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动画片《哪吒闹海》海报。制图:赵偲汝

核心阅读

民间故事与个人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口口相传的特质。众多无名故事家不断讲述它们,使每一个流传的故事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故事,家中长辈给儿孙讲故事,这样的时光永远不会过去。故事常讲常新,它们将在每一个时代焕发新光彩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讲故事是好办法。中国民间故事有丰厚的蕴藏,那些五彩斑斓的故事,在天南地北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融入了无数讲述者的智慧,充溢着古往今来中国人的情感、想象、观念和理想。这宝库属于每一个喜爱它的听众,其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表达更天然地适于孩子们。

我们怎样从前人手里接过这支接力棒,让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生机?用何种方式激活这些民间故事,让它们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占得一席之地?

深入巨大故事宝库,精选出富有恒久价值的内容

中国大量存世的寓言故事浓缩了传统智慧。“西游”等神话故事的想象力与童趣,在世界故事之林也独树一帜。中国民间故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出类拔萃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用20多年时间进行全国性的民间文学普查,其成果结集为《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分省辑录,总计近亿字,可以说琳琅满目。对这些宝贵资源,我们“激活”和利用得还很不够,它们很多还躺在书架上,以资料和档案形式存留。

“激活”的首要工作是重新精选。春秋时期,孔子编订《诗经》,从先民海量诗篇中精选出300余篇,“诗三百”代表着中国先民诗艺的高峰,流传至今,滋养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心灵。富有远见卓识的前辈学者从“故事类型”角度甄选过中国民间故事。钟敬文先生撰写《中国民谭型式》,概括了45则故事的梗概;刘守华教授主持编撰《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学者的研究侧重于故事类型、民俗学等专业视角,并不聚焦故事本身活色生香的艺术魅力,但抓住了中国民间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可以作为我们重新甄选的参考。

哪些故事体现着中国人对宇宙万物的感受与想象?哪些故事承载着中国人成长的历程、跋涉的道路?我们应甄选出中国民间故事的“精华本”,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彩“故事会”,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

举例来说,赞颂卓越工艺技能的故事《鲁班造大桥》《药王孙思邈》,是两部韵律铿锵的变奏曲。《鲁班造大桥》讲鲁班驯服洨河恶蛟,把蛟龙横架在洨河上作桥身,又把太行山白石变成绵羊,赶下来砌大桥。大桥造得柔韧坚固,柴王爷搬来五岳名山、张果老摘下太阳和月亮,大桥都能扛得住。《药王孙思邈》讲孙思邈悬壶济世,对天下病患一视同仁,医龙治虎,最后龙虎都成了他的伙伴。两个故事情节奇幻,意象雄奇,赞美工匠的鬼匠神工,颂扬神医的仁心妙手。

又比如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牛郎织女》讲述牛郎与织女相爱成婚,生儿育女,男耕女织,这幅故事图景是先人农耕生活的缩影。《田螺姑娘》讲述田螺姑娘为心爱的男子做饭,两人最后过上了平凡幸福的生活。田螺姑娘来自水稻田,隐喻着稻米对人类的馈赠。《云中落绣鞋》讲述梅花公主被九头蛇掠走,大英雄石义箭射乌云,云中落下一只梅花绣鞋。石义与王恩结伴前去营救,石义勇闯蛇穴救出公主,却被王恩陷害,冒领功勋,最终正义战胜邪恶,石义与梅花公主有情人终成眷属……多姿多彩的民间故事蕴涵着真善美的永恒主题。

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迷人,富有神奇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独特传神,主题深邃富有哲理,不惟有趣而且有益。这些故事理应被甄选出来,送给当代儿童。

做现代说书人、时尚故事家,为中国孩子重述中国故事

民间故事与个人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口口相传的特质。在漫长的岁月里,众多无名故事家不断讲述它们,使每一个流传的故事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故事在讲述过程中不断被打磨,不断被凝聚。

每一个有才华的讲述者——只要不是照本宣科地照着书念,都会往故事里投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投入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为使故事生动迷人,还特别注重讲故事的独特技艺。有学者这样描述辽宁民间故事家谭振山:“他讲的故事质朴、优美、清新,动听处,举座痴迷,行家叫绝……谭振山是那种富有创造性的故事家。在传承故事中,他对文本所做的取舍、筛选、优化、加工证明了这一点。”

格林兄弟,尤其是威廉·格林,其杰出之处、其创造性劳动正在于此。他不是一位机械的故事记录者,而是对故事一遍一遍内化、修改的故事家。人与故事慢慢融和,最终取得双赢的结果——故事由此内化为故事家的故事,而讲故事的人由此成为杰出的故事家。

