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是中国庆祝春节的传统节日,包括干船、竹马、高台、高跷、舞狮、舞龙、秧歌等多种形式。据说社火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驱魔舞,最初是人们利用流行病驱鬼的迷信习俗。发展到汉代的驱魔舞和唐代的驱魔舞。
射胡,又名射胡,是核心、高跷、竹马、干船、狮子、龙灯等的总称。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谨的构思,让演员扮演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此外,它与秦腔紧密结合,从战略优势上给人一种艺术感染力,摄人心魄,令人叹为观止,还有来自古黄土地的独特魅力。著名的有陇县火、大杨树火、血火、周至县纸火、长安丰村火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悠久的大杨树火。
历史悠久的“核心”
大杨树位于Xi市西北郊区,三公里外。分为大杨树东村和大杨树西村两个村。位于汉长安城与唐长安城之间的空闲置区。它也是唐朝皇帝李隆基建造的“梨园”遗址,中国戏剧艺术的发源地
大杨树社火的核心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起源于东周,兴盛于唐代。核心表演是大杨树社大火中最具影响力和魅力的本土民间艺术精华。核心的主体一般由三到五个四五岁左右的孩子扮演,取材于神话当地的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每到元旦,童装刷里的人物就站在几个人高的细芯上,由从底座上穿出的叫做“芯”的小铁棒支撑着,高高挂在空里,毫无立足之地,在危险中求利益,令人叹为观止。
效仿唐朝的“分友奏乐”
除了流行的民间核心表演形式,大杨树社火在巡回演出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扛的“提芯”,马扛的“车拉芯”,甚至还有后来汽车装的巨型核心。以前大白洋村的核心是按“桌”算的,每次打10-15桌平手,最多20桌,一直沿用一村两社“分友打乐”的表演形式。
所谓“分友奏乐”,是类似两军对峙的一种表演形式。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这种风格起源于唐代,大杨树社火长期受唐朝宫廷控制,所以一切活动都必须按照唐朝的主题进行。当时没有宵禁,只有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的晚上。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皇室都想和人们一起玩。大杨树社火总是跟随着这三天的庆典。每次皇室聚会庆祝,“分友奏乐”盛行,大家一起表演比较胜负。
根据当年老艺人的回忆,Xi安百年名剧社易俗社三义社与两村关系不错,各帮一人打扮。东、西村大火互斗,从表演内容、技巧、外观等方面思考如何压倒对方。比如东村演西剧,西村就会有东剧。比如戏《西游记》对西村不利,戏《沈峰棒》是砍西齐的故事,对东村不利,非常精彩有趣。
体现“龙人”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大杨树社的火芯最能体现“龙人”精神。因为村子位于龙首园,世代相传村子类型是“龙形”,大杨树的社火也是一条龙的战斗,即社火阵容有紧有松,重点在头上,蝎手在前,其次是仪仗队、锣鼓、平板车。长长的核心车队排在最后,几百米。当整体队形构成“龙”的时候,
随着社火队缓缓前行,前方竹竿交替响起,发出雷鸣般的声响,让远处的观众聚集在城中,紧接着是仪仗队,锣鼓喧天,以及飘扬着彩旗的月台车。当高大长长的核心车队赶到时,前面的车队已经很远了,根本看不到他们,给人“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
继承与发展
据当年村民中的老艺人说,他知道胡杨的社会火至少有五六代了。清朝同治元年村里打社火的时候,他的曾祖父领着师傅,从城隍庙的一个贸易店里带回了在村里藏了多年的服饰;冯志模在筹备易俗社的时候,由于经济实力不足,还邀请了大杨树的社火在大荷塘(现莲湖公园)演出,筹集资金。
1912年,为了庆祝辛亥革命的胜利,时任陕西省省长的张凤翙在菊园表演了大杨树会火来庆祝胜利。同时,解放前,大杨树社大火在Xi安多次演出,为Xi安进步的秦腔社校筹款。
1949年后,由于人民政府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和支持,大杨树社区火如荼。从建国后的第一个春节开始,每年都要打大白洋村的社区火。1956年大白洋村社区消防参加陕西民间花火表演大会,受到核心专家好评。同年和1959年,他两次赴北京参加国庆大典,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举行了宴会和座谈。
农业合作社时期,社会消防经费全部由村生产队承担,参与者给予工作积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大杨树会火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形式上也从过去的人提芯逐渐演变为货架货车、小型拖拉机装芯、汽车装芯。从内容上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民间艺术,如装扮“白毛女”、“努力致富奔小康”等,能与经济生产等中心任务相协调。
1976年,村民们兴高采烈地盛装打扮,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林秃子本色》,并进行宣传。当时,为反映农、林、牧、副、渔而设计的巨型浮芯参加了Xi安在新丰公园举办的国庆游园活动,市民们赞不绝口。
1984年春节,大白洋东西村打同一面旗,在城里打一队锣鼓。阵容长达数英里,在古城引起轰动,让Xi六十万观众大饱眼福。1984年2月16日,《Xi日报》作了题为《富人团结,白杨社火新》的专题报道。
1991年和1996年两次代表未央区参加“Xi静安古文化艺术节”,1998年代表未央区参加“Xi静安民间架子鼓比赛”,获一等奖。
2008年10月,代表陕西省参加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和在广州举行的“山花奖”,荣获银奖。同年,成功申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参考Xi安志、未央区志和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有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血社火 老西安的年味之大白杨社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血社火 老西安的年味之大白杨社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2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