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浙江慈溪钱海军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者手持自制的当地方言交通劝导卡,帮助指挥路口交通,倡导行人走斑马线,文明出行。新华社记者徐伟社

在日本首都东京,人们走过人行横道。新华社

6月14日上午9点,北京市朝阳区工体西路路口。早高峰,人流车流如织。人行道上的红灯虽然亮着,但很多行人看到两边车辆少了,就冲过斑马线,开着“车队”直闯红灯。

“别走,明天闯红灯就要罚款!”站在路口的文明向导赶紧拦住闯红灯的人。但还是有人充耳不闻,大步向前。

从6月15日起,北京开始对路口秩序和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工体西路路口是当初严打的46个路口之一。在镇压期间,闯红灯和不走斑马线的行人将根据规定被罚款10元。

在聚集一群人的时候过马路——长期以来,不看红绿灯,随意走过路口的“中国式过马路”一直备受诟病,频频引发关于人的素质的大讨论。最近,针对“中国式路口”,推出了多项治理行动,人脸识别、公众曝光等新技术、新方法开始投入使用。

控制过马路坏习惯的新方法值得称赞,但也引起了许多质疑。是否基于法律?侵犯隐私?如何规避体育执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交通问题?

①利用人脸识别解决成本问题

近日,山东济南推出人脸识别系统,捕捉闯红灯等交通违规者。在被媒体报道后,这种“黑技术”在网上引起了关注和讨论。

据济南警方介绍,人脸识别系统主要用于捕捉闯红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夜间可以清晰成像。行人被“抓住”,闯红灯的短视频和放大的头像会直接曝光在路口的显示屏上,呈现给大众。此外,该设备还与居民身份信息系统相连,通过人脸识别识别的罪犯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也会显示在电子屏幕上。

济南启动人脸识别系统后,一个月内抓获行人和闯红灯非机动车违法行为6200余起。在“黑技术”的威慑下,闯红灯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一个路口每天闯红灯的人数从100多次减少到十几次。

不仅在济南,在宿迁、江苏、江北、重庆等地,人脸识别捕获系统已经投入路口,效果也立竿见影。重庆江北,人脸识别系统试运行以来,行人过街守法率从60%提高到97%以上。

除了现场曝光,闯红灯的人还经常面临“额外”处罚。在济南,被系统捕获后,违法者的信息会通过报纸和网络曝光。交警部门还将向违法单位或社区居委会举报违法行为,交通违法行为将与文明单位和文明个人的评比挂钩。

以前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取证困难,没有办法管理和处罚。即使他们受到了惩罚,几十美元的罚款往往很难起到威慑作用。从长远来看,造成了“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问题。闯红灯的人之所以屡屡使出恶意招数和奇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处罚成本太高,造成了“法不责众”的局面。所以使用新技术的人脸识别等治理方法,一般被认为是“对症下药”的创新手段。

2坚持依法行政,防止法外处罚

人脸识别对闯红灯不良习惯的效果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好评。很多人认为这是根除“中国式过马路”的好办法。同时,也有人质疑这种暴露个人信息的方式是否有泄露个人隐私的嫌疑。是算法外罚吗?

有人认为执法前没有绝对的个人隐私。保障隐私,前提是遵守法律法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曝光法律是没有根据的,曝光本身就已经触犯了法律的“红灯”,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行人非法闯红灯有明确的法律约束。法律规定,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但《公安机关执法公开条例》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不得向公民、法人或者权利人以外的其他组织公开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执法信息。但是,权利人同意公开的,或者公安机关认为可能对公共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可以公开。

曝光闯红灯者个人信息的依据来自于后者。济南交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系统安装之前,他曾与法务部专门研究过个人隐私,得出的结论是:公共利益大于个人利益。通过让一部分人暴露给警醒的人,达到了保护旅行者权益的目的。

鉴于外界对个人隐私的关注,很多地方的大部分交警部门都引入了底线思维。其中,济南和宿迁在暴露时隐藏了部分红灯的名称和身份证号;重庆江北只曝光照片和视频,不涉及个人身份信息。

近年来,为了控制行人闯红灯,各地有许多奇怪的把戏。有些地方要求闯红灯的人戴绿帽穿黄背心,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有的向单位举报个人信息,或者与驾考等其他社会行为捆绑在一起。虽然这些措施“看起来很美”,但它们是否是“法外处罚”一直存在争议。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先东认为,依法行政,越权无效,权力必须由法律明确授予。民法原则上保护隐私权,公示必须谨慎,否则可能侵犯隐私。

