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室内乐节正式开幕后的第二天,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磁照教授作了题为《音乐之美与欣赏》的讲座。讲座前,音乐节艺术总监游教授首先做了简短的发言,讲述了王磁照教授多年来在音乐美学教学和普及方面所做的诸多工作,本次讲座的目的是通过大众美学的方式来讲解音乐美学这一相对先进的理论学科。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讲座正式开始。
王磁照教授以一首柴可夫斯基的《歌曲的快板》开始了他的演讲,这首歌被人们所熟知。在歌曲的最后,王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具有感伤意义的抒情作品会引起托尔斯泰“触动忍受苦难的人们的灵魂”的感叹,更进一步,音乐为什么以及如何引起人们的联想?一方面涉及音乐的声音结构与人的感受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它涉及到音乐是一种更深刻的社会反映的问题。要理清这些问题,就要谈一谈欣赏音乐美的多种方式。
王磁照教授在讲课
王教授从听音乐时最基本最肤浅的一点入手,即基本的情感,反映了音乐带给人的共同感受。这种完全通过刺激人的听觉神经产生的生理感觉,也是一种“审美反射”(Max Dessau)。经过初步介绍,王教授以巴伯的《慢板》和肖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为例,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不同音乐带来的情感感悟。音乐欣赏除了基本情感这种纯粹感性审美的听觉反应外,还包括感性和理性两种风格体验。风格的形成既是一种创作,也是对前人的超越,甚至是决定作品是否传世的重要因素。与基本情绪相比,把握风格特征需要一定的专业训练和学习。王教授认为,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风格体现了不同作曲家的创作个性特征。他以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和同一时期三位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为例,向大家展示了个人风格在不同时代和地区在音乐形式内涵上的体现。在基本情感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以理性为基础,体现了作曲家的精神境界,但这种境界只能理解,不能解释。王教授进一步解释了音乐的不可言说性。与语言相比,音乐更善于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灵。无论是中国古代“化俗为乐,不精于乐”的美学思想,还是柏拉图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音乐在美育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之后,王磁照教授还谈到了人的想象力所获得的视觉形象和文学形象,并具体介绍了相关的音乐手段。最后,他强调音乐审美具有天然的共同性,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每一个听者都可以成为音乐鉴赏家,这取决于我们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自己的努力。
王磁照教授在讲课
演讲以热烈的掌声结束。音乐节艺术总监游Xi教授感谢王磁照教授精彩的演讲。她指出,王教授以简单的方式从欣赏音乐的角度向大众传授音乐美学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欣赏音乐的方式和视角。对于在座的所有听众来说,王磁照教授所呈现的不仅仅是音乐美学的专业阐释和丰富多样的音乐声音,更是一种音乐审美的多元包容态度和审美能力的普及。相信本次讲座将在音乐审美接受和学术研究方面激发更多爱乐爱好者,这也是北京国际室内乐节平台的宗旨之一:传播与启蒙。
文本/肖伟
讲座结束后,王慈照教授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文化十人”栏目的采访
1.《王次炤 聆听音乐,一次诗意的美学漫步 ——王次炤教授“音乐的美及其鉴赏”讲座侧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次炤 聆听音乐,一次诗意的美学漫步 ——王次炤教授“音乐的美及其鉴赏”讲座侧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26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