖砚捐赠给杭州博物馆。砖砚背面刻有雷峰塔景观图和“雷峰塔崩古砖”。两侧长边一侧刻有“西湖雷峰塔藏古砖”字样,另一侧刻有鱼龙图案。砖体致密,制作精良,中间有孔空存放经书。
商旅聚焦奢华天成
“从大街和朱芳巷,大大小小的店铺都是和门相连的,也就是没有空房子空”吴的《孟良录》描写了南宋都城临安的商业繁荣景象。
南宋时杭州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商贸兴盛,士人云集。“艺术人生,艺术人生”成了宋人的追求。南宋时期,许多游客停下来欣赏内司官窑的瓷器。金告诉笔者,南宋官窑是宋代烧制青瓷水平最高的代表,秀内寺官窑是南宋官窑之一,位于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址发掘成果入选“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杭州博物馆展出的秀内寺官窑瓷器是由窑址出土的瓷器碎片修复的。其中一个蓝灰色的灯座,上面连接着一个花嘴形的托盘,灯与托盘之间有一个圆孔,造型精致独特,釉色淡雅,体现了宋人高贵典雅的审美情趣。
“棋、画、书、诗、跳”是宋人高雅生活的写照。《竹丛翠鸟图群扇页》集是宋扇页为数不多的精品画之一,在小学里很少见。靠近扇面,用双钩工笔画描绘鸟在荆棘竹丛中休息,呈现出宁静祥和的意境。
元朝时,杭州凭借京杭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优势,成为中国东南部最大的城市。意大利旅行家凯尔·波罗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最豪华的城市”。在杭州博物馆,一个元代青花瓷形笔筒以其精美的美感而引人注目。
这个笔筒是在杭州赵辉路的一个元代地窖里出土的。它的形状整体上像一只载着一座山峰的海兽,四座山峰装饰着如画的云,一座山峰上悬挂着一轮旭日。青白釉遍身,胎质白嫩。背面自然凹凸,有当时工匠的指纹。
“除了核销功能,这种瓷器还可以在海兽内部装水碗一样的水。是元代青花瓷中极为罕见的文具,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金对说道。
“江南收藏天下第一”,而书画、临摹古代鉴赏则是江南文人必备的消遣。元代大书法家舒生前流连西湖山水,死后葬于杭州。在他的墓中出土了许多,包括端砚、佩剑、铜镜、铜印等。杭州博物馆展出的《印》和《冼虞书·姬伯赋》印面小,笔法精湛,为研究冼虞书的书法造诣提供了佐证。
山水环绕人文
“四维画面自然,云山三面,城一面。”南宋以来,“三面环山,面向城市”的西湖格局基本形成。因为风景不同,历代文人都在西湖上流连。明清以来,杭州的文风更加炽烈,湖光山色凝成传世佳作。
走进杭州博物馆北馆,3米高的《秋彩图》摆在我们面前,是明末清初武林画派创始人兰英的代表作,是国家一级文物。画中离西湖不远的西溪,秋高气爽,云高、山深、山幽、回廊房。游客在桥栏杆上缓缓行走,轻盈自然,充满洒脱的文人趣味。
“我想借西湖作池,并邀春色入新诗……”《西湖诗集》是明代散文家毛坤的行书,以雄浑的笔法写出了他对西湖的热爱。毛坤这几年游西湖,写了14首西湖诗。他的书法朴实自然,是典型的“文人性格”。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的《葫芦秋菊图轴》,是杭州西湖写的。其笔法坚定厚重,篆刻质朴刚健,对后期海派画风影响深远。
明清时期,杭州文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文房四宝》,成为杭州博物馆的重要收藏类别。“任伯年”象牙毛笔、“徐三庚”紫檀笔筒和“鹿苑”端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高雅精神和艺术品位。
“优雅,刻在杭州的骨子里。”金说,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杭州的文化故事,感受杭州的优雅和魅力,杭州博物馆不断创新展览方式,让文物“活”起来。史前至六朝展厅,考古发掘现场采用光影手段进行修复。在宋代展厅,通过投影和3D动画,生动地展现了南宫北城的城市格局和繁华的街道风貌。
杭州博物馆还设计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如参照四飞龙玉佩制作的壶承,以及以南宋莲花纹瓦为原型设计的莲花纹碳雕,深受观众欢迎。
随着浙江省文物局主办的《浙江光影·观云文博》的直播,优雅的钱塘魅力越飘越远,给越来越多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1.《风雅钱塘 风雅钱塘韵悠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风雅钱塘 风雅钱塘韵悠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1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