中国拥有悠久的讲故事传统,说书的盛行不但培育出才华横溢的说书人,也养育了高水平的故事受众。这些人群促使故事不断生长、渐趋丰盛,把中国白话小说推上了高峰。四大名著中至少有三部,是从讲故事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与《红楼梦》不同,《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完全是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个人成就,很多资料表明,这些故事无不经历了漫长、广泛的传播,熔铸了无数说书人、戏剧家的智慧。

往昔,中国民间故事流传于酒肆集市、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如今,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中,故事的场景已经完全改变。但无疑,我们的孩子依然需要中国民间故事精髓的滋养。我们需要向前人学习讲故事的技艺,为中国孩子重述中国故事。

故事在故事家内心的土壤落地生根,故事家以自己的智慧把故事孕育得更精彩、更丰美,正是他们向故事倾注的心思与力量,使故事焕发新生。故事是种子,惟有开口讲述,它才能发芽、生长。讲述,就是让一个故事活过来。这不是复制粘贴,不是克隆,而是故事富有生命力的一次次新生。

对年幼的孩子,要善用亲子相伴的幸福时光。中国故事宝库里有不少精美的低幼童话,比如《小鸡崽报仇》《十二生肖上肖记》。这一类故事是专为孩子创作的,不但适合口头讲述,也适合制作成绘本,甚至制作成专门供给幼儿的玩具。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开设中国故事课,由老师给学生讲故事,也可以开展故事会,让孩子们自己开口讲故事。事实证明,给孩子讲述一个故事和让孩子阅读一个故事,效果是各有特色的。讲过的故事会深深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多数孩子听完故事就能够口述故事。故事的生命在于讲述,面对面听故事是听录音、看动画取代不了的——它是人与人以故事为媒介的真实交流。

当代作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应当掌握讲故事的技艺,把古老故事带到当下,并在当下的种种生活场景里激活它们。虽然农耕时代已成过去,村庄榕树下鲜有讲故事、听故事的人群,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故事,家中长辈给儿孙讲故事,这样的时光永远不会过去。

故事常讲常新,它们将在每一个时代焕发新光彩。

《人民日报》

图为动画片《哪吒闹海》海报。制图:赵偲汝

核心阅读

民间故事与个人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口口相传的特质。众多无名故事家不断讲述它们,使每一个流传的故事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故事,家中长辈给儿孙讲故事,这样的时光永远不会过去。故事常讲常新,它们将在每一个时代焕发新光彩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讲故事是好办法。中国民间故事有丰厚的蕴藏,那些五彩斑斓的故事,在天南地北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融入了无数讲述者的智慧,充溢着古往今来中国人的情感、想象、观念和理想。这宝库属于每一个喜爱它的听众,其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表达更天然地适于孩子们。

我们怎样从前人手里接过这支接力棒,让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生机?用何种方式激活这些民间故事,让它们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占得一席之地?

深入巨大故事宝库,精选出富有恒久价值的内容

中国大量存世的寓言故事浓缩了传统智慧。“西游”等神话故事的想象力与童趣,在世界故事之林也独树一帜。中国民间故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出类拔萃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用20多年时间进行全国性的民间文学普查,其成果结集为《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分省辑录,总计近亿字,可以说琳琅满目。对这些宝贵资源,我们“激活”和利用得还很不够,它们很多还躺在书架上,以资料和档案形式存留。

“激活”的首要工作是重新精选。春秋时期,孔子编订《诗经》,从先民海量诗篇中精选出300余篇,“诗三百”代表着中国先民诗艺的高峰,流传至今,滋养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心灵。富有远见卓识的前辈学者从“故事类型”角度甄选过中国民间故事。钟敬文先生撰写《中国民谭型式》,概括了45则故事的梗概;刘守华教授主持编撰《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学者的研究侧重于故事类型、民俗学等专业视角,并不聚焦故事本身活色生香的艺术魅力,但抓住了中国民间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可以作为我们重新甄选的参考。

哪些故事体现着中国人对宇宙万物的感受与想象?哪些故事承载着中国人成长的历程、跋涉的道路?我们应甄选出中国民间故事的“精华本”,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彩“故事会”,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

