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来聊聊父母那代人曾经迷恋过的法国男神,一位最近和巩俐约会的电子音乐家,他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这位舞台上的“大叔”就是巩俐的绯闻男友,来自1980年代的男神——让-米歇尔·雅尔
前不久的一条花边新闻并没有在众多娱乐网站引起太多关注,反而在一些音乐讨论群里炸了锅,是的,那位曾经在1980年代风靡一时的法国前卫电子音乐家让-米歇尔·雅尔(Jean-Michel Jarre)开始和巩俐约会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当我们都不再相信爱情的时候,居然出现了这样一次跨越了时代的爱恋。
1981年中国有5亿人民群众守在收音机前收听他的电子乐先来祭出这张海报图,在1981年的时候,时年33岁的让-米歇尔·雅尔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两场音乐会,这在当年来说算是一个轰动性的新闻。1981年10月24日,北京首都体育馆,门票从两块、五块一直到二十块钱,分为了不同档次,北京的观众带着我好奇来看了一场震撼的演出,那一年雅尔在中国的演出开创了西方音乐走入中国的先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现场传播,差不多有超过5亿中国人在这一天听到了神秘的电子乐。
▲1981年雅尔在中国的音乐会海报,将调音台画为飞机跑道的设计今天看来也不算过时
1980年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无论是对于让-米歇尔·雅尔而言,还是对于遥远的东方。作为曾经学习严肃音乐,而后对电子乐产生了浓厚兴趣的音乐人,雅尔是那个年代的艺术巨星。他的父亲Maurice Jarre是一位著名作曲家,曾经为众多电影包括《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戈医生》、《人鬼情未了》、《云中漫步》等等创作过配乐。虽然雅尔也子承父业成为了音乐人,但是他早早地就开始着迷于合成器了,他对于这些通过机械发出的声波充满了好奇,从1960年代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 在科隆师从于前卫作曲家施托克豪森时期的雅尔
1976年雅尔出版的专辑《氧气》(Oxygène)大获成功,当时全球销量达到1500万张,成为了法国音乐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张专辑。很多人一定都听过来自这张专辑中的第四首曲目《Oxygène IV》,它取材自德裔美国合成器演奏家Gershon Kingsley在1969年出版的作品《Popcorn》。《Popcorn》是音乐历史上第一首可以跳舞的合成器电子乐作品,它跳跃性的旋律和趣味横生的节奏影响了众多人,1970年代雅尔将它改编为自己的经典名作,Aphex Twin在1990年代将它创作为扭曲的IDM,2010年的时候Muse乐队也翻弹过这首经典名曲。
▲令雅尔走红的电子乐专辑《氧气》三部曲
就是在《氧气》的成就之下,让-米歇尔·雅尔成为了全球知名的音乐人,也从此展开了他称霸整个1970年代至1990年代的电子音乐之王的时代。也正是由此,他有了更为大胆的想法,他希望通过电子设备来改变人们对于音乐的想法,这才缔造了1980年代他传奇的中国之行。
▲着对于东方的好奇,在1981年雅尔来到了中国
就是在《氧气》的成就之下,让-米歇尔·雅尔成为了全球知名的音乐人,也从此展开了他称霸整个1970年代至1990年代的电子音乐之王的时代。也正是由此,他有了更为大胆的想法,他希望通过电子设备来改变人们对于音乐的想法,这才缔造了1980年代他传奇的中国之行。
