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太平洋共同体”难以形成,地区性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将是互补性和调整性两种类型的经济合作。太平洋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区域内部经济冲突的增加,要求这一地区的国家需要进行区域性的经济合作。因此,探讨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形式越来越为世界各方尤其是区域内各国所关注。1984年,美国明确地提出建立“太平洋共同体”这一概念,并掀起了太平洋共同体“热”。该年3月,美国新设了负责太平洋共同体的无任所大使,并派出首任大使费尔班克斯遍访亚太地区20多个国家。
9月,美国根据里根总统的指示,设立了太平洋经济合作国内委员会,里根和布什副总统同时出席了首次会议。10月,国务卿舒尔茨在洛杉矶发表了题为“美国外交的展望”的演说,指出“太平洋共同体这样一种意识正在产生”,认为实现太平洋合作设想而开始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后,里根一有机会就强调太平洋是美国特别感兴趣的地区,积极推行他的合作设想。但迄今太平洋共同体运动进展非常缓慢,在今后十几年内也不易形成,或根本就不可能形成,主要理由是:
(一)缺乏建立共同体所必须的政治基础。太平洋地区民族众多,宗教不同,文化各异,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很不一样,存在着美、日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北北矛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南北矛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矛盾。除了这些矛盾之外,亚太地区是美苏争夺越来越激烈的地区,还存在着东西矛盾。这些矛盾的相互交错,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在政治上很难走到一起。这与西欧共同体国家那种有着相同的社会制度,共同的文化体系,毗邻的地理条件和出于与美苏对话需要联合自强的政治需要而建立共同体的情况大不相同,从而使太平洋地区建立共同体失去必要的政治基础。
(二)东盟国家的强烈反对。东南亚国家对建立太平洋共同体一直有疑虑,向来持消极态度。它们担心建立共同体会使本地区的经济小国受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摆布,而且东盟组织会被削弱,或甚至被搞跨。近年来,某些担心虽有所减少,但东盟仍坚持不建立新的组织的立场,尤其反对建立共同体。
(三)东盟自身的发展也很缓慢。亚太地区内成立较早的结合体是东盟,但即使东盟在许多区域性的问题上有较多的共同点,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仍很有限。例如,东盟成员国间的贸易只占它们外贸总额的20%左右,若不计新加坡,则它们之间的出口仅占总出口额的4%.老的和小的结合体进展尚且如此之慢,要建立新的和大的结合体就更非易事。上述情况说明,在公元2000年前,要在太平洋地区实现广泛的结合,建立类似西欧共同体那样的组织,并通过它进行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的条件还很不成熟。
太平洋地区今后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更加可能的是区域内经济交往和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和调整性两种类型的经济合作。前者是通过商品物资、资金、技术和资源开发方面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使区域内各国经济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有利。例如,资源贫乏的日本输出其过剩的资金,转让其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到急需资金和技术而资源丰富的东盟或中国,而取得长期和稳定的资源供应。后者则是通过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经济关系等内外经济机制的调整,使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具有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各自的经济效益,并减少经济上的摩擦,从而使太平洋地区的经济能更正常、更有秩序地运转。至于合作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太平洋两岸美日两个超级经济大国将如何行动。如要取得较好的合作效果,在贸易方面,美国应通过协调途径,首先解决两国之间贸易上的高度不平衡问题,其次,两国应停止和减少针对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限制,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更多的市场,并改善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
区域贸易的发展,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从中受益。在资金领域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应开放资金市场,为发展中国家利用资金创造条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要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加出口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应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在科技领域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措施,改变苛刻的技术转让条件。在能源领域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应增加对区域能源开发、利用和研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为保证能源价格的稳定,有必要探讨区域能源供需的宏观协调,进一步加强区城能源方面的信息交流。而发展中国家也需要为区域的经济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和必要的让步。例如,要为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创造适宜的环境等,并在上述各领域加强南南合作。这样,才能使太平洋地区出现一个既有竞争又有更好合作的新格局。成为和平、稳定、发展和更加繁荣的经济区域。
我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作用和影响将显著增强,但面临着严重的挑战。2000年前,我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作用和影响将会显著提高的因素:
一、是我国已有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有一定水平的工业基础,“六五”计划期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0%,居于太平洋地区之首;
二、是我国土地辽阔,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经济发展的潜力还很大;
三、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实行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正确方针,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协力和较顺利地推行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的“七五”计划,加紧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理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到本世纪末,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定能实现。到那时,我国将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仅次于日本的一个经济大国,经济声望将随之大振。
四、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商品市场是香港、日本和美国,它们都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主要的资金和技术来源地也大都在太平洋地区。
我国已经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三个三角洲地带和14个沿海城市都是面向太平洋的。今后,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继续扩大和对外的进一步开放,特别是赵紫阳同志1986年11月12日又提出了我国对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的四项基本原则一产互相尊重、加强交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我国与太平洋地区国家的经济关系还会更加密切,经济往来将明显增多;最后,我国的“一国两制”政策,对保证香港的继续繁荣和稳定台湾海峡的局势,从而对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经济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和积极的影响。
但我国经济在今后十几年的发展中,也会遇到来自太平洋地区的一系列严重挑战。首先,太平洋地区商品市场的争净日趋激烈,而我国至今拿不出多少具有竞争力的高精尖产品,能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较量,主要的出口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纺织品、手工艺品、石油、矿产品和农产品等,它们不是受到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挑战,就是受到东盟国家的竞争;其次,我国的投资环境不像南朝鲜、台湾省、香港和新加坡那样吸引人,因此,跨国公司的资金大多愿意流入这些国家和地区,而不怎么愿意流向我国,使我国吸引外资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再次,美日等发达国家大规模增加科研费用,大搞科技革命,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而又限制对我国的技术出口,我国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之势。此外,尽管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末将翻两番,达到10,000-12,000亿美元,然而人均产值也只有800-1,000美元左右。上述情况说明,未来太平洋地区对我国提出的挑战将是多方面的,也是严重的。
不过,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崛起,也给我国提供了各种可资利用的机会,如发达国家需要我国潜在的巨大市场,需要开发和利用我国的能源资源等,这就为我国与美日等发达国家进行更多的经济合作,利用它们的部分资金和技术以及较先进的管理经验成为可能,对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是有利的。
总结
但综观未来太平洋地区的形势,对我国来说挑战大于机会,对此我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应变的能力。今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开放搞活的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制订出一个长期的、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战略,以应付目前和未来的来自太平洋的严重挑战。
1.《[望春财经]太平洋共同体运动不易形成的主要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望春财经]太平洋共同体运动不易形成的主要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2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