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年轻人不结婚”话题引发广泛讨论。网友纷纷表示:“单着不好吗?为何要去尝爱情的苦”“每天都有恐婚新理由”“结婚才需要理由,单身不需要理由”“找不到合适的绝对不将就”……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曾代表人们对爱情和美好人生的向往。然而,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婚姻观正面临挑战。
时年100岁的向永山和101岁的吴喜安。他们居住在重庆奉节县冯坪乡皂角村,携手81年来,两个人相濡以沫,没有分开过一天。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2017年8月23日摄
民政部前不久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仅813.1万对,连续第七年下降。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与父母辈相比,越来越多“80后”“90后”把单身视为一种正常选择。“30多岁了还没结婚”“20多岁了还母胎SOLO”等现象在年轻人中见怪不怪。
“如果成家了,绝不会像现在这么自由。”34岁的丁浩在北京一所高校读博,住在宿舍,吃在食堂,忙的时候做科研昏天黑地,闲下来了就叫上“驴友”四处走走。如果不是家人偶尔催婚,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挺惬意的。
读博以前,丁浩在家乡沈阳一家电视台做技术员,看到身边的同学纷纷结婚生子,他也曾十分焦虑,积极相亲,但几段恋爱都无果而终。辞职读博后,他的想法慢慢变了。“婚姻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舒服,而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他说,“现在时间和收入完全由自己支配,不需要迁就任何人,我很喜欢这种状态。”
27岁的白领张佳和男友已经恋爱7年,并放弃了结婚计划。“每次一谈到结婚,就跟着很多麻烦和问题,比如融合两个家庭、买婚房、生孩子,双方家庭分歧都很大。”张佳说,后来她和男友达成默契,只恋爱不结婚。“结婚与爱情无关,它只是给双方关系套上了道德和法律的枷锁。”
眼下,越来越多适龄青年选择不结婚,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
社会学家李银河说,在上世纪80年代做家庭调查时,随机抽样中独居人口只占2%左右;而在2007年做家庭调查时,独居人口已经上升至1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从2015年起,我国一人户占比逐年增加,已经从2015年的13.15%增加至2019年的18.45%,我国家庭正呈现单身化趋势。
对一些年轻人来说,不结婚是一种主动选择。在一项“哪些原因让你不想结婚?”的网络投票中,获票最多的选项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享受单身生活”。对另一些年轻人来说,不结婚则是被动接受。一位受访者坦言:“每天‘996’,哪来时间恋爱结婚?”
社交媒体上,“年轻人不结婚”话题引发广泛讨论。网友纷纷表示:“单着不好吗?为何要去尝爱情的苦”“每天都有恐婚新理由”“结婚才需要理由,单身不需要理由”“找不到合适的绝对不将就”……
随着单身青年渐多,“单身经济”悄然兴起,单身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舒适和便利。面向年轻人的饭店推出“一人份”套餐,单身公寓市场火爆,迷你小家电和小型厨具持续畅销,甚至出现了“个人定制旅行”“一个人的婚纱照”。
专家认为,单身文化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
——社会转型使家庭功能发生变化,婚姻成为“选择题”。
李银河认为,单身群体的增加,与当前中国社会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相关。在传统乡土社会,家庭不仅是消费单位,也是生产单位,组建家庭是刚性需求;但在现代社会,完全可以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结婚变得可有可无,成为人生的一个选项。
“特别对于女性来说,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如果不结婚就没有生活来源;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女性完全可以养活自己,不需要依附男性,结婚意愿较过去大大降低。”李银河说。
——社会教育水平大大提升,使结婚年龄不断推迟。
“现在硕士毕业已经二十五六岁,博士毕业一般就快三十了,如果工作几年就更晚。”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谭克俭说,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婚在人生重要性上的排序降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90年至2017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推迟4岁多,从21.4岁提高到25.7岁,并有继续走高趋势。
——社会对单身青年的包容度在提升。
多位受访者指出,与过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婚者被视为异类相比,现在对婚姻的观念正变得更加开放,晚婚、不婚、同居越来越常见,婚姻早已不是人生的必选项,社会对不同选择也更加包容。
上海白领葛书怡自称“母胎SOLO”,即便一直单身,她也觉得舒服自在。“即便一个人出去吃饭,也不会有异样的眼光,甚至有的饭店还给你在对面放个娃娃。”葛书怡说,“即便是父母和亲戚,好像也在慢慢接受自己想一个人生活的想法。”
——结婚成本抬高,部分青年经济压力大。
39岁的山西泽州县南村镇人司小东感叹,攒钱的速度永远都赶不上彩礼上涨的速度。当地现在的标配是近20万元彩礼、在市里买房买车,加起来要六七十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负担很重。“总是需要再攒攒钱,拖着拖着,就快40岁了。每个村子都有我这样的光棍,人数很多。”
一位受访者语带苦涩地说:“爷爷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妈妈只用了‘半头猪’,我结婚却要用掉爸妈的‘半条命’。”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对年轻人的家庭生活,应尊重多元化、多样化的个人选择,对独居人群给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与此同时,结婚人数降低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应引起足够重视。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结婚率降低会影响人口出生率,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结婚是家事也是国事,我们的社会应该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婚育条件。”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建议,要加大对适龄青年的婚育辅导力度,保障他们在孕期、产假、哺乳期期间享有的法定权益。
在完善社会政策的同时,社会还应对年轻人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专家指出,一些年轻人受自身家庭因素或成长环境影响,对婚姻提不起兴趣,甚至心怀恐惧;对此学校、媒体等应当加强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去除偏见,抵制负面的婚恋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
对那些苦于找不到对象的年轻人,社会各方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渠道,接触更多适龄青年。专家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单身青年参加文体娱乐、兴趣培养、技能提升、社会服务等健康向上的集体活动,丰富青年交友择偶的机会。
“对于因彩礼等结婚成本高而结不了婚的人群,各方也要有所作为。”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李明舜说,“社会要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1.《新华社:结婚人数连年降 这届年轻人为啥不结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华社:结婚人数连年降 这届年轻人为啥不结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8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