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梗,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梗。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指出,脑梗死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
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发表的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也显示,脑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和慢阻肺是国人过早死亡原因的前三位。
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中老年人均有患脑梗死的风险。尤其是,男性过了50岁,女性过了55岁,脑梗死的发病率就会明显升高。
总体而言,对于脑梗死来说,减少脑梗死负担的最佳途径就是早期预防,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减少后遗症。
脑梗死
脑梗死的发病是很突然的,如果突发手脚无力、瘫痪,不能说话,甚至昏迷,大部分人肯定会想到是脑梗了,赶紧送往医院治疗。
但是,如果发病时的症状并不重,这时人们就容易忽视,就会延误治疗。由于绝大部分脑梗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因为脑缺血持续5分钟以上,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损害;每超过1分钟,就会有超过190万个神经元死亡,所以脑梗死越早治疗恢复越好,分秒必争,并且脑梗的特异性治疗,比如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对发病时间的要求都是越早越好。
脑梗越早治疗,恢复越好
重点来了,睡眠时血流相对缓慢,是脑梗死发病的高峰时段。对于过了50岁的人,睡觉时常出现以下5个异常,可能是脑梗的高危信号,建议及早就医:
一、频繁打哈欠
- 一般脑梗来临之前,首先会出现血流减慢,血液量下降,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缺氧,人就会条件反射地出现连绵不断地打哈欠的表现。
- 晚上出现打哈欠,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犯困,要睡觉了,但是如果是经常出现异常频繁的打哈欠,尤其是坐在沙发上或椅子上就睡着了,而且呼吸音很重,这意味着大脑缺氧缺血严重,就要高度警惕脑血管堵塞的可能。
二、流口水
- 流口水是脑梗来临的常见征兆之一,尤其夜间睡觉时更为明显,表现为不自主的流口水,向嘴角一侧流口水,甚至会被口水呛醒,并且调整睡姿也不能改善流口水的情况,有的人还会伴有说话不流利,吞吞吐吐,口角歪斜等情况。
- 流口水是因为脑血管堵塞影响中枢神经功能,使大脑对口腔、咽喉肌的支配力下降,使得口咽活动不受控制,出现不自主的流口水。
- 对于正常的人来说,如果突然睡觉时出现频繁流口水,就要警惕可能是脑梗来临了。
三、手脚麻木
- 手脚麻木也是脑梗死较为常见的征兆之一,表现为一侧手脚麻木感(要排除夜间睡姿不当压迫手脚的情况),有时一侧面部、口唇和舌头也会出现麻木感,这都是血流不畅,血管堵塞的表现。
- 要提醒大家的是,要将脑梗导致的麻木与颈椎病、腰椎病导致的麻木区别开来。
- 脑梗导致的麻木,是整个上肢或下肢都会麻木,可伴有一侧面部麻木,一般不伴有疼痛,并不局限于手掌或脚掌。
- 而颈椎病或腰椎病导致的麻木,以手掌,手指或脚掌局部麻木为主,不伴有面部麻木,一般伴有放射痛,很少出现整个上肢或下肢麻木的情况。
四,视物发黑
- 很多脑梗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单眼或者双眼发黑,突然看不见东西,这多是因为眼动脉或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视网膜缺血所致。
- 大部分人在数十秒中恢复,称为“一过性黑朦”,是脑梗来临的高危预警信号。
五、头晕头痛
- 头晕头痛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比如感冒、劳累、熬夜、颈椎病、血压血糖不稳、久坐不动等都会引起头晕头痛。
- 但是,头晕头痛也可能是脑梗的征兆,尤其是睡觉时频繁出现,因为夜间血流减慢,造成大脑缺血缺氧,就会引发持续性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眩晕,并且大脑缺血缺氧也会刺激颅内致敏结构引发头痛,表现为全头部闷痛。
- 所以,如果睡觉时频繁出现头晕头痛,同时患有三高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就更要警惕可能是脑梗来临。
重点来了,为什么脑梗越来越多?研究表明,80%的脑梗与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有关,所以预防脑梗,重点要严格控制这8大常见危险因素:
一、高血压
- 中国目前约有高血压患者2.7亿,高血压是造成靶器官(心、脑、肾)损害的最常见的疾病。
- 国家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收缩压(高压)每升高10mmHg,脑梗死的相对发病危险增加49%,舒张压(低压)每升高5mmHg,脑梗死相对发病危险增加46%。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一致认为,降压治疗能够降低约20%~30%的脑梗死发病风险,能减少因高血压导致的相关器官的损害或死亡。
- 医生忠告:
- 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应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限制钠盐、坚持运动),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 绝大多数人血压目标值应该<140/90mmHg;对于有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年龄>80岁,降压目标值可适当放宽。
二、糖尿病
-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增加1倍以上,并且随着糖尿病病史的延长,心脑血管病风险逐渐增加。
- 而且,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死于脑梗死。
- 医生忠告:
- 空腹血糖目标值3.9~6.1mmol/L,餐后2小时在3.9~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
- 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食物,减少主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三、高血脂
- 一项汇集49项临床研究,共计30万例患者的综合分析表明, 低密度脂蛋白每降低 1毫摩尔/升( mmol/L),心脑血管事件减少20%~25%。
- 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时间之间具有累积效应,也就是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时间越长,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越大,因此对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患者越早治疗,心脑血管获益就越大。
- 还有一项研究对1.4万例26~45岁的成年人的长期随访表明,长期甘油三酯升高会增加4倍的心脑血管病风险。
- 另外一项研究表明,甘油三酯每升高1 mmol/L,男性和女性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2%和37%。
- 医生忠告:
- 预防心脑血管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才是“硬道理”。
- 首选,减少饱和脂肪(<总热量的7%)和胆固醇(300~500mg/d)的摄入、选择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的食物,如植物甾醇(2g/d)和可溶性黏性纤维(10~25g/d)、戒烟、减轻体重、增加有规律的身体活动等。
- 其次,经过3个月饮食控制和坚持运动的方法仍不能降低血脂,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他汀、贝特类的药物来降低血脂。
四、吸烟、过量饮酒
