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讲了英国从咖啡国向茶国转变的历史。19世纪末,一度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斯里兰卡咖啡种植业正处于空危机前。不幸的是,持续多年的咖啡锈病灾难使斯里兰卡的咖啡产量减少到原来的二十分之一。虽然英国政府派出了优秀的植物病理学家帮助寻找对策,但当时的技术条件对咖啡锈病还是束手无策。面对几乎被铁锈摧毁的咖啡种植园,绝望的种植者最终选择了放弃。被感染的咖啡树被破坏,类似咖啡树生长环境的茶树被用来填充咖啡园的土地。
这一变化不仅使英国放弃了世界咖啡贸易的榜首,而且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后,英国的民族饮料从咖啡变成了茶,茶文化在英国社会流行起来。不为人知的是,除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文化的茶树之外,斯里兰卡的咖啡种植者还引进了另一种对历史有深远影响的经济作物——橡胶树。
橡胶树顾名思义就是生产橡胶的树,但其实答案并不完全正确。
橡胶或天然橡胶是一种叫做异戊二烯的天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橡胶存在于植物产生的一种汁液中。这种果汁被称为“乳胶”,因为它是白色的,看起来很像牛奶。乳胶的成分非常复杂。除了橡胶,还有蛋白质、淀粉、油脂、生物碱等物质。乳胶在植物中起什么作用,至今尚未确定,科学家推测可能与防止昆虫进食有关。
胶乳
也许是因为抵御昆虫攻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所以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可以产生乳胶的植物,有12000多个物种。但是,虽然能生产橡胶的植物很多,包括多种树木,但能用于大规模橡胶生产的植物只有一种。这种植物叫“三叶橡胶树”,这个哥们就是我们嘴里常说的橡胶树。
橡胶树
与其他植物相比,巴西橡胶树在橡胶生产中有几个明显的优势。首先,它体积庞大,能产出大量的乳胶。其次,其胶乳中的橡胶含量可高达50%,在所有胶乳生产厂中名列前茅。此外,三叶橡胶树寿命长,可用于橡胶生产30至40年。这些优势使得三叶橡胶树几乎成为天然橡胶的唯一来源。
当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即使是我。巴西橡胶树虽然生产能力突出,但对生长环境比较挑剔,大大限制了其种植面积和种植面积。具体来说,巴西橡胶树喜欢高湿度环境,其生长区域必须有丰富均匀的降水,年降水量不少于1200mm,阴雨天气超过100天。三叶橡胶树除了下雨,还需要充足的光照,年日照时间需要2000小时以上。气温低于10℃时,橡胶树的生长会受到严重抑制。一旦霜冻,橡胶树就会很快死亡。因此,很明显,巴西橡胶树只能生活在温暖的地区,那里的平均温度一般在20-30℃之间。
另外,由于巴西橡胶树树冠巨大,但枝条不坚韧,抗风灾能力很差,决定了其生长区域不能有大风天气。
基于以上因素,世界上能满足这些气候条件的土地主要集中在低纬度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能种植三叶橡胶树,只好寄希望于橡胶。与人工橡胶树相比,野生三叶橡胶树的分布更加有限。世界上大多数野生三叶橡胶树生长在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其中巴西的数量最多。因此,三叶橡胶树也被称为巴西橡胶树。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橡胶树及其生产的橡胶也不例外。他们也配得上丛林中的“黑金”。
人类使用天然橡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考古发现表明,当时生活在中美洲的奥尔梅克人已经在用天然橡胶制作用于娱乐和运动的橡胶球。但由于中美洲没有三叶橡胶树,奥尔梅克斯使用的橡胶实际上来自弹性卡斯桑姆的乳胶,被称为巴拿马橡胶树。
奥尔梅克石雕
与喜欢打球的奥尔梅克人不同,亚马逊雨林的土著人更实际地使用橡胶。他们用橡胶处理衣服,使它们防水。或者直接把三叶橡胶树的乳胶涂在脚上,做成很简单的雨靴。
当然,虽然原始部落很早就开始使用橡胶,但橡胶的巨大价值确实被人类社会发现了,这要归功于来自欧洲的探险家。1736年,法国探险家、地理学家拉·康达明(la condamine)将亚马逊雨林生产的天然橡胶带到法国,交给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这种新物质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为天然橡胶成为实用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界在大力研究的同时,业界也对橡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人们还不能制造塑料或其他合成材料,所以具有弹性、塑性、轻质和防水等诸多优点的天然橡胶成为最理想的防水材料。早期天然橡胶的主要用途是制作各种雨衣、雨靴和雨披。
