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陷“窃听丑闻”
利用盟友监听盟友
欧洲多国强硬讨要说法
8年前“棱镜”映照下
“黑客帝国”暴露震惊世界
8年过去
美国监听全球的霸权主义未见收敛
作为知情者即将访欧的拜登
将如何回应盟友质询?
嫌隙丛生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
又该如何弥合?
时隔8年,美国再陷“窃听风暴”
丹麦媒体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同丹麦情报部门的合作关系,监听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盟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爆料的种种细节让欧洲一下子陷入了某种“创伤后应激综合症”,舆论苦涩地回忆了8年前斯诺登“棱镜门”事件。
美国从2002年开始一直监听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监听长达十余年。默克尔当即致电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指责此举“严重背信弃义”。然而美国并没收手,连日来,欧洲国家“组团”向美国讨说法。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致要求美国和丹麦就监听一事作出解释。
故技重施,为何美国如此针对默克尔和德国呢?有美国媒体分析认为,默克尔是一位以欧洲为中心的政治人物,外交政策也多奉行独立姿态。她的决策很可能对美国外交、国防或经济策略产生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暗中监控和黑客行为是美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的途径。虽然欧盟成员国在一些国家安全问题上被视为美国的盟友,但在全球商业和贸易问题上却与美国竞争,因此,美国对其任何所谓“盟友”的一些声明和举动,都会加以“审视”,并早已如此。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雨桐:
美国之所以这么对待盟友呢,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单极世界的外交理念导致的,虽然表面上美国的盟友不少,但是其盟国政策都是为其“单极世界”、“独霸天下”的理念服务,因此其实美国的国际关系,除了“对手”就是“下手”,我们从这次事件,可以再次清楚地看到,美国的盟友体系,只是对美国有利的盟友体系。
李雨桐:第二个原因呢是,美国利益高于一切,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只是用来约束甚至攻击他国的工具而已,一旦涉及美国的利益就成了废纸和摆设。第三个原因是,美国的不安全感始终非常强烈,美国的监听窃听的对象不仅对盟国、对敌国,美国对联合国、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世卫组织以及WTO都有监听,甚至对国际奥委会都有。美国的目的总体而言就是一个:加强对国际形势的把控力,继续维持美国霸权。
欧洲政要遭美国窃听由来已久。根据“维基解密”资料,90年代起,德国经济、财政和农业等部门就进入了美国的监听范围。2006年至2012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法国总统、多名部长等政界要员进行监听,其中包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三任法国总统。事实上,美法曾于1980年和2010年两次达成互不窃听的协议,但美国根本没有遵守。“欧洲的真正威胁来自华盛顿”。
美国监视欧洲盟友,丹麦是帮凶也是受害者
作为北欧唯一一个同是北约和欧盟成员的国家,丹麦是美国亲近的盟邦。两国情报部门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缔结了“光缆协议”,丹麦允许美国情报机构通过丹麦的通信光缆监视俄罗斯等与西方交恶的国家。另外连接瑞典、挪威、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海底互联网光缆也经过丹麦,美方就“顺便”监听了欧洲盟友。
美丹之间的情报合作并非是“单行道”。丹麦国防情报局在打击恐怖主义等问题上,同样要靠来自美国的技术和情报。对于丹麦来说,在国家利益上的“让步”,使得丹麦情报部门能够获取比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更高质量的美国情报,在丹麦人看来这似乎是一桩“不亏的生意”。
不仅如此,丹麦与美国之间的军事合作范围和水平,也明显高于一般盟友。二战时期,由于对德作战的需要,美国和丹麦的反法西斯力量紧密合作,这也形成了双方合作的历史脉络。
冷战结束后,丹麦最早支持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和欧盟。上世纪90年代,丹麦积极出兵参与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对巴尔干半岛的军事介入。“9·11”事件后,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发动的战争,丹麦军队很少缺席。
随着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日益复杂,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发多国竞争,而丹麦正好拥有近北极圈的地理优势,美国也在这个地区有重大的战略利益,这让美国对丹麦“情有独钟”。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雨桐:
