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在出征边塞的路上,帐外风雪呼啸,再想起家中的温暖与舒适,不仅思乡之情大发,仅仅数语,便真实地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乡的温暖的留恋。

思念家乡是在外征战的将士和旅居他乡的游子们的真实心声与写照,他们漂泊在外,大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历程,旅居他乡又无人可以交谈,这种孤独之感更是只有自己知道。近些年来,我国日益强大,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这不光是国内人民辛勤奋斗的成果,也离不开广大海外侨胞,爱国华侨的帮助。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在全世界范围内做宣传。他们捐钱捐物,助力国家发展建设;他们宣传传统文化,用文化之美去感动其他民族和国家,中国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这些爱国侨胞。在这些爱国侨胞之中,有一位十分特殊的人,他不同于其他人为了留学或是生活而出国,他是被人拐出国的。

他被卖之时才12岁,独自在异国他乡生活了很长时间,这期间必定是孤独无依的。但好在他凭借着自己的顽强和坚韧,硬生生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迎娶了当地的白人妻子,并建立起了“中国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思念。他的名字叫张青山,出生于晚清时期一个贫困的家庭。

在他十岁之前,这个家庭虽然十分贫困,但还算是圆满,一家人每天都能在一起其乐融融的。虽然偶尔会吃不饱,但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在张青山十岁这年,家庭遭遇了重大的打击,他的父母相继离开了,只留下他一人在人世间漂泊。张青山接连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亲人,成了一名孤儿,这其中的打击与失落是常人难以体验的。

张青山从小就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面对父母的离去,他虽然很悲伤,但也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他擦去眼泪,决心要带着父母的遗愿,好好活下去,一定要成就点什么,才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那时正逢风雨飘摇,这使得张青山的生活更加艰难了。他没有钱吃饭,开始在街上以乞讨为生,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久,直到两名俄国士兵的出现,他们完全改变了张青山的生活轨迹。张青山如同往常一样在街上乞讨,有两名俄国士兵向他走来,用蹩脚的中文和手势跟他说话。张青山看他们比划了好久才明白这两人在城中迷路了,他们向张青山询问怎样出城。

本来张青山不想理他们,因为他已经饿了好久了,实在是没有力气多说话。当两名俄国大兵给了他一些钱之后,他立刻来了精神,主动提出带领他们出城。一行三人一起向城外方向走去,张青山不知道这两人已经观察他好久了,这次是准备将他骗到城外卖掉。

走着走着,张青山忽然被人捂住了口鼻,他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随后身体便瘫软了下去。张青山再醒来时已经到了俄国,他已经被卖给了一个农场主做奴隶。虽然张青山万般不愿意,但事已至此,他也是毫无办法,只得先听从农场主的安排。干了几天活之后,张青山发现农场主对自己还是挺不错的,没有给他特别重的活。

在这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每天都能吃饱饭,偶尔还能吃到肉。这种待遇是他在国内乞讨时期想都不敢想的,张青山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但心中还是满是对家乡的思念。张青山在农场主家干了好几年,期间他认识了一个白人女孩,二人一见钟情。在张青山达到成婚年龄之后,二人就立刻结了婚,这段爱情成了当地的一段佳话。

婚后的二人依旧十分恩爱,他们共同孕育了七个孩子,他对这七个孩子都是施以中国式的教育,经常跟自己的孩子们提起自己儿时的故事,也经常和妻儿们分享自己印象中的中国。这时的张青山已经离开数十载了,他对国家的印象早已变得模糊不堪。

受到张青山的耳濡目染,他的妻子也十分喜欢和向往这个国度,她曾多次向张青山表示希望跟他一同回去。张青山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当地活得风生水起,他买下一块地,当作自己的家,在这里生活的人都要遵循中式的生活。张青山靠着模糊的记忆,一笔一划写下了属于自己家族的家规和族谱。

受到张青山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的村子,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了解了中国文化。这里被称为“青石村”,也是当地的“中国村”。如今,张青山建立的村子已经有了八百多名常驻村民,中国文化在当地也是广为流传,这一切都离不开张青山的努力。

参考文献:

《长相思》

1.《[趣忆史]12岁少年被拐国外,娶白人妻子生7个孩子,在欧洲建一座中国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趣忆史]12岁少年被拐国外,娶白人妻子生7个孩子,在欧洲建一座中国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90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