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文苑|不是宿命,是殖民时代的遗祸

参考消息网6月15日报道(文/西尔维亚娜·哈姆达尼)

在1998年5月骚乱和群体强奸暴行发生期间,维查扬蒂·“因赫”·达莫维约诺接到了她同事打来的告急电话。

因赫被告知,人群——主要是抗议时任总统苏哈托统治的示威者——已经涌到了她家附近的街道上。

无法释怀的悲剧

因赫5月26日通过Zoom视频会议软件接受《雅加达邮报》采访时回忆道:“我同事告诉我要小心。”现年73岁的因赫当时是三宝垄市1945年8月17日语言学院荷兰语系的讲师兼系主任。

因赫向窗外望去。没有抗议者。往日繁忙的街道空旷得让人觉得可怕。

她说:“我们的房子就在市中心附近。一群群抗议者通常会路过我们的房子,高声呼喊他们的诉求。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在变得越来越暴力。”

因赫还有另一个害怕的理由。几周前,她曾收到一封让人不寒而栗的电子邮件。

这位语言学者说:“我没有辨认出电子邮件的发件人,但邮件的内容很吓人。”

据因赫说,电子邮件的匿名发件人写道,他们将强奸所有华人女性并“捣毁她们(的私处),这样她们就再也不能怀孩子了”。

“我们不是胆小鬼,但我们决定做好准备,”这位有三个孩子的母亲说。

这位前大学老师说:“1998年5月的悲剧真的让我无法释怀。(从那以后)我查阅了大量讨论这些事件的文章和书籍,试图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

她从著名经济学家郭建义(曾任印尼国务部长、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席——本报注)的一篇文章中了解到,印尼华人与当地土著居民之间的冲突是荷兰殖民时代的遗祸。因赫还了解到,一些人认为,种族仇恨源自于这样一种看法,即印尼华人在殖民时期曾站在荷兰人一边。

因赫想知道,殖民时期的文献是如何描述印尼华人的,于是她对殖民时期荷兰语文件和文学作品进行了研究,作为自己2004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攻读博士时的论文课题。

在五年时间里,因赫研读了荷兰政府在1880年至1950年间刊印的200多种官方文件、专题论文、杂志、小说、诗歌和旅行期刊。这些文献保存在莱登大学图书馆、荷兰皇家语文、地理与民俗学学会以及在海牙的荷兰皇家图书馆的档案库里。

毕业后,因赫把自己的学位论文翻译成印尼文,并将其作为一本书出版,书名为《不是宿命:印尼华人形象溯源》。

因赫说:“宿命是某种我们无法回避的上天赋予的东西,但针对印尼华人的偏见和仇恨罪行并不是宿命,而是殖民时代的刻板印象和污名化的结果。”

这部由奥姆巴克出版社出版的663页著作提供了荷兰官员、历史学家和作家撰写的涉及印尼华人的真实档案以及文件和文学作品的摘录。

阿姆斯特丹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因赫的博士生导师贝尔特·帕斯曼5月24日在通过Zoom视频会议软件举行的该书首发仪式上说:“这是关于印尼华人历史——尤其是在殖民时期——的一项重要且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

“被惧怕又被需要”

因赫的著作披露,虽然不知道华人究竟最早是何时来到印尼的,但历史记录显示,中国移民早在荷兰人到来前的公元7世纪就生活在印尼的原住民中。他们大多是逃避本国战争、天灾和饥荒的商人。

当时,妇女是被禁止离开中国的,这意味着最早的华人移民大多是男性。他们与当地妇女结婚、生儿育女,并决定留在这个群岛。

16世纪初,当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群岛设立其总部时,他们招募了更多中国劳工帮助建设城市和基础设施。

成千上万的移民被哄骗到了爪哇和加里曼丹的种植园和矿山,在奴役般的状况下从事劳作。他们严重营养不良。许多人因为试图逃跑而被鞭打致死,另一些人则死于脚气病、霍乱和其他疾病。

荷兰人认为,这些中国劳工受这样的待遇是咎由自取,因为他们原本就是自己国家的贱民。

帕斯曼说:“在种族主义和其他形式的歧视中,模式化的成见占主导地位。成见的普遍化通常会导致敌意和仇恨,其结果是统治、剥削、强迫劳动和奴役。”

另一方面,城市中富裕的华人后裔在荷兰语小说和旅行笔记中常常被表现或描述为毒蛇、鬣狗或秃鹫。他们被刻画成狡诈和阴谋者的形象。例如,他们的商店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为丰富的商品。一些人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通过非法手段进货。

因赫说:“当时华人既被惧怕又被需要。在任何行业,他们总是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他们成为荷兰人的强劲竞争对手。”

荷兰人中间流传谣言称,华人正在密谋推翻他们并把他们赶出群岛。为了控制不断增长的华人人口,荷兰人对每个华人及他们的财产征收重税。荷兰人从富裕而且人脉广泛的中国家族中挑选出“头领”,以确保每个人都缴纳税款。

因赫在她的书中解释说,这些税赋定期增加,而且是对每一个印尼华人——不管他们经济地位如何——征收的。许多穷人为逃税躲藏起来,但荷兰人组织搜捕行动捉拿他们。被抓到的人遭受严惩并锒铛入狱。

这种状况导致了1740年荷兰士兵勾结当地人对华人乡区(今唐格朗和茂物)发动的巴达维亚大屠杀。有时也被称为“华埠惨案”的这起事件导致大约1万名华人男子、妇女和儿童丧生。

荷兰人当时许诺向那些砍下华人叛乱者头颅的人发放巨额赏金。殖民政府还致信井里汶的苏丹们,命令他们为数千人配发武器并把他们派往巴达维亚。

几百年的“外来者”

在以后的许多年里,荷兰人对华人实施的统治变得更加严厉。有华人血统者必须穿着中国传统服饰,包括男子要留辫子。

按照居住区规定,他们只被允许在指定的华埠建造房屋并居住。每次离开华埠,他们都要申请一种很难获得的许可证。

种族间通婚被严格禁止。因赫说:“荷兰人这样做是为了确保他们当时在这个国家的统治和权威。”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华裔与当地人的隔离变得越来越严重。他们被视为生活在当地人中但仍是局外人的“外来者”。在殖民政府歧视性对待的推波助澜下,误解和偏见也肆无忌惮地愈演愈烈。

在华人头领和他们的帮手的监督下,华人仍得缴纳最高的税赋。在认识到那些有影响力的华人的赚钱癖好后,东印度公司也指派他们管理一些港口和市场,以增加殖民政府的收入。

这种情况在当地人看来就是华人与荷兰人勾结起来压迫他们。因赫解释说,仇恨由此加剧。

因赫的著作解释说,这种仇恨十分严重,以至于在1942年荷兰人离开和日本人到来统治群岛之后,有许多华人住宅遭到洗劫,华人受到攻击,因为他们被视为荷兰人的帮凶。

因赫论文的原件目前正在南唐格朗的印尼华人文学博物馆展出。该博物馆还陈列有4万多种照片、书籍和文件,这些展品展示了印尼华人对于争取独立的支持以及他们在其他方面的重要成就。

因赫希望她的著作能帮助人们觉醒起来。

1.《[新华社客户端]世界文苑|不是宿命,是殖民时代的遗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华社客户端]世界文苑|不是宿命,是殖民时代的遗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3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