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6月16日电2021年6月15日,驻苏丹大使马新民在《苏丹之声报》《褐色大地报》“中国聚焦”专栏发表题为《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把握“一带一路”历史机遇,推动中苏两国共同发展》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内外环境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是推进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正式揭开了“一带一路”历史新篇章。七年多来,“一带一路”蓝图娓娓铺展,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并逐渐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向精谨细腻的“工笔画”。2021年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就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开放包容伙伴关系等重大倡议,为国际社会下阶段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苏丹作为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也是最早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的国家之一,习主席的讲话也为中苏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提供了契机。

中苏应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今年是中国政府向苏丹派遣援苏医疗队50周年,50年来,中苏医疗卫生合作始终立足于服务当地百姓,从援建医院到建立对口合作机制、从临床医疗援助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从全科医疗向特色专科医疗拓展、从药品捐赠到投资开发医药产业,已形成包括派遣援苏医疗队、援建医院、捐赠药械和药品、开展“光明行”白内障义诊以及双边人员培训等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工作模式,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典范。面对世纪疫情,中国政府派出由2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抗疫医疗专家组驰援苏丹,向苏各界提供17批抗疫医疗物资援助,并向苏方无偿提供25万剂新冠疫苗,成为首个在双边框架下向苏提供疫苗援助的国家。在后疫情时代,中方愿与苏方一道,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和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举措,扎实推进中非、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健康卫生行动”,继续挖掘援苏医疗队潜力,用好“中苏对口合作医院机制”,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医疗基础设施、医疗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中苏医疗合作再上新台阶。

中苏应建设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双方应加强中苏政策沟通,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夯实两国政治磋商和经贸沟通等多重机制所发挥的政策协调引领作用,为中苏务实友好合作注入新动力;应推动中苏设施联通,想方设法为苏丹建设质优价廉、惠及各方的港口、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硬联通和软联通,为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应加快中苏贸易畅通,充分发挥苏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引入国际通行商业惯例和运作模式,帮助苏丹传统优势产业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并探索在更广领域加强合作;应提升中苏资金融通,全力支持各方金融机构为中苏务实合作提供投融资服务,积极为苏丹可持续发展突破资金短缺瓶颈,实现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长远目标;应促进中苏民心相通,千方百计架设中苏之间互学互鉴的桥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局面,面向世界讲好“中苏相知相亲”的美好故事,让两国传统友谊佳话深入人心。

中苏应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中苏绿色合作有无数成功的例证。近年来,在中国专家、技术、资金、设备的支持下,以棉花为代表的中苏“白色产业链”初具规模,由中国企业投资的中苏农业合作开发区在苏丹拉哈德灌区建成了集棉花育种、种植、加工、农机服务、贸易为一体的棉花全产业链,棉花种植效益显著提高,20余万苏丹农户从中受益。去年底,中苏双方共同签署中国援苏屠宰厂项目实施协议,中国将为苏丹在恩图曼援建一座现代化屠宰厂,建成后年屠宰量约14.4万头牛或骆驼、60万只羊。中国援苏屠宰厂项目是中苏两国农业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将“以点带面”助力苏丹打造现代化畜牧业产业链,对提振苏丹经济造血能力,改善苏丹农牧民生活具有深远意义。下阶段,中方愿同苏方一道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让绿色切实成为中苏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中方愿与苏方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培育绿色合作新增长点,积极推动企业依托中苏农业合作开发区项目,继续探索开发芝麻、花生、苜蓿草等经济作物,延伸棉花“白色产业链”;依托援苏屠宰厂等项目,提高牲畜产品附加值,打造畜牧业“绿色产业链”;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理念,通过实时导航和灾害预警等服务,帮助苏丹提高农牧业产量和质量,实现“智慧农业”、“智慧放牧”。

中苏应建设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共商“一带一路”,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共建“一带一路”,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群策群力。“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市场运作、公开透明、国际惯例、规则导向”,致力于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中国真诚欢迎各国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开展对话与协商,演奏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向着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收益的方向发展。中国和苏丹共建“一带一路”也将本着开放包容精神,同愿意参与的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把中苏“一带一路”合作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共同创造和平、发展、合作的未来。

驼铃古道丝绸路,春秋佳日旦复新。我们坚信,只要中苏双方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奋发敢为,就一定能够在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过程中实现两国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不断开创中苏务实友好合作的崭新局面!

1.《[海外网]中国驻苏丹大使马新民发表署名文章: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海外网]中国驻苏丹大使马新民发表署名文章: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33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