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烟花绽放瓦西里岛海神柱上空 柳德米拉·尼古拉耶娃

来圣彼得堡一趟,一定要亲自感受这里大大小小的桥。圣彼得堡被称为“桥城”,市内桥梁400余座,最引人注目的要属横跨涅瓦河的几座大桥。涅瓦河上的第一座永久性桥梁— 圣母领报桥将彼得堡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和瓦西里岛连接起来。 “白天他安静地伫立在河上,而到了夜晚,华灯初放,才见他宏伟的规模…”, 1850年大桥建成后彼得堡市民如此感慨到。

然而其中最美的要属圣三一大桥 — 被巴黎人亲切地称呼为“法国的未婚妻”。圣三一大桥与埃菲尔铁塔均由法国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于十九世纪末设计而成。

圣彼得堡市中心的渡口将涅瓦河两岸串联起来,正因如此,游客才有机会漫步游览整座城市。如果你想仔细欣赏瓦西里岛上的海神柱,那最好从五孔宫殿大桥出发。宫殿大桥于1916年建成,与涅瓦河上的其它桥梁相比存在时间还很短。沿桥走大约三百米,仿佛穿越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由法国建筑师托马·德·托蒙设计的全俄第一家交易所正是模仿古希腊神庙风格建成。在交易所前方的广场装饰有两座高大的船首柱,广场建成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沼泽。

改革者彼得一世下大力创建了俄罗斯第一支海军。按照他的构想,圣彼得堡应成为大型港口城市,以彰显海战胜利的荣光。在古希腊、罗马,人们把战败船只的船头钉在圆柱上,作为海战胜利的象征。这就是“海神柱”的来源。站在伊萨基辅大教堂顶部的天台望去,两座海神柱看起来似乎很不起眼。但当你走近它们,绝对会惊叹于那雄伟的气势。站在高达37米的海神柱底下仰头望天,你会发现塔顶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

很少有人能进到灯塔内部。普通游览都仅限于在外围观赏以及和海神柱柱脚的四座雕像合影。雕像均成坐姿,两男两女,分别代表着俄罗斯的第聂伯河、伏尔加河、涅瓦河和沃尔霍夫河。起初设计师打算用铜和铁铸造雕像,但考虑到工艺的复杂性最后选择了疏松多孔、方便加工成型的凝灰岩。据了解,这种凝灰岩产自伏尔加格勒州加特契纳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很少有人察觉到,海神柱柱脚有两扇厚重低矮的门。靠近宫廷桥挂有铁锁的一扇是装饰所用,而朝着涅瓦河的那扇才是通往灯塔内部的大门。

为了进入灯塔内部,我不得不把腰弯的很低。灯塔内部空间狭小,灰色大理石墙壁上布满了管道。这些管道是1998年重建时铺设的。具体如何点亮灯塔,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顺着西边的墙下到壁龛处,那里有通往塔顶的楼梯。台阶一共129级,非常陡峭,我在心里默默数着台阶,期待见到光亮的一刹那。

突然,一束光线透过塔顶的小门射入了我的眼睛,温暖而明亮。终于可以直起身来,我差点儿没因为头晕晕沉沉而摔一跤。不过,看到了高处的美景后,我很快就忘记了“眩晕”这回事。

从三十多米高的塔顶望去,彼得堡显得格外迷人。宽阔的涅瓦河横亘眼前,彼得保罗要塞耸立在岸边。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海军部、彼得大帝的珍宝馆和海上交易所坐落涅瓦河岸。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宏伟。

那么海神柱顶部的火焰究竟是如何点亮的呢?

起初人们用特质的大麻籽油来点燃灯塔。1896年灯塔通电,但由于开销过高,很快便不再用电灯照明。1957 年起开始使用天然气来点燃火焰,但只在特殊节日才会点亮,包括新年、列宁格勒解除围困纪念日以及胜利日等。此外,每年5月27中学生毕业日和圣彼得堡城市日,无论天气如何,海神柱上都会燃起熊熊火焰。

彼得堡常刮大风,有时海神柱的火焰甚至会高达五米并直接脱离火孔,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及时准确地调整燃气量,控制热功率不超过四兆瓦。安全起见,到顶上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身着专门的防火制服并佩戴头盔。

在使用现代化设备之前,人们用火绳杆为灯塔点火。火绳杆外形酷似钓鱼竿,只不过把细细的钓鱼线换成了金属绳索,绳索末端绑着引火源。操作人员需要在燃料中蘸一下引火源,再投进一米多高的金属点火台。这项工作需要操作熟练且计算精确,否则极易产生危险。火绳杆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工具并且一直作为备用点火设备被存放在灯塔顶部。

现在每逢盛大节日灯塔都会被点燃。而在1810 年刚刚建成时海神柱曾被用作灯塔引导外国船只进入涅瓦河。即使现在圣彼得堡市中心高楼林立,海神柱温暖而明亮的火焰在远方也依旧清晰可见。怪不得十九世纪初普希金挥笔写下“各国的帆船将要来汇集”,今天四面八方的游客也都想一睹这个被灯塔点亮的城市的风采!

1.《点燃灯塔 圣彼得堡:被灯塔照亮的城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点燃灯塔 圣彼得堡:被灯塔照亮的城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