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本·拉登已经逃去了阿富汗,临走前,他与三名小儿子道别,送给他们每人一串赞珠当作纪念。
我们不知道那时的场景,可后来,其中一个儿子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就好像我们拔出肝脏,把它们留在那里一样,”
收到赞珠的三个儿子,冥冥之中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巴克尔远离了“基地”,选择做一个普通人。
哈立德在2011年为保护父亲而丧生,最小的儿子哈姆扎,则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基地”组织的下一个领导者。
哈姆扎的重出江湖,表示本·拉登家族的生命,或者说,某种恐怖组织的生命,还在延续。
本·拉登的爱子
本·拉登生前有过五任妻子,有二十多名子女。他似乎跟每一任妻子都有过故事,可他最爱的是他的第三任妻子——来自沙特的儿童心理学家哈丽拉。
哈丽拉受过高等教育,本·拉登在带有精神障碍的孩子去做治疗时与她相识,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尽管那时候本·拉登已经有两个妻子,可哈丽拉还是选择追随他。
哈丽拉跟着本·拉登在沙特阿拉伯和阿富汗来回奔波时,流了两次产,医生告诉她就身体状况而言,很难再怀孕,可最后哈丽拉还是生下了儿子哈姆扎,这个名字的含义便是“坚定”。
哈丽拉在基地组织迁到苏丹时,曾在基地设立学校,为基地组织成员家属教授宗教课程,并提供一些免费的咨询,由此在基地组织内部树立了威望,她也凭着她的睿智和冷静,赢得了丈夫的绝对信任,也赢得了组织中所有人的尊敬。
本·拉登被迫流亡之际,他的前两任妻子都先后离开了他,而哈丽拉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准备为丈夫忍受巨大的贫困,到了本·拉登弥留之际,陪伴在他身边的也是哈丽拉。
哈姆扎“子凭母贵”般成为了父亲最喜爱的儿子,父亲在他身上寄托了很大的期望。在他还是孩童时,他就跟随本·拉登出现在基地的宣传视频中,本·拉登还让他和组织的成员一起接受武装训练。
在训练中,哈姆扎就显现出了一种像小狼一样不服输的野性,这让他的父亲很是欣慰。2000年,哈姆扎在哥哥的婚礼上朗诵了一段诗歌,一身战斗的装扮,表达了战斗的决心。
本·拉登家族的人梦想着能看见哈姆扎在父亲身边,一步步成长为下一任强大的组织领导者。
可到此时,本·拉登已是美国的头号眼中钉,这说明对于本·拉登家族来说,前面等待他们的都是未知的,危险的日子,哈姆扎和父亲分别的日子也不远了。
继承人的成长生涯
身为本·拉登的儿子,哈姆扎注定一生命运多舛,父亲和母亲赋予他的使命,是镀在他身上的一层光芒,也是一个永久的枷锁。
2001年9月11日,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本·拉登被美国当局认定为该恐怖事件的头号嫌疑犯。他逃到了环境复杂的阿富汗,在那里躲藏起来,他家族里的人也不得不四处逃散。
本·拉登不让妻儿跟着自己,因为那样对他们而言更危险,因此,母亲哈丽拉带着哈姆扎和一些基地组织成员一起逃到了伊朗。
在那几年里,母子二先是受到了伊朗当局的监视和秘密侦查,后来又受到了软禁,一直被关在德黑兰地区的一系列军事设施中。
有些地方逼仄、黑暗,有一些则有较为舒适的环境,但都逃不开被高墙、铁丝网与外界隔开,以及摄像头的监控。
在那些日子里,哈丽拉保持着一贯的乐观和冷静,教授儿子哈姆扎宗教教育,对于尚且年幼的哈姆扎来说,影响很大。
童年的哈姆扎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成长,阳光和鲜花离他很远,有的只是血腥和残酷。父亲要他成为一个具有能力的冷血杀手,他便必须时时刻刻都用决绝做自己的铠甲。
他知道父亲把他当作接班人,他也接受了这个使命,不管生活有多么艰难,他都一直想要跟随父亲的步伐。
在流亡期间,哈姆扎结识了9·11事件劫机犯主谋、基地组织老成员穆罕默德·阿塔的女儿,并与其结为夫妻,婚后,他们育有一对子女。
《卫报》称,这意味着当年的9·11事件策划团体依然在基地组织中占据重要位置。