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光华表示,在创新过程中,行政部门要确保程序合规,明确执法界限。比如一些新措施要提前告知社会,赋予当事人申诉和救济的权利;收集到的罪犯信息只能在追求执法效果的范围内使用,不能随意扩大。

专家建议,人脸识别等信息采集行为应提前向公众公布,告知公众已进入公共信息采集区域,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拍照曝光,既满足了民众的知情权,又起到了警示提醒的作用;收集的信息要妥善处理,不应该公开的隐私要覆盖或不公开。

③解决路权冲突,规避体育执法

近年来,惩罚“中国式过马路”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但绝大多数都成了“破新闻”。专家指出,一阵风体育执法不能实现执法常态化,结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这种不确定性不仅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不利于公众规则意识的建立。

记者梳理发现,近期的交通管制也隐含着体育执法的影子。交叉口文明是济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治理重点之一。济南交警相关负责人表示,整改行动是在“创建城市”的高度进行的,力度明显不同。盐城的“礼让斑马线”也是推进“创建城市”的20项管理措施之一。

很多控制“中国式过马路”的措施,都应该得到赞扬,冷静观察,看后效。专家说,惩罚不是目的,关键是引导和规范。以前的交管部门总是集中精力“管一段时间”,然后就懈怠了。希望更多的城市可以一起讨论善治,而不是袖手旁观的“软执法”。突击式执法管理见效快,但也见效快。除了采取惩罚措施,还需要加强对公民的教育。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交通设施不合理造成的过马路困难往往是行人闯红灯的主要原因。部分城市路网规划不合理,注重主干道建设,支路和二级主干道密度达不到要求,导致行人和非机动车在主干道上聚集;有些路口红绿灯时间分配不合理。按规矩过马路,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速度。只有全面管理和解决人车“路权”冲突,才能从根本上打破“中国式路口”。

能弥补自己缺点的人或观点。

■德国的红灯成本高

德国没有专门的交警,路段和路口的交通秩序完全由红绿灯和交通标志引导。

德国有序的交通令人印象深刻,在于交通参与者对交通秩序的严格遵守。在德国,闯红灯的成本不仅仅是交罚款,还需要记录。信用会受到影响,明年的保险费用也会相应上涨。同时,各种贷款会缩短还款时间,银行可能会提高闯红灯者的贷款利率,甚至可能停止提供贷款。

此外,在柏林,市政府专门设计了道路信号。为了减少行人等红灯的无聊时间,柏林很多路口的红绿灯都设计成了卡通人物。

■英国各种类型的人行道

在英国,不同种类的人行道被设计成防止行人闯红灯。在普通街区,行人需要观察过马路的行人红绿灯。当交通灯变绿时,会发出“滴答”的声音,并显示绿灯倒计时,在此期间行人可以通过。

在繁忙的街道上,街道两侧都有红绿灯控制装置。行人按下按钮,等待红灯变绿后,即可通过道路。

有些地方还有一个“安全岛”,即道路中间两边都有障碍物的安全区,可以供残疾人或婴儿车在过马路时短暂停留。很多行人也选择从这里过马路。安全岛没有信号灯,行人只要没车或者觉得速度够慢就可以先过去。

最后,在学校等地附近,交通管理员会站在路口帮助老弱病残过马路。英国交通管制员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当它们出现在道路中间并出现波浪标志时,除特种车辆外的所有车辆都必须停下来,让行人先过马路。

■新加坡优化交通系统

新加坡对交通违规有明确而严格的处罚。

根据新加坡的交通法规,不服从交通警察或交通信号灯,或者在人行横道绿灯亮时按指示的方向过马路都是违法的。警察可以对行人处以20到70新加坡元的罚款。此外,如果在行人位置50米范围内有人行横道、立交桥和地下通道,则在过马路时使用这些设施是违法的。道路上的护栏或绿化带等隔离设施也禁止穿越或穿越。

当然,在规范行人正确过马路方面,新加坡的交通法规规定的不仅仅是处罚,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新加坡是测量红绿灯,科学合理的设置红绿灯的等待时间,避免行人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被迫闯红灯。大型路口的交通信号灯会标记出换灯的剩余时间,有的还会发出不同节奏的声音来指示行人是否可以通过。

此外,在新加坡的主干道区域和主要公交车站附近,会有带阳台的天桥,与公交车站相连,方便使用。十字路口、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交通设施也减少了行人过马路的违法行为。

本报记者王蒙整理

1.《红灯管不住 曝光惹争议 "中国式过马路"死结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红灯管不住 曝光惹争议 "中国式过马路"死结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80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