1980年代与中国热恋
选择中国进行演出,1980年代的雅尔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想法从脑间划过,然后他就去做了。
▲1981年法国媒体对雅尔中国一行的报道
当年的他已是全球最著名的电子音乐人,而那时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电子乐充满了神秘色彩,于是雅尔便成为众多演出主办者和电视媒体争相邀请的对象。
“人们谈论我的音乐会就像是在谈论Pink Floyd的演唱会,台下永远是数不清的观众,我想有没有可能创造一个最大规模的演唱会呢?我在舞台上表演给最多的人听?于是我想到了中国。”
带着一种打破历史纪录的期待,加上对于神秘中国的迷恋,雅尔开始策划他的中国之行了。
▲当年围观雅尔操作合成器的中国文艺青年们
2015年,让-米歇尔·雅尔在接受《Fact》采访时这样说:“在25年之后回想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我还是难以执行,那时的中国对于西方现代音乐和文化的认知几乎为零。他们不知道James Dean、Beatles、卓别林,也没有渠道接收现代音乐、电影,我在到达中国之前问自己——会不会像在月亮上演奏一样?我在伦敦、纽约、巴黎的演出是可以预见到结果的,而中国,我想在他们眼中我就是一个外星人。那时的中国刚刚打开大门,我在中国的演出让我感受到了我和中国观众之间是有共鸣的,我的随行团队中有拍摄纪录片的BBC电视台,他们记录了这次美妙的旅行,这次演出让我和中国产生了无法分开的关联。”
▲左图是雅尔演奏《上海之夜》时的场景,
右图是当年一位乐迷通过广播录下的现场直播音频资料
雅尔带着几十吨重的设备来到中国,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和说英语的北京学生聊天,喝着北京啤酒和北冰洋汽水,演出之前在首体门口和买不到票的人闲谈,伴随着中文播音腔的报幕,当时还是雅尔妻子的英国演员、摄影师Charlotte Rampling手持摄影机记录着一切。雅尔演出结束后走向观众群握手,激动地在上海拍摄一下Sony收音机在街头的巨型广告牌……这些画面在今天看来仿佛穿越了时空,而雅尔也带着这样一部纪录片回到了欧洲,引起了更大的轰动。次年,他的现场专辑《中国音乐会》(Les Concerts En Chine)发行,其中的作品《中国纪念品》(Souvenir de Chine)成为了至今现场演奏的保留曲目。
▲工人在街头搭建雅尔的演出海报
▲ 雅尔参加中国之行的官方欢迎晚宴
▲ 雅尔在街头询问中国观众是否可以买到门票,这个小伙子全程英文对答
令雅尔爱上中国的不仅仅是这一次演出经历,还有中国带给他的无限灵感。专辑《中国音乐会》中,大部分作品都是雅尔在中国对他的影响之下而创作的,包括《Nuit A Shanghai》(上海之夜)和《中国纪念品》等等。这之后,1994年雅尔在香港举办了盛大的演出,并在同年出版现场专辑《香港》。2004年,雅尔再度光临,为纪念中法文化面,他在紫禁城举办了一次现场演出。这一次他没有使用当年的京剧脸谱标志,而是将自己的名字用中文写在了脸上。
▲ 专辑《中国音乐会》的唱片内页
让音乐会进入吉尼斯纪录
如果我们现在来看让-米歇尔·雅尔曾经做过的事情,都只能用“疯狂”二字来形容。
1998年9月6日,为了纪念莫斯科建城850周年举办,雅尔在这座老城举办了一场音乐会。现场有超过350万观众观看了他的演出,除了依旧老派地使用硬件设备演出,他还邀请到了“联盟”号宇宙空间站的两位宇航员进行对地连线,成为了当年最大的话题。而350万现场观众数量也打破了吉尼斯纪录中,最多观众的单体演唱会人数这一项目,之前的记录是250万,创造这个数字的人,是让-米歇尔·雅尔本人。
▲ 1998年雅尔在莫斯科举办的音乐会,有350万参加
