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进行中的深化变革清单很长:财政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改革和环境治理、修改后的《预算法》和地方债管理新规、更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和存款利率、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包括农村建设用地交易权和放开中小城市户籍限制等等。这些都是已在实施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英卓华指出,中国行动迅速,不仅与其自身过去的表现相比,而且与其他需要进行结构改革的经济体、包括几乎所有其他G20国家相比亦如此。
但英卓华强调,没有时间沾沾自喜,重要的是将改革坚持到底,因为改革议程的下一个阶段会更加艰难,“中国未来的改革之路将会不同于过去采取的措施,将需要坚持不懈,因为结果可能不会像成本和负担那样立即显现出来”。
英卓华在演讲中指出,为实现包容、可持续和更高效的“中国新常态增长”需要在三个领域进行改革:
首先,使增长更具包容性。中国取得的扶贫成就是史无前例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6亿多人摆脱了贫困。如果没有中国这一成就,将全球贫困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千年发展目标就无法实现。但是,中国也经历了收入不均现象快速上升。
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城乡差距。中国已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以使1亿多外来移民融入城市生活。与此同时,中国城市目前有移民人口2.5亿,未来还会有大量人口迁入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经济适用房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有利提升均等性的另一个改革领域是医疗。中国在过去5年显著扩大了医疗保险覆盖面,覆盖人口比例超过90%。下一波改革应着重提高医疗质量,同时控制医疗费用。中国在未来数年所做的抉择,将决定它能否以经济有效的方式照顾快速老龄化的人口,遏制快速上升的慢性病发病率。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也可以增进均等性。随着中国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加,中国需要确保人民能在他们生活所在地获得医疗、教育和养老金。为保证辖区提供优质服务,中国可以采取“人随钱走”的原则,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作为主要资金来源,而不是像目前这种与共享税和专项转移支付相比处于次要地位的状况。为达此目的,需要对地方政府提供服务改善民生实行问责。
第二,是使增长更可持续。在过去20年里,中国在降低排放强度和治理污染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将绿色雄心与绿色治理匹配起来,这就意味着建立正确的制度、改进环境政策工具,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官员追求环境目标。这就要求当局更好地协调江河治理、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并将环境成本纳入定价机制以及征收环境税。最后,要想让地方政府官员追求环境目标,就需要改变对他们的考核方式,绿色发展应受到奖励。
最后,中国希望使增长更高效。进行中的财政和金融改革非常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才与储蓄的作用。这是一个开端,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包括明晰各级政府的职责、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基础、进一步开放利率以及建立适合中国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的货币政策新框架。未来中国需要在市场机制与政府的作用之间实现和谐共存。为促进创新与高效已经做出了两个重要的转变:三中全会提出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原则,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1.《世行副行长 世行副行长:中国的改革不仅任务艰巨也前无古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世行副行长 世行副行长:中国的改革不仅任务艰巨也前无古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6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