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中的词逐字翻译原文,使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尽可能相对。直译的好处是每一个字的实现;它的缺点是有时翻译的句子意思很难理解,语言不够流利。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翻译,尽可能符合原意,句子尽可能照顾原意。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增减词语,可以改变词语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句式。意译的好处是意思连贯,翻译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流畅通顺,通俗易懂。它的缺点是有时原文不能每一个字都实现。
两种翻译方法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改、调、改。
“守”:就是守。古今同义字,以及古名、地名、实物、官名、国名、年数、度量衡单位等。,可以在翻译过程中保持不变。比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就不用翻译了。
“删除”就是删除。删除不需要翻译的文言虚词。比如“我取病代”的“言”字是语气词,不能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反而自己无聊了。”(《荀子·使楚》)又如:“子游、紫晶皆病,紫晶先死”。“儿”是连词,不能翻译。整句的意思是“子尤和紫晶都病重,紫晶先死。”
“补充”就是补充。(1)单音节词改为双音节词,例如《桃花源记》中“妻”字是“妻、子”的意思;(2)把省略句里的省略号补上,比如《人都死了》里的“你一说话就不难过”,翻译过来就是:(子游)你一说话就一点都不难过。
“变”就是取代。用现代词代替古代词。比如把“我”换成“我”,把“你”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中的倒装句调整成现代汉语句子。比如“你怎么没听到消息”“为什么”是“为什么”的倒装,在介词宾语的句子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变”就是灵活。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翻译相关文本。“问左右”(《琴已死》)中的“左右”是指“其下之人”,而“左右”是指岳”(《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是指“近臣”。
古文翻译公式
古汉语翻译有自己的顺序,先看全篇,掌握大意;
先了解主题,收集信息,从段落到句子,从从句到单词,
全懂,连贯,对待难句要慎重。
注意前面的单词,联系下面的句子,仔细考虑,试着弄清楚语气。
尽量通情达理,文字联系紧密。
如果省略,填写原意,加括号表示收获。
人名和地名不需要翻译,人们的称谓也是按照惯例的。
“我”“于”是给我的,“二”“你”是给你的。省略倒装是有规律的。
与文本一起解释的实义虚词,使语感敏感,并因句而异。
翻译完后一定要认真对比句子,理解语气。
句子流畅,然后一笔勾销。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交叉举例分析
二、现在,文言文的命题有一些变化:
1.离教材越来越近。文言虚词的题型大多引用教材举例,所以熟悉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还是有用的。
2.考察全文的整体认知越来越具体。考察对事物来龙去脉的理解和把握,考察对观点和理解的提炼。
三、实质词的考察:
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词性和意思能不能解释。如果不能排除,还原成原文看具体语境。
2.实体词的解释方法:
(1)文言文句子结构工整,强调对仗,可以用来推断词义。(接近或相反)
比如忠诚不需要用,圣贤不需要用“至”对应“用”,所以可以解释为“被任命”
“人穷,所以又累又累。”“劳动”是同义词,所以“累和累”是同义词,“极端”就是“累”
“从每一次学习到混沌的得失”和“得失”是反义词,所以“混沌”也应该是反义词,“治理”只能解释为“善治与和平”
(2)联想课文中的例子,熟悉单词或其在成语中的用法
如:责无旁贷(逃避)地狱般的付出(宽恕,宽恕)
把这两个意思代入“虽然亲戚不借”说明“原谅”更合适
(3)或者用现代汉语中可以分组的词来代替解释
比如现代汉语中有“避、避、避”之类的词,代入句子更合适
四、虚词的定义:
考试说明中给出了18个虚词。尽可能熟悉这些词的用法。
5.给出意见,筛选材料
1.首先看材料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2.看材料的内容是否能证明这一点
六、根据全文语义,找出错题
1.首先将选定的肢体恢复到文本的相关部分
2.注意时间、事件、人物的对应关系,注意事件的内在因果关系,注意个别词语的对应解读
七、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短语的翻译:
1.一无所获:表达反诘的语气,翻译为:墨菲,除非是。
2.否则:就是两个字,不:不是这样,否则;那么,它就相当于“JIU”。
3.然后:是连续词,可以翻译成“这个之后”或“之后”
4.然而,它可以被翻译为“在这种情况下(所以),然后...
5.虽然: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然”相当于“虽然”,“然”相当于“此道”,可以翻译为“虽然”和“尽管”
6.无奈:当用作副词时,可译为“无奈”或“恐怕”。
7.匹配:等等,等等。
8.为什么不可以?我:为什么不呢?嘿:没有。
9.如何、为什么、如果:它们形成固定的形式,相当于汉语的“如何”、“为什么”、“什么”等。
10.“如果...他”,“奈...他“和”如果...他”:这是上述形式的延伸,相当于“如何……”和“怎么办……”在现代汉语中。
11.If,if:用于比较或选择,可译为“谁(哪一个)…”;如果放在动词前面,可以翻译成“多么像”、“多么像”、“多么可比”
12.所以:原因被表达和翻译为“的原因……”
通过美德或方法,它被翻译为“使用”、“依赖它”和“用于(基础、礼仪、方法)”
13.没关系:不用说了,更不用说了。
14.卑鄙:地位卑微,见识浅薄。
15.其实:它的果实,或者说“实际情况”、“它的实际”和“它的实际利益”
16.然而:不超过。
17.地点:方圆土地
18.山东:萧山以东。
19.可怜:可爱,还是“值得同情”
20.所以:这个时候,还是“在这件事上”
21.思考:治疗...作为,或“任命...人来做”
22.说明:给…人看。
23.是的:你可以依靠...