la condamine,charles marie de
1844年,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固特异开发了橡胶硫化技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橡胶对温度变化的耐受性,彻底克服了天然橡胶制品在寒冷的日子里变硬,在炎热的日子里变软的顽疾。因此,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和这一划时代的发明,美国商人弗兰克·希佩林(Frank Hippelin)于1898年将自己的轮胎橡胶公司命名为固特异公司。
古德伊尔
锡伯林
可以说,硫化技术使橡胶成为真正实用的工业产品。在这项技术发明后的三十年里,工业对天然橡胶的需求增加了100倍。1888年,另一位与橡胶轮胎有关的发明家,英国人约翰·邓禄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充气轮胎。虽然最早的充气轮胎只用于自行车上,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橡胶充气轮胎终于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
邓洛普
进入20世纪后,汽车工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橡胶轮胎产量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对天然橡胶的需求大幅增加。天然橡胶已经从土著人的玩物变成了不可缺少的工业原料,人们甚至称之为“黑金”。随着天然橡胶价格的上涨,收集橡胶胶乳已经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怀着致富的梦想,无数人涌入生长着三叶橡胶树的亚马逊丛林,试图找到一个能让他们致富的“黑金矿”。比如秘鲁的伊基托斯,原本是一个几百人居住的小村庄。但在19世纪末,来自世界各地的橡胶探险者将伊基托斯扩张成了一座拥有2万多居民的城市。巴西马瑙斯是亚马逊河流域最大的城市,一度成为全球天然橡胶产业的中心。橡胶获得的巨大财富,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电话系统、电网、医院、学校,以及“DIA人均消费最多的城市”的称号。
伊基托斯
马瑙斯
事实上,在橡胶工业的初期,所有的橡胶都是从橡胶树生产的胶乳中提取出来的。在西半球,拥有大片亚马逊雨林的巴西和秘鲁,凭借生长在雨林中的三叶橡胶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胶生产国。马瑙斯的橡胶产量甚至一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当时,人们在雨林中寻找一棵三叶橡胶树,找到后就把整棵树砍倒,把所有的乳胶都拿走了。这种粗放的方法一次性使用自然资源,造成巨大浪费。于是一些摘橡胶的人用斧头在橡胶树上砍了一个洞,然后从伤口处收集乳胶。虽然这种“开口法”不能立即杀死橡胶树,但乳胶可以反复收集。但是这样处理的橡胶树寿命会大大缩短,经常被砍几下就死了。
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很快吞噬了雨林中的橡胶树,但工业对橡胶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因此,橡胶制造商开始尝试人工种植三叶橡胶树作为新的胶乳来源。人工种植的橡胶树与天然橡胶树相比,优势明显。最明显的无疑是,自然生长的三叶橡胶树在雨林中分布稀疏,每公顷只有2棵树,采胶人要花大量时间在不同橡胶树之间的距离上。而人工橡胶林的种植密度可以达到每公顷600棵树,密集的分布提高了橡胶采集的速度,也方便了橡胶树的养护和维护。
尝到甜头后,南美橡胶种植规模开始上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橡胶的强烈需求进一步加速了橡胶种植业的发展。在战后的十年里,南美洲的橡胶种植业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美国汽车巨头亨利·福特在巴西拥有3000多公顷的橡胶林。
结果,南美洲的橡胶工业达到了顶峰。像世间万物一样,它会在巅峰之后陨落,甚至深渊都在等着它。请看下集《橡胶树的兴衰:从南美到亚洲》。
1.《玛瑙斯 橡胶树兴衰史:从古代到近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玛瑙斯 橡胶树兴衰史:从古代到近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8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