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面值邮票是在特殊环境下为适应邮资变化而专门发行的,是免收邮资或邮资已付、总付的凭证,包括免费邮票、单位邮票和代字邮票等,通常印有表明邮件用途的名称或字母代号,具有军用或公事属性。我国中华邮政于1941年发行过“国内挂号”和“国内快递”两种无面值单位票,1938年晋察冀抗日解放区发行的“抗战军人”邮票和1942年苏中、淮南交通总站“机”“平”“快”“稿”字邮票、晋冀鲁豫边区“代邮券”等均属于此类邮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国共合作、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苏中交通总站于1942年11月1日发行的“机”(以火炬为主图,专供机密文件贴用)、“快”(以飞鹰为主图,专供快信贴用)、“平”(以帆船为主图,专供一般信件、文件、报纸、书籍贴用)无面值邮票,不标明发行机构,作为由邮政内部传送邮件向面对社会公众传递邮件的过渡,对于改善苏中区通信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2年底,淮南交通总站的前身——皖东津浦路东交通总站发行了无面值邮票全套6枚,为木刻板,分别为红“平”绿帆船和绿“平”红帆船(用于普通公文信件表册、布告和通知等)、红“机”绿火炬和绿“机”红火炬(用于党内重要文件、报告、行政部门的机密性文件)、红“快”绿飞鹰和绿“快”红飞鹰(用于本区重要紧要公文),由新路东报社印刷,凸版无齿孔,报纸,图幅19.5毫米×20毫米。1943年夏,淮南区发行了第二版无面值邮票,全套2枚,均为“平”邮,分别为红“平”蓝帆船图和蓝“平”红帆船图,与第一版相比刷色明显有别,且票面下方增加了拉丁化新文字,图幅19.5毫米×25毫米。此后,为适应内部通讯业务建设需要,淮南区的无面值邮票中又增加“稿”(报社通讯专用)字和“私”(私人信件)字贴用。
1943年初,新路东报社与淮南交通总站协商,在邮票上印“稿”字免费发给报社通讯员和记者投送新闻稿件贴用,邮资由报社支付。“稿”字邮票由此诞生,全套1枚。在用纸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新路东》(1944年改名《淮南日报》)报社使用抄收新华社电讯稿的电报纸(小32开新闻纸)的背面(电报数码、译文还清晰可见),用绿色五角星图邮票的原版改刷成大红色、在中央面值“20”分处加盖黑色宋体“稿”字。此票虽为木刻版,但其设计严谨,刀法流畅,在两千多种区票中显得极为独特。
“稿”字邮票更因其传奇身世而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现存唯一的四方连为新四军老战士沈曾华珍藏。沈老(抗战时名曾丰秧)曾动情地讲述了这枚邮票的经历:1943年,他在盱(眙)嘉(山)县委机关负责宣传工作,认识了四十里桥调来报社的通讯员周世民,二人在战火岁月结下深厚的情谊。周将一个全新的“稿”字四方连送给他,相约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后到城里再会。不久,周、沈二人天各一方,失去联系。沈在烽火硝烟中辗转各地,很多日用品被精简掉了,而这张“稿”字四方连却一直带在身边舍不得丢弃。直到1980年,沈曾华在《集邮》杂志发表回忆文章,“稿”字四方连才首次亮相,且引起轰动,两个老战友也终于久别重逢……可以想见那是怎样的一个感人场面……邮票成为“红娘”,让沈曾华和周世民跨越37年的时间长河和遥远渺茫的空间鸿沟又走到一起,这就是所谓的“邮缘”吧!
“稿”字邮票是当时唯一一种记者可以免费使用的邮票,被誉为中国解放区邮票中的“红印花”,存世仅10枚左右,跻身世界珍邮之列,也使得无面值邮票这朵集邮界奇葩大放异彩。
1.《浅谈无面值邮票与“稿”字传奇 马恩岛无面值邮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浅谈无面值邮票与“稿”字传奇 马恩岛无面值邮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340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