1990年,在法国巴黎的CBD区拉德芳斯(La Défense)举办了一场演出,现场有250万人到来,这一天正是法国的国庆日——巴士底日。当年这一重大的演出打破了曾经有100万人参与的现场演出,而曾经创造了100万人演唱会的家伙,依旧是雅尔。那是在1979年,在巴黎协和广场,来听他演唱会的人从广场一直延伸到了香街,所有人都为之疯狂。似乎在那个年代,电子音乐会成为了宗教活动一般的盛事,作为一个一直以来打破世界纪录的音乐家,雅尔的音乐风格也变得越来越宏大。
▲ 1979年雅尔在协和广场的百万人音乐会
在雅尔看来,与成千上万的观众在一起听音乐,已经成为了他音乐的一部分。“我还能依稀记得自己最开始演出时的样子,台下有差不多200人,当他们进入到我音乐中,我也开始放松了。我开始思考音乐作为语言的方式,如果有那么多人都用同样的语言交流,那么音乐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今天,科技让音乐和人走入了两个不同方向,舞台上是音乐家,舞台下是观众,为了搭建巨大的舞台,我们离得很远。我刚开始做音乐的年代,音乐人和观众距离并没有这么疏远,我深深感到,观众的体量越来越大,而舞台却是有限的。”
▲依旧痴迷现场演出的雅尔自2017年开始了他全新的Electronica世界巡演
如今,让-米歇尔·雅尔依旧活跃在全球演出的一线,但他已经不在执迷于对于世界纪录的创造了。2018年4月13日和20日,雅尔将出现在今年Coachella的舞台上,他的全新计划Electronica Tour将会表演自2015年开始创作的全新作品《Electronica》的前两个篇章,而在2016年发布的《氧气三部曲之三》(Oxygène 3)也会被选入到这个set中。
▲ 今年4月13日和20日,Coachella的舞台将迎来雅尔
历史上最昂贵的唱片
作为音乐偶像,艺术大师和见证过众多历史瞬间的音乐人,雅尔打骨子里是个叛逆的人,不仅仅是因为来自传统音乐家庭的他不愿意循规蹈矩,更是因为自己在获得了商业成功之后,他意识到了市场对于电子音乐的利用,远远大于对于创作者的尊重。
▲ 雅尔在音乐创作上一直保持着叛逆的态度
1983年,雅尔创作了专辑《超市音乐》(Musique pour Supermarchés),这是一张采样了真实生活场景声音,加上了不和谐声音的合成器专辑。不过在它发布的时候,雅尔只做了一份拷贝。如同Lou Reed在1975年出版噪音专辑《金属机器音乐》(Metal Machine Music)的想法,雅尔这一次的创作表达是对商业音乐系统的厌恶。在专辑出版之后,雅尔带着唯一一份黑胶唱片拷贝前往卢森堡电台,并在那里完整地播放了一次,并宣布会将这份唯一的拷贝进行拍卖。
▲ 仅存世一张的《超市音乐》
那一年,这张唯一的《超市音乐》卖了一万英镑,雅尔把这个钱捐给了一个支持法国艺术家的项目。当年有人通过磁带录音机录下了电台的播放,坊间也流传着这张专辑的各种私录版本,但是音质都不太理想。当年出版这份拷贝的Disques Dreyfus唱片公司也尊重雅尔的意愿,销毁了母盘,不过他们在1997年从民间买来录音资料,“自我盗版”地再版了《超市音乐》的CD版本。
▲ 迷恋合成器的雅尔在创作理念上绝对是一个观念艺术家
除了这一项“吸睛度百分百”的科技之外,在外观结构设计上,Jamming采用当下最为热门的“袜套式”设计,鞋面鞋身运用上文中提到过的evoKNIT专利针织技术,在鞋垫这种细节之处,亦配备舒适耐用的PU鞋垫,给予双脚最“温柔”的保护。从科技、设计、舒适度三方面看,Jamming都可以说是一双集大成之作的鞋款。之后,在一次巴黎德路欧饭店举办的拍卖会上,这个当年唯一的拷贝最终以10500欧元的价格被一位收藏家买走,也成为了历史上最贵的唱片。2013年是《超市音乐》的30周年纪念,来自法国的一件独立唱片公司出版了它的纪念版本,当然也是一份bootleg,其中详细地介绍了有关它两次拍卖的传奇经历。这张唱片也被大量唱片收藏册誉为两大无法被收藏的专辑之一,另一份则是1977年随“旅行者号”发往太空的旅行者金唱片。