24.至于:到一定程度,还是“到什么程度”
25.不需要:不一定,现在的意思是“不需要”
26.因此:抓住机会...
27.或者:一些人,一些人
28.即使:让(制造)
29.智慧:独创性和力量
30.前进:前进并提供
31.何必呢: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担心
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字与字对应,句式表达,无遣词造句,句意不变”。但总有很多学生在翻译时出错,造成“重伤”,影响成绩。现将这些常见问题整理如下:
第一,你要不要留下来,强制翻译
翻译文言文时,文中的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部分标题等专有名词可能不翻译,但也有同学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例1县不产粮,珠宝从海中出,所以常与商人交易。
误译:县不产粮,海产珠宝,与越南接壤,经常互市买粮。
例二:也叫李将军。
误译:大概意思是将军姓李。
以上两个问题使得固定名词的强制翻译问题。例1中的“教金”是地理名词,例2中的“李将军”是李广将军,所以应该不用翻译而保留。
第二,翻译不翻译,文字白
有的同学在翻译中往往出现个别词不全或不译的情况,导致文白夹杂,不伦不类。
例三:今日朝臣,不易学永昌。
当今朝臣中没有薛永昌的替代品。
例4:遵守命令的敌人是坏敌人。
误译:服从命令纵容敌人不是好将军。
例3中的“没什么”应该翻译成“没人能用”;例4后半句没翻译,应该翻译成“不是好将军”。这两句翻译不透,导致错杂白,不伦不类的错误。
第三,拆不拆,古今混淆
古汉语中的一些复合词在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相同,但都是表示两种意思的两个词,翻译时要拆开,但也有学生把它们当作一个词来对待。
例5导致他的妻子,彝族,这种绝望的情况。
把他的妻子和村民带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例6:如果惩罚适合你弟弟,你就自由了。
误译:如何惩罚和服从你的意志,我该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两种情况的翻译都犯了盲目用现在的意思代替古代的意思的错误。例5中的“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儿”的意思,例6中的“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
第四,改不改,简单的组词
在翻译单词时,有些学生只能简单地组成单词,把一个单词变成一个双音节单词,而不是结合上下文用另一个单词翻译。
《出埃及记》7:急于打胜仗,北上。
误译:精神更振奋,胜利被乘虚北追。
例8:察公子时,公子的颜色越和谐。
误译:微微看着儿子,儿子的表情更亲切。
例九:阿姨感谢媒人。
误译:刘牧感谢媒人。
例7中的“北”不是指“北”,而是指“败兵”、“败将”;例8中“微”被误译为“微”,应结合语境译为“偷偷、悄悄”;例9中“谢”的翻译没有结合语境,被误译为“谢、谢”,这里应该翻译为“没落、没落”。
第五,删不删,作文多余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只起到了调节句子音节的作用,有些词只有语法功能,没有实际意义。这些话没有
为意译,但应省略。还有一些模棱两可的复合词在翻译的时候要删掉,否则很容易让翻译出来的句子显得啰嗦、多余。
例10婴儿的死亡,不应该吗?
误译:宝宝逃跑了,不应该吗?
例11宋朝的罪是什么?
宋怎么会怪他呢?
例10中,主谓之间用了“之”,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没有意义。所以翻译的时候应该把“zhi”删掉,可以翻译成“宝宝逃出来了,是不是?”;例11中,“之”是介词宾语的符号,没有意义,翻译时应删除。可以翻译成“宋国之罪是什么?”
第六,补不补,作文不全
古汉语有些句子是省略句,有些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只有加入一些成分,句子成分才能完整,否则容易导致成分不完整。
《出埃及记》12范的财富,不算什么吗?
贾凡很富有,为什么不停止呢?
例十三,茶盐利害,省州县之战称为旨。
误译:陈述茶盐优劣,减少郡县徭役,都符合圣意。
例14:供儿子抱,在法庭上打转。
范显子抓起,绑在院子里的槐树上。
情况12,省略了“已经”的宾语“结婚”,需要在翻译中补充,使句子完整;例13的翻译句子明显缺少陈述主语“和”,陈述主语不是“茶盐优劣”,而是“茶盐优劣”;例14是省略句,省略了“握着转”的宾语“舒冬”,翻译时要填。
第七,声调不调,语序混乱
古汉语有倒装句,倒装句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前要调整语序;其他句子不是倒装句,但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语序不符合现代语法的规则,所以在翻译中应该进行调整。
例15他的孝道家人都听得到,他的信仰在于朋友。
他孝顺恭敬,传与百姓。他谈到了信用和道德,这体现在他的朋友中。
例16:喜欢在亭子里喝酒。
在这个亭子里喝酒玩乐。
例17如果你想要,为什么要?
误译:(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为什么还要问他?
例15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他的孝道靠家人的知识,他的忠信靠朋友”,可以翻译为“他的孝道在他的人民中传播,他的信用道德在他的朋友中体现”;例16也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在思庭享受饮酒”,应该翻译成“在此亭饮酒,以乐为乐”;例17是介词宾语的句子,正常的语序是“得偿所愿,求之不得”,应该翻译为“得偿所愿,你还想要什么?”
1.《高中文言文翻译 【备战高考】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中文言文翻译 【备战高考】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9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