举例来说,赞颂卓越工艺技能的故事《鲁班造大桥》《药王孙思邈》,是两部韵律铿锵的变奏曲。《鲁班造大桥》讲鲁班驯服洨河恶蛟,把蛟龙横架在洨河上作桥身,又把太行山白石变成绵羊,赶下来砌大桥。大桥造得柔韧坚固,柴王爷搬来五岳名山、张果老摘下太阳和月亮,大桥都能扛得住。《药王孙思邈》讲孙思邈悬壶济世,对天下病患一视同仁,医龙治虎,最后龙虎都成了他的伙伴。两个故事情节奇幻,意象雄奇,赞美工匠的鬼匠神工,颂扬神医的仁心妙手。

又比如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牛郎织女》讲述牛郎与织女相爱成婚,生儿育女,男耕女织,这幅故事图景是先人农耕生活的缩影。《田螺姑娘》讲述田螺姑娘为心爱的男子做饭,两人最后过上了平凡幸福的生活。田螺姑娘来自水稻田,隐喻着稻米对人类的馈赠。《云中落绣鞋》讲述梅花公主被九头蛇掠走,大英雄石义箭射乌云,云中落下一只梅花绣鞋。石义与王恩结伴前去营救,石义勇闯蛇穴救出公主,却被王恩陷害,冒领功勋,最终正义战胜邪恶,石义与梅花公主有情人终成眷属……多姿多彩的民间故事蕴涵着真善美的永恒主题。

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迷人,富有神奇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独特传神,主题深邃富有哲理,不惟有趣而且有益。这些故事理应被甄选出来,送给当代儿童。

做现代说书人、时尚故事家,为中国孩子重述中国故事

民间故事与个人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口口相传的特质。在漫长的岁月里,众多无名故事家不断讲述它们,使每一个流传的故事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故事在讲述过程中不断被打磨,不断被凝聚。

每一个有才华的讲述者——只要不是照本宣科地照着书念,都会往故事里投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投入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为使故事生动迷人,还特别注重讲故事的独特技艺。有学者这样描述辽宁民间故事家谭振山:“他讲的故事质朴、优美、清新,动听处,举座痴迷,行家叫绝……谭振山是那种富有创造性的故事家。在传承故事中,他对文本所做的取舍、筛选、优化、加工证明了这一点。”

格林兄弟,尤其是威廉·格林,其杰出之处、其创造性劳动正在于此。他不是一位机械的故事记录者,而是对故事一遍一遍内化、修改的故事家。人与故事慢慢融和,最终取得双赢的结果——故事由此内化为故事家的故事,而讲故事的人由此成为杰出的故事家。

中国拥有悠久的讲故事传统,说书的盛行不但培育出才华横溢的说书人,也养育了高水平的故事受众。这些人群促使故事不断生长、渐趋丰盛,把中国白话小说推上了高峰。四大名著中至少有三部,是从讲故事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与《红楼梦》不同,《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完全是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个人成就,很多资料表明,这些故事无不经历了漫长、广泛的传播,熔铸了无数说书人、戏剧家的智慧。

往昔,中国民间故事流传于酒肆集市、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如今,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中,故事的场景已经完全改变。但无疑,我们的孩子依然需要中国民间故事精髓的滋养。我们需要向前人学习讲故事的技艺,为中国孩子重述中国故事。

故事在故事家内心的土壤落地生根,故事家以自己的智慧把故事孕育得更精彩、更丰美,正是他们向故事倾注的心思与力量,使故事焕发新生。故事是种子,惟有开口讲述,它才能发芽、生长。讲述,就是让一个故事活过来。这不是复制粘贴,不是克隆,而是故事富有生命力的一次次新生。

对年幼的孩子,要善用亲子相伴的幸福时光。中国故事宝库里有不少精美的低幼童话,比如《小鸡崽报仇》《十二生肖上肖记》。这一类故事是专为孩子创作的,不但适合口头讲述,也适合制作成绘本,甚至制作成专门供给幼儿的玩具。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开设中国故事课,由老师给学生讲故事,也可以开展故事会,让孩子们自己开口讲故事。事实证明,给孩子讲述一个故事和让孩子阅读一个故事,效果是各有特色的。讲过的故事会深深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多数孩子听完故事就能够口述故事。故事的生命在于讲述,面对面听故事是听录音、看动画取代不了的——它是人与人以故事为媒介的真实交流。

当代作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应当掌握讲故事的技艺,把古老故事带到当下,并在当下的种种生活场景里激活它们。虽然农耕时代已成过去,村庄榕树下鲜有讲故事、听故事的人群,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故事,家中长辈给儿孙讲故事,这样的时光永远不会过去。

故事常讲常新,它们将在每一个时代焕发新光彩。

《人民日报》

1.《用优秀民间故事滋润童年 真相原来是这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用优秀民间故事滋润童年 真相原来是这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6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