丹麦情报局主动要求和美国展开合作,得到了美国的热烈响应,国际情报界也普遍把丹麦视作美国“五眼联盟”的非正式成员。据我所知,除丹麦和“五眼联盟“之外,美国还因为类似的原因,可能与爱尔兰、荷兰、瑞典及挪威等国保持这种情报合作的关系。
李雨桐: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在欧盟里“掺沙子”,因为欧洲一体化对美国,同样有重大影响,也妨碍美国在欧洲的利益的攫取,而欧洲一体化,各国也是各有所求,可谓是“同床异梦”,美国自然就会有机会趁机离间挑拨。
美国精心编织 全球范围互联网监控体系
“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曾指出,“不要期待一个监听超级大国会做出有尊严和让人尊重的行为。规则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规则”。
隶属于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食肉动物系统”,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阶梯”全球监听网,可以对美国国内、欧洲乃至全球的无线电、海底电缆、光缆通信、互联网通讯进行监听。从电子邮件、语音通话到社交网络信息,从政要到民众,从“敌对”国家,到亲密盟友,一切都可以处在美国监视之下。
多年来,美国精心策划并编织了全世界范围的互联网监控体系。虽然“棱镜门”曝光后,美国有对盟友表达道歉,但美国仍然强调,这是世界上每一个情报机构,都会想要了解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
美国也没有如同预料的停止或者放缓网络空间战略架构的机制建设。相反,既然世人都知道了,美国就开始半公开地发展自己的网军战力,美国国防部下属的网军司令部在“棱镜门”之后,更是完成了从设置到升格的全过程。
近年来,美国各种监听项目多由美国国安局负责实施。而作为与情报手段的深度结合,美国另一大情报机构中情局,则练就了强大的网络攻击作战能力。根据披露,中情局 “网络情报中心”设计的网络攻击工具超过1000个。
攻击手段包括:可以入侵智能电视,让其“假关机”变成窃听器;可以入侵智能车辆控制系统以执行暗杀等活动;开发了针对智慧手机的攻击工具;可以入侵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网络路由器等。具备足够能力,在网络空间利用不对称优势,肆意对他国发动“降维打击”。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雨桐:
“棱镜门”事件之后,美国做出的改变,就是监听技术更加高超,监听手段更加隐蔽,监听范围更加扩大。这种网络攻击现象在军事上是大国博弈,从陆海空天增加到了电子对抗,使人类的生活工作的各方各面都成为战场。
在政治方面,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比如说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就让特朗普登上了历史舞台,“棱镜门”事件让各国政府普遍增强了网络安全意识,重新检讨自身安全漏洞。
李雨桐:“棱镜门”之后,各国政府也出台了新的法律规范,美国国会2015年就通过了《自由法案》,遏制了大量搜集电话数据的现象,英国也出台了《调查权力法案》,还有其他的一些影响,比如说倒逼科技公司更加注重用户的隐私,很多点对点的加密通讯系统和软件也开始流行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各国也加大了网络攻击的水平和频率。这在近年来频频曝光的,各类震惊世界的网络攻击事件中,也是可见一斑:包括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的网络攻击;也包括美国指责俄罗斯,对其发起的“太阳风”网络泄密事件等等。
过去20年间,网络空间不仅仅是承载着人们日常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虚空间,更演变成为对国家实力兴衰和国际政治博弈有着深刻影响的重要战略空间。公众也意识到,信息化革命下的数据时代虽已开启,但是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安全的平衡尚未达成,国家领土与电子疆域的权界尚未划定,黑客攻击与网络战争的边沿尚未厘清。
主持人卢琛:
美国的盟友体系长期以来是其霸权战略的重要支撑,但近些年来,美国与盟国的关系愈加起伏不定。自身经济发展方式、政治运作状况以及对外政策布局上接连遭遇的巨大打击,令美国自顾不暇,不仅大幅减少对盟友的资源投入,更是屡次发生撕毁国际条约、退出多边机构等极端行为,令美国在盟友中的信任度大幅下滑。
如今,欧洲内部存在着不希望与美国走得太近、甚至希望欧盟在跨大西洋关系中更为自主的呼声。美国时不时被爆出的监听丑闻,也屡次提醒着欧洲各国——美国对于欧洲的现实与未来到底意味着什么?
即便美国可以反复鼓吹所谓的“回来了”,但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美国“回来了”?美国究竟能“回来”多久?是否早已“回不来了”?……这些都需要欧洲乃至全球作出符合自身利益、更顺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抉择。
编辑:张筱浛、金嘉茜、栗唯
1.《[凤凰卫视]棱镜门2.0:美欧再掀“窃听风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凤凰卫视]棱镜门2.0:美欧再掀“窃听风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2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