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海豹吞食企鹅等海鸟,是动物界生存法则和食物链逻辑使然,天经地义,不足为怪。但在食物链上游、重达4吨的海豹竟被食物链下游的小小海鸟猎杀,就颇为匪夷所思,令人在哀其不幸的同时也怒其不争。
海鸟猎杀海豹这种“蛇吞象”现象并非孤立存在,自然界中可找到的例子还有很多:比麻雀稍大的南美洲侏儒猫头鹰,勇于闪击体积数倍于己的鸟类;巴拿马热带雨林里体重不足50克的烟蛙,两天一夜即吞食一条70多厘米长的蛇;非洲草原上蝙蝠能悄悄地吮吸黑驴的血液,体型高大的黑驴在不知不觉中颓然倒下;海洋动物中的“残疾”盲鳗善于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海中霸王”鲨鱼的鳃部,几天时间就将其内脏吃光。还有一种间接的“蛇吞象”:狼群在数量占优势时敢于抢走狮子、猎豹等凶猛动物捕到的猎物,甚至直接与狮子展开激战,等等。
上述诸多“逆袭”的例子,看似是以小吃大,但在“吞”的那一刻乃至前前后后,实属以强击弱、以优胜劣。弱小能够转变为强大,不外乎智取、拥有利器或二者兼而有之。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蛇”凭借的正是智取。
与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企鹅不同,海豹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制。英文的“一雄多雌”和“海滩主人”等词汇,特指的就是这种现象。据科考人员统计,一头雄海豹最多可拥有约50头雌海豹。如此“妻妾成群”,不是天赋“豹权”,而是异常惨烈竞争的结果。雄海豹为霸占更多的雌海豹,经常上演暴虐的夺“妻”大战,彼此用锋利牙齿狂撕猛咬,历经数小时殊死搏斗,直至撕破厚厚的毛皮,鲜血染红海滩。战败的海豹,皮开肉绽,毫无还手之力。作壁上观的海鸟乘虚而入,任性地蚕食着奄奄一息的海豹······
如果说,海鸟蚕食海豹,用的是三十六计中的“以逸待劳”“趁火打劫”,那么蝙蝠吃黑驴,则采用了“瞒天过海”“暗度陈仓”策略。身体娇小的蝙蝠先伸出小小的舌头,轻柔地舔着黑驴的踝部。黑驴最初只有痒痒酥酥的感觉,渐渐地感到十分受用。蝙蝠乘机深入,在黑驴的踝部咬个小口子。黑驴此时已被麻醉,感觉不到疼痛。此后成群的蝙蝠轮番进攻,终导致黑驴血尽身亡。
“蛇”能够成功智取,在某种意义上是“象”自身存在着后天的“易受攻击之窗”。雄海豹若稍微自律自持,降低对“妻妾”数量的贪婪,就可减少内讧中的自戕自残,作为海豹猎物的海鸟断然不敢如此“逆天”反攻。同样,黑驴若能够自警自省,拒绝这份莫名其妙的“温柔”,不断抬起后蹄并用尾巴往返扫动,也能防患于未然。
归根结底,“象”被“蛇”吞,还是败于自身:贪婪、内耗、麻痹。被造物主赋予天然优势的一方,短于自控自砺,最终不可避免地自伤自害;而天生弱势的一方,则长于利用强手的致命短板和死穴,在逆境中达成自救自强。
“蛇吞象”的悖谬,看似大自然的失衡,实则是大自然优胜劣汰的另一种制衡。
1.《悖谬 “蛇吞象”悖谬逻辑的背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悖谬 “蛇吞象”悖谬逻辑的背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