从宇航之约到法兰西之夏
谈到太空,就不得不讲一下让-米歇尔·雅尔一直以来对太空的痴迷。
▲ 左起:《氧气》(1976年)、《磁场》(1981年)、《约会》(1986年)、《氧气三部曲之二》(1997年)
如果你一直来关注他的专辑封面,会看到一个来自外太空视野下的地球形象不断地出现在他的创作中。对太空痴迷的让-米歇尔·雅尔在1980年代中期开始旅居美国,1984年的时候他在太空之城休斯顿出版了全世界第一批数字技术压缩的CD专辑《Zoolook》。在休斯顿的生活给了雅尔很多启发,譬如之后经常在他的演出中使用的激光竖琴,就是诞生于这个年代。在休斯顿,雅尔也结识了不少热爱音乐的朋友,这其中就包括了宇航员Ron McNair。
▲ 19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激光竖琴创作的雅尔
Ron McNair是一个黑管演奏者,除了在NASA工作之外,他的业余爱好就是音乐,他和雅尔一起去看爵士乐的演出,成为了那个年代最亲密的朋友。不过不幸的事情却在这之后发生了,1986年1月28日,雅尔胸口带着NASA访客铭牌,在参观区观看Ron McNair所搭乘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他与Ron McNair相约,当Ron McNair到达空间站之后会与地面上的他进行联动。可惜意外发生了,“挑战者”号升空不久发生了爆炸,Ron McNair带着二人的约定消失在了浩瀚的天际,这件事给了雅尔巨大的打击,他一时走不出痛失挚友的失落情绪。
▲ 歌曲《第四次约会》的音乐录影带画面
半年之后,雅尔录制了一张专辑纪念Ron McNair的专辑《约会》。专辑《约会》分为六个篇章,在最后一章《最后的约会》中,他邀请萨克斯演奏家Pierre Gossez演奏一段旋律,并使用合成器模拟了脉搏和心跳的声音,伴随着电子风琴铺垫的氛围,你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慢慢减速,最后戛然而止——这是来自雅尔对好友最深情的纪念。
▲ 1986年雅尔的休斯顿音乐会现场,他使用了大型的建筑物投影场面
在这之后,每当雅尔举办音乐会,他都会在现场演奏专辑中的曲目《第四次约会》作为自己的压轴曲目,逐渐地,这也成为了继《氧气》之后,最为人熟知的雅尔之作。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时候,苦苦熬夜守在电视机前等候比赛转播的中国球迷也听到了这首曲子,这是由来自英国的电子乐队,同样深受太空启发的Apollo 440所创作的《第四次约会》的混音版本,取名《约会98》(Rendez-Vous 98)。
今天,这首曲依旧出现在大量体育赛事中,不光是它,来自98世界杯的众多歌曲也影响了很多80后球迷和音乐爱好者,现在依旧可以随时唱起来的,还有《生命之杯》(The Cup Of Life)以及Youssou N'Dour的《Do You Mind If I Play》。
▲雅尔也出现在了98法国世界杯官方宣传片中
这就是有关让-米歇尔·雅尔的音乐故事。2018年,期待着他在Coachella的精彩演出,同时也希望再次在中国的舞台上看到他的身影。
▲最后由衷地希望你再回来北京举办一次音乐会!
-FIN-
Contributor:健崔
EditorInChief: Jenny.L
图片来自网络
老外眼中的中国,究竟是猎奇还是好奇?1981年,中国有5亿人民群众守在收音机前收听电子乐
1.《让-米歇尔·雅尔:不老男神,中国女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让-米歇尔·雅尔:不老男神,中国女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