- 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脑梗死的风险会高出两倍,因为烟草含有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物质会造成血管痉挛,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梗。
- 国际期刊《卒中》杂志对18~60岁人群的研究发现,每天吸烟的香烟数量与脑梗死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换句话说,吸烟量越大,脑梗死风险越高。
- 既往有报道称少量饮酒可以软化血管,预防脑梗。不过呢,研究的证据并不充分,医生也不会推荐患者喝酒来预防脑梗。
- 多项研究已证实,过量饮酒会造成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出现肥胖、高血脂,从而增加脑梗的风险。
- 医生忠告:请戒烟,限制饮酒量或戒酒对身体健康有益。
五、超重或肥胖
- 多项研究发现,腹型肥胖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强烈的危险因素,对年轻人的影响更大。
- 腹型肥胖会增加可沉积在血管壁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产生,从而增加患脑梗死和心脏病的风险。
- 此外,超重(BMI>24)和肥胖(BMI>30)会给您的血液循环系统带来额外负担,会使您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甚至癌症的风险更高。
- 采取措施保持健康的体重,并降低腰围与臀围的比例。
- 此外,避免喝过多的甜饮料(包括雪碧、可乐、奶茶等)。2012 年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过多的摄入甜饮料会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尤其是对女性而言。
- 医生忠告:
- 避免喝过多的甜饮料(包括雪碧、可乐、奶茶等),少吃油炸、烧烤类高脂肪食物;
- 多运动,保证BMI值<24,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缺乏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原因之一。
- 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降低25%,脑梗的风险降低19%。
- 医生忠告:
- 体检抽血筛查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 建议普通人群(非妊娠、非哺乳期)通过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合理增加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的摄入,从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预防脑梗。
七、心房颤动
-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跳不规则,忽快忽慢,心悸为表现的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血栓脱落随着血流堵塞大脑血管,诱发脑梗死。
- 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的患者会使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增加4~5倍。
- 医生忠告:
- 成年人如有心脏不适的情况,应定期体检,多次做常规心电图或长程心电图,便于早期发现心房颤动。
- 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指导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
八、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 30%的脑梗与颈动脉狭窄有关。
而且,颈动脉狭窄在50%以内,多无症状,所以医生会建议患者做颈动脉超声筛查。 - 医生忠告:
- 建议无症状颈动脉狭窄(<50%)患者,首先要控制三高疾病等危险因素,来延缓狭窄的发展。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介与50~70%之间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以及他汀类的药物治疗。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就需要做支架植入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治疗。
预防脑梗,除了严格控制以上8个危险因素外,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做3件事:
一、多喝水
- 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血管最佳的天然稀释剂,清洗血管的一大法宝。
- 水不仅可以降低血液的黏度,避免血栓的形成,还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脂肪代谢,减轻体重和动脉粥样硬化。
- 除了患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的人以外,绝大多数人每天应该喝2000ml水,约7~8杯。喝水应该选择白开水,也可以喝淡茶,但不要添加糖、香精等成分。早上起床空腹,上午10~11点,下午3~4点,晚上8点是喝水的4个最佳时间点。
二、多运动
- 生命在于运动,身体越运动,越灵活,越健康。
- 运动指南建议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次运动至少30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车,打太极拳等等。
- 要重点提醒的是,运动前后一定要做下肢的拉伸运动,不仅可以减轻肌肉拉伤,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 哈佛大学医学院有一项研究表明:坚持连续12周的脚踝,膝盖或臀部的拉伸运动,每次拉伸45秒,休息15秒,每天3次,可增加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脑梗死,心肌梗死,甚至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三、足睡眠
- 美国的一项研究对近4000名健康成年人长达十年的随访研究表明,与每晚睡7~9小时的人
- 相比,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增加27%。
- 2020年在《神经病学》杂志发表了一项我国的研究,对3万多名平均年龄62岁的人进行数年的随访研究表明,每晚睡>9小时的人比每晚睡<8小时的人患脑梗的风险高23%。
- 依据研究表明,晚上睡眠时间7~9小时,午睡半小时为宜,睡眠过多或过少都不好。
- 对于睡眠不佳的人,可以尝试睡前喝牛奶,酸枣仁打粉泡水,洗热水澡或温水泡脚10分钟改善失眠。
结语
脑梗死越来越多,与日常生活中没有科学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有很大关系。
请大家快快行动吧,严控控制脑梗死危险因素,管住嘴,迈开腿,远离脑梗不是梦!
作者言:大家好,我是致力于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科普医学知识的魏医生。码字不易,本文内容依据个人从医经验,以及参考权威资料结合而成。
如果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帮忙● 点个关注或点个赞● 吧,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这方面知识的需要,请● 收藏● 转发●给需要的人。
如果有关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头晕头痛、失眠等神经内科疾病的问题,可以在● 评论区● 给我留言,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最大的动力,谢谢了!
参考资料:1,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
2,www.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1.《梦到连续死人了有什么兆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梦到连续死人了有什么兆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384081.html