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文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中国逐步接近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推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
-雅夫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高技术、节能、家政服务、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不断深化、细化和完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是加快服务业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资。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统计显示,在过去的三年里,尽管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结构调整却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是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和比重都高于第二产业。中国经济正在加快从工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的转变,这已成为新经济常态下的一道亮丽风景。中国经济的这种结构性变化不仅反映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加快的客观现实中,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推进的结果。
国际经验表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整体经济从中低收入水平向中高收入水平转变的时期。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目前,中国正从中低收入水平向中高收入水平迈进,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表明中国经济结构和增长势头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阶段。经济正在从工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加速发展,“服务型”的进程是不可逆的、更快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用新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新的经济现象。
梁达
第三产业加强了对经济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现代物流、高技术、节能、家政服务、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金融、税收、信贷、土地、价格等方面不断深化、完善和完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加快服务业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
1.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4年中国GDP为636463亿元,突破60万亿元大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9.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2.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8.2%,比第二产业高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进入“服务型”时代,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加快了从工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的转变,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第二产业
回顾过去10年,第二产业的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以上,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在2006年和2007年仅超过10%。但两个增长率的差距逐年缩小,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2012年,第三产业的增速与第二产业“持平”,但在GDP中的比重仍略低于第二产业。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再次超过第二产业。
在工业化、信息化和居民消费升级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第三产业强劲增长。据初步测算,2014年GDP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比第二产业高0.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比第二产业高5.6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向高端演进,并将继续这一进程。
虽然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创下六年来新低,但由于改革红利的释放和增长势头的转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在工业化、信息化、居民消费升级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第三产业增长强劲,增加值同比增长7.9%,增速比第二产业高1.5个百分点,比GDP高8.7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向中高端演进,并将继续这一进程。
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定大局,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把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增强民生保障。国民经济总体稳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的动力加快。
据初步测算,今年一季度GDP为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工业方面,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比第二产业高15.6个百分点,继续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标志着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阶段。中国经济加快了从工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的转变,中国的“服务型”进程变得不可逆转、更快。
4.新的行业、新的形式和新的主题正在加速酝酿
近年来,虽然经济增速略有下降,但新学科、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动力正在加速孕育,中国经济正在向中高端迈进。特别是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改革步伐,继续简政放权,同时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大众创业创新。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正在加速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市化的融合,催生了许多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经济成分不断增长。主要表现是新科目持续增加。
今年一季度,新注册企业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8.4%,互联网网上零售额一季度增长4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4%,比工业平均增长率高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增长50%以上,快递业务增长45%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在中国经济的分化和调整过程中,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正在加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在加速。
5.第三产业的税收增长率高于第二产业
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15年第一季度,税务机关税收同比增长9.9%。其中,第三产业税收增长率比第二产业高7.7个百分点。在第二、三产业增长率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三产业税收分别增长5.9%和13.6%,第三产业增长率比第二产业高7.7个百分点,尤其是受营改增的影响。第三产业租赁、商业服务和信息服务的税收分别显著增长20.7%和17.8%。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税占总税收的比重从48.3%下降到46.5%,第三产业税从51.6%上升到53.3%。税收结构的优化反映了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趋势。
近年来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和优化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改革取得了实效,持续的分权和分权激发了市场的活力;第二,经济转型效果明显。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强,很好地弥补了工业增长放缓的影响;第三,大众创业创新取得成效。虽然很难具体衡量,但它们带动了工商登记的增长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年初以来陆续出台的稳增长措施,起到了稳定预期的良好作用。
第三产业的比重需要大大提高
虽然中国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完善,对增加就业、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仍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三产业的比重增长缓慢
自2003年以来,中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停滞在40%左右。2010-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43%,发展平稳但不快,同比分别增长9.6%、9.8%和9.4%。2012年,比例上升至44.3%,但增速降至8.1%;2013年占比46.1%,比上年增长8.3%;2014年,占比48.2%,增长8.1%。
2.第三产业吸收的就业比例很低
通过与发达国家和世界上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也低于我国大致相同发展阶段国家50%左右的水平。从主要国家的GDP构成来看,2011年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3.4%,不仅低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还低于印度、南非和巴西等金砖国家
此外,中国第三产业就业在总就业中的比例也很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同一个发展中国家。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仅为38.5%,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普遍达到70%以上,其他金砖国家也可能达到50%以上。
3.地区间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自然、投资环境和经济水平的影响,不同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的是北京,达到76.9%,最低的是河南省,两个地区相差44.9个百分点。
4.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需求仍有差距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至2009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产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产业、住宅服务与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产业的增加值分别占GDP的0.1和0.2个百分点。2013年,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增加值占GDP的4.8%。
目前,中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教育、住房、医疗等一系列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此外,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供给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支出预期,抑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
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改善速度将继续加快
无论从国际比较、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分析,中国第三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提升空。有许多迹象表明,未来中国将加快经济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第三产业将是实现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和突破口,因此第三产业将引领经济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实现经济跨越式转型的战略选择。
1.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工业体系建设。
在实践中,现代工业体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服务经济为主体。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仅可以为第三产业提供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还可以为第三产业创造多领域的发展空。因此,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各产业中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现代第三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转变,从而促进第三产业向各产业的融合和渗透,促进第三产业在生成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2.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中国需要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不仅要适应世界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完成国际转移和第三产业转移的接力,在调整中提升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战略地位;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增强我国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产品的核心价值和附加值;可以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社会大量就业;发展服务贸易可以适当减少贸易顺差,引进中国急需的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升中国工业的技术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
3.居民消费加速升级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吃谈营养、穿追时尚、生活舒适、追求便利、买认品牌、关注自然、寓教于乐、绿色消费、品牌消费、休闲消费、保健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等。文化、教育、娱乐、文化创意、卫生服务、旅游服务、设计服务和养老服务等服务型产业正在发展
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相关的新兴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种新产品、新产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了它们的成长,新动力加速了它们的孕育,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互联网电子商务经济等信息第三产业的发展风起云涌,不仅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景观,也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生产性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应在分工互动中实现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第三产业的“两轮驱动”战略,将高端服务要素嵌入制造业,通过发展生产性第三产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此外,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提升、人口城市化的加快以及未来工业的转型升级,都高度依赖于生产性第三产业和生活性第三产业的发展。
4.加快城镇化进程,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化的加速必然会促进第三产业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化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是叠加的。推进城市化的过程就是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一方面,第三产业的繁荣有利于提升城镇的服务功能、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另一方面,城市化的水平和进程也决定了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构和规模。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将大大增加第三产业的消费需求。无论是金融、保险等生产第三产业,还是商业、餐饮等生活第三产业。,它将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5.就业压力呼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众所周知,第三产业是就业的天然水库。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仅占总人数的50%,但在90年代中期达到80%。充分就业为保持美国持续旺盛的消费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优势来说,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能力最大。据估计,每投资100万元,重工业岗位400个,轻工业岗位700个,第三产业岗位1000个。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解决就业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充分就业是激活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第三产业是就业的天然水库。优势方面,第三产业就业能力最大。据估计,每100万元的投资可以提供重工业400个岗位,轻工业700个,第三产业1000个。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解决就业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就业是激活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因素。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仅占总人数的50%,但在90年代中期达到80%。充分就业为保持美国持续旺盛的消费做出了重要贡献。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动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动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10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