哈姆扎的兄弟否认了这个观点,但哈姆扎的确一直都想延续父亲“未完成的事”,越来越渴望能重新加入战斗。
哈姆扎在2009年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多少次,从我内心深处看,我希望在你身边。”“我记得你对我的每一个微笑,你对我说的每一个字,你给我的每一个表情。”
从2010年开始,因为基地组织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谈判筹码,所以伊朗便陆续释放本·拉登的家人,八月时,哈姆扎与母亲、妻儿一起获释。
本·拉登原本想把哈姆扎这个自己的接班人送到卡塔尔,因为在卡塔尔,哈姆扎有足够的言论自由,可以代表基地发言,但本·拉登害怕卡塔尔把儿子交给美国,所以决定把他接到巴基斯坦,也就是自己身边。
此时的本·拉登已不太想让哈姆扎加入他,他希望儿子能有不同的命运,他为此也苦恼过。
一方面,哈姆扎有能力、有魅力,是继承者的最佳人选,可另一方面,已经有太多家族里的人为了他而牺牲,他自己的处境也十分危险,如果让哈姆扎接班,他可能会早早就陷入危险中。
本·拉登是个主导诸多恐怖事件的狂魔,可人性复杂,他也有他本身温情又矛盾的一面。
可还没等到父子团聚,本·拉登就在巴基斯坦被美方击毙,哈姆扎则下落不明。
他或许在逃避来自各种力量的抓捕,或许在某处酝酿力量,等待时机,在世界中央放一颗炸弹。
遭美国通缉
原本,哈姆扎最后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2005年,14岁的他一身“圣战者”装扮,手持一支半自动步枪,出现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带的部落地区。
此后,不管中东局势如何,哈姆扎都像人间蒸发一样,完全沉默。
而在十年后,销声匿迹已久的哈姆扎突然出现在一段基地组织公开的录像中,他赞扬基地组织在叙利亚、也门和北非的领导人,赞扬对胡德堡和波士顿马拉松的袭击,并呼吁圣战者“把战场从喀布尔、巴格达和加沙转移到华盛顿、伦敦、巴黎和特拉维夫”。
哈姆扎这也就是在直称要攻击美国、英国等国家,这迅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美国国务院称,哈姆扎要“公然袭击美国,为他死去的父亲报仇。”
在这之后,哈姆扎又发表了许多让人感到惊悚的声明,例如,他2017年5月的第一篇发言题为“为西方的殉难者提供建议”。
哈姆扎在两次讲话中,都像他父亲以前一样,敦促沙特阿拉伯政权更迭。
更值得注意的是,哈姆扎屡次提到要“追随我的父亲”、“宣誓效忠塔利班领导人”,人们很担心当年的恐怖事件再次上演——不管是为了国家利益考虑,还是为了生命财产安全担忧。
种种情形促使了美国方面在2017年将他列为特别指定的全球恐怖分子,旨在限制他的经济能力和各方面的行动。
同时,沙特阿拉伯迫于美国的压力,也将哈姆扎开除出了国籍。哈姆扎被视为基地的二把手、本·拉登之后的新领导者,美国对其忌惮不已,曾悬赏出一百万美元抓捕哈姆扎。
哈姆扎如今在30岁左右,除了一些录像和演讲中有他的身影外,他几乎从不露面,没有人知道他在哪,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在酝酿着什么计划,只知道基地组织的成员已称他为“谢赫”,这是最高领导人的称呼,他很年轻,但很危险。
2019年,美国称得到情报——哈姆扎已经在反恐行动中被击毙,但其中的细节,以及美国所扮演的角色,美方并没有披露出来,也没有展现直接的证据。
因此,各界众说纷纭,大多觉得哈姆扎并没有死,基地组织也没有任何声明。
美国当局至今仍在追踪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的下落,而很多人都隐隐约约觉得,也许一场暴风雨正在酝酿中。
1.《[观史行天下]本·拉登幼子哈姆扎的罪恶人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观史行天下]本·拉登幼子哈姆扎的罪恶人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6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