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发布《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通过3至5年的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验。到2025年,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分类管理、医院参与、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成熟定型,价格杠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有升有降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国家医保局撰文表示,医疗服务价格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医疗服务价格领域持续加大改革力度,特别是2016年开始,各地配合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控制公立医院药耗采购成本,稳妥有序地进行了多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优化,对推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转轨、促进医疗技术进步、支持医疗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宏观管理较薄弱、杠杆功能不充分、协同配套有待强化等,亟需抓住国家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以及实施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有利时机,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医改专家魏子柠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医保、医院、医生、患者之间是一个平衡的关系。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可以体现医生的价值,优化医生的待遇,提高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医保资金还得能够承受,不能增加患者的负担。

方案提出,在价格调整总量范围内突出重点、有升有降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发挥价格工具的杠杆作用。

“在我理解,总量控制指的是医院的收入不减少。体现医务人员知识价值、技术价值的服务价格要升;药品价格、医用耗材价格、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价格要降。” 魏子柠说。

他进一步指出,我国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跟其他国家相比偏低。“我国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是社会平均工资的1.2倍左右,而国际上都是3~5倍,所以说这部分价格应该适当提升。”

国家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同志在答记者问中指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理顺比价关系、发挥杠杆功能。比如儿科、护理等历史价格偏低、医疗供给不足的薄弱学科项目,需要政策激励;复杂手术等难度大、风险高的医疗服务,需要适当体现价格差异;特色优势突出、功能疗效明显的中医医疗服务,需要传承创新和发展;设备折旧占比高的检查治疗项目,需要挤出水分,还利于民。

医用耗材从价格项目中逐步分离

方案明确,医用耗材从价格项目中逐步分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行集中采购、“零差率”销售。

魏子柠对此表示,过去有的医疗机构存在打包收费的现象,比如一台手术所有费用打包,但是方案强调以后医疗耗材等项目单独列支,不再混淆。

他表示,医疗耗材和药品都是物品,而医疗服务体现的是人的价值,两者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应该分离出来。

方案还提出,简化新增价格项目申报流程,加快受理审核进度,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发展和临床应用。对资源消耗大、价格预期高的新增价格项目,开展创新性、经济性评价。对优化重大疾病诊疗方案或填补诊疗空白的重大创新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患者及时获得更具有临床价值和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

国家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同志在答记者问中指出,现有价格项目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与临床改良创新脱节。目前价格项目的“技术规范”色彩较重,把操作步骤、技术标准、允许使用的设备耗材列入了项目内容,临床上稍稍改变操作的部位、步骤、方法,就可能找不到对应的价格项目,而申请新增价格项目又可能面临创新性、经济性是否充分的问题,论证周期长,影响了临床改良创新。

魏子柠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医院有的服务项目已经做了很久,但是医疗服务价格收费中没有这一项,所以医院是没有办法收费的,只能转换到别的项目中收费。将来要简化审核流程做短周期,尽快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魏子柠进一步表示,对那些创新性的医疗服务项目,在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但这在前期都是合理的。所以要给创新项目提供一定空间,开辟绿色通道,鼓励创新和科学技术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1.《八部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 医用耗材从价格项目中逐步分离,实行“零差率”销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八部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 医用耗材从价格项目中逐步分离,实行“零差率”销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92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