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是国家的法律义务。这是一个古今适用的命题。一方面,叛国和分裂国家,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要受到各国惩罚的重罪;另一方面,爱国主义作为人类共同的道德品质,在世界各民族中代代相传。在现代社会,爱国主义有时被视为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高调大话”,似乎是一种远离自己平常感情的虚假宣传和舆论。事实上,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古老的美德,也是现代国家真正的公民美德。即使在美国、法国等现代国家,爱国主义也一直是一种强烈的道德和政治话语。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说:“我唯一的遗憾是我没有为祖国争取第二次生命。”。“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这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一句名言。拿破仑、孟德斯鸠等法国名人也把爱国主义作为现代文明人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美德。

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在哪个国家,爱国主义都可以被描述为人类普遍的道德品质和法律义务。

第一,爱国主义是古代先贤的言行充分体现的做人的自然正义情感

释迦牟尼是释迦牟尼的圣人,他是一个僧侣,但是当他的祖国处于战争的危险中时,他挺身而出帮助它。刘力国王率军攻打卡皮洛韦时,佛陀说:“同族的影子比外人好”,这既体现了佛陀对故国的眷恋和热爱,也表达了人类对同族的普遍感情。佛陀的言行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佛教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爱国护教传统。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圣人,虽然当了道士,但一直关心和爱护自己的故土和国家。据《史记》记载,孔子在听说故国鲁面临外患时,对弟子们说:“何处是坟墓,父母之国,民族危亡,次子三子何如?”最后,孔子让弟子子贡巧妙地解除了鲁的苦恼。孔子一年四季都在国外旅行,但他总是怀念他的故国鲁。孟子曰:“孔子去鲁,曰:‘去得晚,去父母之国。去齐,遇见淅,又去他国。孔子不愿“父母之国”,是人之常情,非圣贤独有;而这种自然性又要在圣贤的言行举止中自然流露出来,可见这种自然性的价值。孔子晚年能“归鲁”,故国而死,也很符合“归根”、“家中月色多亮”的民族心理。总体而言,无论是佛陀还是孔子,都以其朴素的言行,树立了一个值得后人效仿、值得效仿的正当爱国心态和护国行为的典范。而且这两位圣人虽然看起来不平凡,但对国家大事也不是完全无动于衷。就国家治理而言,佛陀说的是“七大常例”,孔子也说的是“九经为国”,都表现了对国家稳定的期待。千百年后,古代先贤的这些道德言行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现代人深思和审视。

第二,爱国主义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作为民族精神传承下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从根本上说,佛教的终极关怀在于“众生”,儒家的终极关怀在于“世”。仅仅因为佛和孔子表现出爱国情怀,就不能算民族至上主义者。但无论在佛教教义还是儒家教义中,国家都是从个体到“众生”、从自身到“世界”的中间道德形态。换句话说,热爱自己的人民和民族是实现普遍繁荣和统治世界的首要道德要求。与普遍生活和世界规则相比,爱国主义是一种更基本的道德标准。比起自私,爱国是一种更高尚的道德心态。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特别明确地表达了这种道德进步的二级结构。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结构包含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爱世界,首先需要爱国,爱国,首先需要爱人,爱家人。显然,在这个道德等级体系中,国家处于人类道德修养的更高层次;爱国主义属于人类高尚的道德品质,更大程度上表现了人的爱或道德情感的向外扩张。“大学之道在于德,亲民,止于至善。”相对于“大学”的开篇那句话,爱国其实是一种“亲民”的表现,是一个需要经历的道德阶段,才能最终达到“以最好的结局”。可以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具有天然血缘基础的正义情感,更是一种人的道德能力和道德责任,是人生重要的道德实践,是一种人格完善的明确的道德方向。在中国历史上,这种道德实践已经通过“忠君报国”、“利国利民生死、因祸避祸”等爱国话语,以及许多誓死抵抗外敌侵略、牺牲生命而不是反叛祖国的人的爱国行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关心国家,保卫国家,救济人民,终于成为融入中国血脉的国家正义。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国家正义,不仅有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基础,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道德理论之中。“天下属仁”、“万物一体”、“人与我同胞、物与我”等世界观念,“以仁为己任”、“以仁为己任不值得重视”等道德观念,可谓中华民族爱国道德实践的深厚文化土壤和理论基础。在现代语境下,有意识地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这些道德观念,是爱国意识进一步延伸的重要文化条件。

第三,爱国主义是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社会道德和公民的基本法律义务

至于爱国,它是人的情感和外在行为的统一,法律不能强迫人产生爱国情感,但法律可以从正反两个方向规定人的外在行为。从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来看,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社会道德,也是一种法律义务。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提倡热爱祖国的公德,教育人民爱国主义。”在该条款中,“热爱祖国”是国家倡导的公民美德,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不仅如此,宪法还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硬性规定了公民的爱国义务。相关内容包括:“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尊重社会道德。”“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危害祖国。”“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据此,我国刑法对“煽动、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犯罪和刑罚作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此外,结合宪法对基本法和国旗的特别规定,公民的爱国行为还包括维护宪法尊严和尊重国旗、国歌、国徽。将这些内容纳入整个宪法文本,可以看出爱国主义不是一种被动的强制性义务,而是一种体现公民主体性的积极的道德责任。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法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权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控告、检举和控告。”这些规定将国家事务与公民责任紧密联系起来,为公民爱国热情进一步扩展到国家治理层面提供了广阔的道德空空间,也为公民基于爱国热情改善国家治理设置了程序保障、制度途径和实施形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坚持中国文化传统,包含爱国主义的思想,需要在民主时代沿着法律的渠道进一步保持、培育和发展。

1.《胡水君:爱国是人类普遍的道德品格和法律义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胡水君:爱国是人类普遍的道德品格和法律义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97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