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的某天,出产自日本的“一见钟情”和“越光”品牌的一级大米在北京某大型百货商场展出销售。两种大米均为两公斤包装,售价分别高达198元和188元。然而比中国国内普通大米价格高出20倍的日本大米依然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专门冲着大米来的客户也是大有人在,不到20天,12吨天价大米竟然在北京销售一空。

同样地,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能看到,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8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要卖到几百元,却总有人愿意买。1.66万元的眼镜架、6.88万元的纪念表、168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商品,往往也能在市场上走俏。

在今天,商品定价越高越不愁销路似乎已经发展成了一种趋势。然而大部分消费者在习惯这种现象的同时却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这背后的原因,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经济学现象——凡勃伦效应。

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提出这一理论: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书中,凡勃伦把商品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炫耀性商品,一类是炫耀性商品。非炫耀性商品仅仅发挥了其物质效用,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而炫耀性商品不仅具有物质效用,而且能给消费者带来虚荣效用,使消费者拥有该商品而获得受人尊敬、让人羡慕的满足感。鉴于此,消费者都会不遗余力的去购买那些能够引起别人尊敬和羡慕的昂贵的商品。

凡勃伦效应折射出的消费心理:

凡勃伦效应其实反映的是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也就是说,人们在购物时,往往会因虚荣、攀比等心理因素作出冲动的选择。比如过于执着地追求高价商品,而将价格作为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指标。

知名财富管理机构嘉丰瑞德的分析师更简单直白地解释了“凡勃伦效应”,是折射出的消费需求,其实是一种盲目攀比,这导致在购物时,你往往会忽略自己当初购物的实际需求,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还会导致资源及财产的浪费。

凡勃伦效应的应用与启迪:

凡勃伦所提出的,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消费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容易受别人引导的活动。在一些发达地区,“感性消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商家可利用消费者的炫耀性心理,在宣传和定价等方面大作功夫,让顾客相信该产品或品牌有格调或更好的使用体验,而只要消费者有能力进行这种感性购买时,“凡勃伦效应”就可以被有效地转化为提高市场份额营销策略。

因此,提升消费水平应以生活更加舒适的目的为主,尽量避开为了“炫耀”而产生的消费。

在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行为也会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度到追求格调与身份上来,而知晓凡勃伦效应或许会让我们以后的消费更加理性。

编辑:雷景时

文编:崔鑫

(转载请注明来自“武大经管”微信公众号)

1.《经济学小常识 | 凡勃伦效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经济学小常识 | 凡勃伦效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